主页 > 自然科学 >
期刊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出 版 地:北京市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7232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40/Q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2017版),科技核心(2018版),CSCD核心(2019-2020版)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
电 话:010-64015399
备 注: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
快速投稿通道
- 建议发表前先QQ或者电话咨询
- 联系人:编辑孙老师
- 联系电话:18790272135
- 咨询QQ:308902193
- 投稿信箱:308902193@qq.com
- 同时我们代理多家期刊
- 更多期刊http://www.yashilw.com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tia Sinica(Vitae)(月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力求及时报道生物学、医学、农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月刊,每月20日出版.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核心期刊生物核心论文发表须知:
1. 收录情况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收录.
2. 栏目设置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设有评述、论文、快报等常规栏目, 并不定期发表进展、点评、亮点等文章.
(1) 评述 结合自身工作, 综述某重要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和研究进展, 提出见解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2) 论文 发表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3) 快报 简明扼要地报道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
(4) 进展 评介当前迅速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突出进展及阶段性最新成果, 分析其创新性和科学意义.
(5) 点评 对近期重要研究发现进行解读、评论, 结合该领域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6) 亮点 评介近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以及国内和国际重要科技奖项的获奖成果.
(7) 消息 报道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科研信息、重要科研项目、科学界近期重要学术活动.
(8) 科学史话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整理重现和解读评论.
(9) 人物评传对生命科学发展历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进行报道, 解读其成就和贡献,分析其创新所在.
3. 投稿
请访问《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网站life.scichina.com, 选择《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点击“在线投稿”, 首次投稿时需注册一个“作者账户”,注册完成后按照提示与引导将稿件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
投稿时请在“投稿说明”一栏中详细介绍本工作的背景、创新性与意义, 提供已发表的最新相关文献,同时提供第一作者和联系作者的详细情况及有效联系方式(联系方式有变化时务请及时函告编辑部). 作者可建议海内外同行(3~5 位)作为评审人, 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 以备稿件送审时参考.
本刊不受理“一稿多投”之稿件, 如发现此类投稿, 我们将通知作者单位和对方期刊, 后果作者自负.文字通栏排列, word 文件; 图表插入文中. 使用简明通顺的科技用语.
4. 审稿
稿件将由编委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并做出录用与否的决定, 评审过程平均需要50 天. 评审结束后, 无论录用与否, 编辑部将及时向作者转达评审意见, 作者若在60 天内没有收到编辑部有关稿件的取舍意见, 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5. 文章署名
通讯作者应保证稿件内容经全体作者认可并同意署名. 投稿后, 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材料.
6. 录用
稿件被录用后, 全体作者应当签署“著作权转让声明书”, 将该论文(各种语言版本)所享有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的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杂志社. 全体著作权人授权《中国科学》杂志社根据实际需要独家代理申请上述作品的各种语言版本(包含各种介质)的版权登记事项. 著作权转让声明书可以从本刊网站上下载.
7. 出版
论文出版后, 编辑部将赠送样刊1 本. 如需订阅抽印本和更多样刊, 请与编辑部联系. 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网站(www.life.scichina.com)上可得到全文.
8. 费用说明
投稿时不需要交纳评审费. 稿件出版时, 会收取相应的版面费.
9. 联系方式
地 址: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编辑部
邮政编码: 100717
电话: (010)64015399
传真: (010)64016350
电子信箱: life@scichina.org
10. 稿件准备
(1) 题目 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 一般不宜超过38 个汉字, 如超过38 个汉字, 请提供副标题.
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 尽可能避免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公式等, 最好不用“关于…”、“…的研究”、“…的意义”、“…的发现”、“…的特征”、“…的讨论”、“…的注记”等词; 尽量回避不常用的缩略语.
(2) 作者 署名作者应参与文章的以下工作: (ⅰ) 课题的构思与设计, 参与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ⅱ) 文稿的写作或对其重要学术内容作重大修改; (ⅲ) 最后定稿, 达到出版要求.
作者的排列顺序应由合作作者共同决定. 每位作者都应该充分参加研究工作, 并能就论文的内容向公众负责.
作者姓名书写方式: (ⅰ) 中文稿件中的外国作者姓名书写顺序为姓在前, 名在后, 首字母大写, 例如, Needham Joseph; (ⅱ) 英文摘要中中国作者和外国作者姓名顺序均为姓在前, 全大写,名在后, 首字母大写, 例如, TAN JiaZhen.
(3) 作者单位要求是完成(报道的)研究工作的单位或部门. 必须写出全称, 同时提供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如果作者分属不同单位, 使用上角数字标示作者所属单位序号, 并提供通讯作者的E-mail.
(4) 摘要 采用非结构式摘要撰写,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客观陈述, 应具有独立性、自含性, 即脱离全文而不影响理解. 要着重描述该项研究或观察结果中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不应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 尽量不要使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也不要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5) 关键词 应紧扣文章主题, 尽可能参照国家和国际上公认的主题词表使用规范的主题词, 不要使用不够专一或太泛的词以及自定的缩略语、缩写字作为关键词, 也不应随意造词. 通常以提供3~8 个关键词为宜.
(6) 基金资助 列在通讯作者 E-mail 之后, 内容包括:本研究获资助的经费来源, 如基金(fund)、赞助(financial support)等. 必须给出基金的标准名称(中文或英文), 格式为“项目全称(批准号: ******,或编号: ****** 或直接写项目号******)资助”.
(7) 正文 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 符号、简略、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有定义. 所有的图和表应按文中提到的顺序编号.
(8) 引言 应概述本项工作的研究或观察的理论基础, 给出简明的理论或研究背景, 仅需列举很切题的参考文献, 无须对主题展开广泛的文献复习,也不需要描述本研究将要报道的研究资料、方法和结论. 关键的是必须在引言中非常明确地给出本项工作的目的, 所有引言中使用的素材都是围绕着提出本工作的目的而展开的.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不必要介绍文章的结构.
(9) 材料和方法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都应有详细描述, 例如实验用的药品和仪器, 括号内应注明规格(如分析纯还是化学纯)、批号、型号、制造厂家、名称、厂址(交代城市名即可)等, 以便他人能重复实验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应列举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 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 要说清楚采用此方法的理由,这些方法的限度应给以评价. 对所有采用的药物和化学试剂, 要准确地记载它们通常使用的名称、剂量等.
(10)结果 按逻辑顺序, 在正文、表、图中描述研究结果, 不要在正文中重复描写表或图中的全部资料, 只要重点描述或总结重要的观察结果.
(11)讨论 着重讨论该研究中新的和重要的发现, 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不要过细地重复已在引言或结果中详细描述过的数据或其他资料. 不要做文
献综述, 重复引言中的工作. 在讨论部分中应记载研究发现的含意及其限度, 还应包括这些发现对将来研究的意义. 应将本文观察的结果同其他有关的研究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的目的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 要回答自己的结果能否很好地满足引言中提出的研究目的的要求. 所以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避免做自己的资料不能充分支持的论断. 避免在工作尚未完全完成时就提出或暗示要求首创权. 如理由充足, 可以提出新的假说, 但应恰如其分.
(12)致谢 向对本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 被致谢者必须得到本人的同意, 方可刊登其姓名, 作者应负责征得每一位致谢者的书面同意, 这样, 读者可根据这些来推断论文中资料和结论的可靠性.
(13)图 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按照“文先图后”的原则置于正文中的相应位置插在正文内. 黑白图和彩色图的分辨率不能低于600dpi, 边框宽度5 px, 中文稿件图中的汉字为7 pt的幼圆字体. 英文稿件图中的文字和阿拉伯数字为8 pt 的Times New Roman 字体. 图中线条要清晰, 线条粗细约0.5~0.6 mm. 图的宽度分两种:半栏图宽6.5 cm, 通栏图宽不超过14 cm. 图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8 cm. 照片必须质量好、清晰度高、对比度强烈. 图和照片中的箭头指示、数字、符号、字母等, 必须在图注中详细说明, 不得有遗漏. 同时, 要说明是否染色、什么方法染色、放大倍数多少、使用的仪器等等.
(14)表 用三线表, 即表格采用横线表形式, 纵向不画线. 横线数量不限, 需分开的内容尽量用横线分开. 请将表格插入到word 文件中的相应位置. 表中横表头各栏目名称和单位符号之间以括号分隔, 如“时间(min)”.
(15)公式 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并用圆括号括起置于公式右侧.
(1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公开文献, 必须由作者亲自对照原文一一核实. 同类的内容, 应尽量选择近期的研究成果, 避免引用过老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编号应按照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 连续排列, 在正文、表格和插图说明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号码, 请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表示, 仅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根据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顺序确定其编号.
应避免使用摘要作参考文献. “未发表的观察结果”和“个人通讯”, 虽然是文字资料, 也不能作为参考文献. 上述内容可用括号插入正文中以做参考. 尽量避免使用内部资料和教科书.
已投出但没有结果的文献注明: submitted;已被录用但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应注明: in press,未正式发表的文献注明: unpublished. 毕业论文可以作为正式文献列入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编排体例说明及示例如下:(ⅰ) 请注意各项的排列顺序和每项之后标点的用法; (ⅱ)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 “名”缩写在后; (ⅲ)西文文章题目中, 首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一律小写; (ⅳ) 西文书名和论文集名中首字母一律大写; (ⅴ) 每条文献中各项必须齐全, 并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忽略的项目: 论文集编者姓名, 论文集书名, 书和论文集的出版城市及出版社, 起止页码等; (ⅵ) 互联网主页(网址)不作参考文献, 随正文用括号标注或作为脚注; (ⅶ) 英文版中属于中文出版物的请在刊名、书名、论文集后加上(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