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是教育培训:加大村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培养乡土人才。尤其要注重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充分利用农村的田间地头、自然资源等进行实地教学,通过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不断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强化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培训,真正实现带领农民增产增收。例如,针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应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考核,使其真正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养,运用先进的知识技术促进生产水平的提升。另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利用乡镇层级的党校、工作会议、网上远程教育等平台开展培训,使村级人才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努力为本村村民谋福利、谋幸福。同时,要加强本土手艺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通过适当的政策、资金支持,通过“一行一训”“一技一训”等教学手段灵活施教,完善传统技艺、手艺等文化技艺教育培训,建立技艺传承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是吸纳利用:创新村级人才评价利用机制,探索建立“乡村人才专项编制”,构建村级人才“蓄水池”。对于可用的村级人才,要创新评价机制,打通优秀村级干部晋升乡镇干部的渠道与制度,在职称评定上进行适当的倾斜,提高其工作待遇,健全各类社会保障制度,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能够扎根乡村干事创业。尤其要注重促进本土人才“回流”,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建立完善返乡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乡村人才引进专职小组和引才引智服务窗口,对那些愿意回乡发展的机关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按照生产经营、技能带动、社会服务等维度进行本土人才的吸收引进,做好“引智回乡”,发挥其余热和能量。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惩戒机制,建档立卡,列出负面清单,实现动态管理,真正做到选贤任能,能者上、庸者下。此外,尽可能发展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支持村两委、乡村企事业单位、农村合作社等部门设置“特聘顾问”“特聘专家”“特聘技师”“特聘书记”等职位,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挂职借调: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乡村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的最前线,从省、市、县直接选派干部驻村工作,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和任务要求,可以有效扩充包村干部队伍,辅助村级班子的帮带建设,实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双向运行。为此,应强化干部的流动机制,从机关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采取“结对”的方式对软弱涣散的村进行重点帮扶,缓解村级人才的流失现状。对于后备干部,应加紧对其进行下基层挂职锻炼,使之增加对国情的认识以及对农民群体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其真真切切了解占中国近半人口的农民群体的生存现状。村两委班子的结构优化与建设、当地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农民群体的思想观念和国家认知、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基层治理的经验教训等,这些都需要干部在乡村的实践工作中切身体会、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从而提升自身基层治理的本领和能力。
(作者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胡红宇、陈政、盛静:《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福建茶叶》,2020年第5期。
②赵佳乐、王斌:《重庆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培育策略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③陆桂林:《乡村产业革命“人才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黔东南州为例》,《理论与当代》,2020年第3期。
④朱效漫:《培养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县域经济报》,2020年6月8日。
⑤朱立波、韩芳:《京郊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北农业科学》,2019年第2期。
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探析 下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村民议事让基层治理焕发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