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核心期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个理论特色(2)


2021-05-24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杨学博 步 超

真挚的为民情怀

始终维护人民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种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物质文化方面的,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要。特别是人民对用法治保障自身权益的期待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新要求,从秉持人民中心的价值理念,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使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保障,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利得以协调增进,权益保护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人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持续进步。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注重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保障人民群众行使自身权利,肯定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努力使全体人民都能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崇尚法治、捍卫法治,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们把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各方面,通过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和水平,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环节各方面都做到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使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得到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丰富的创造性实践有效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开创新局面。

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追求,也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缺乏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被削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司法机关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如破解立案难、执行难,构建司法责任制消除“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等,一系列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被逐一解决。通过建设“智慧法院”、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一系列制约司法能力的顽瘴痼疾被“靶向治疗”。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司法质效显著提升。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法治守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更加突出,保障人民始终能够享受公平的护佑、正义的阳光,人民对法治的期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对法治更加信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为民情怀在法治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日常实践中得到生动展现。

(作者分别为人民日报社理论部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


上一篇:【法学核心期刊】依法适用正当防卫与扭送 下一篇:【思政核心期刊】立德树人让学生终生受益
相关文章推荐

  • 【思政核心期刊】立德树人让学生终生受益
  • 【法学核心期刊】依法适用正当防卫与扭送
  • 【核心期刊】“三大核心”:拿什么来取而代之?
  • 【核心期刊】坚持人民至上的基层治理实践
  • 【核心期刊】我国卫生防疫的历程与经验启示
  • 【核心期刊】大数据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
  • 【核心期刊】社区治理“内卷化”的特征及突破
  • 【核心期刊】从便民服务改革看政府社会治理效
  • 【核心期刊】虚拟养老院:含义、问题与创新路
  • 【核心期刊】“老漂族”的群体现状与社会适应
  • 【核心期刊】基层“反向避责”现象的表现与行
  • 【核心期刊】我国新职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
  • 【思政论文】高校群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
  • 【思政核心期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彰显实践育
  • 核心期刊论文:网民低龄化特征、趋势及应对策
  • 核心期刊论文:“饭圈”争议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