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中国市场】事业单位转企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新发展的要素


2021-04-16    来源:中国市场    作者:张永茂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项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国家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要求,为事业单位改企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发展模式,在转企的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问题。文章结合市场经济的已有经验和案例,对公益事业单位转企发展要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公益事业;单位转企;新市场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3.062
  1 事业单位转企的意义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也称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主要指提供产品或服务,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机构。这类事业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或者撤销,2020年后也不再设立新的经营类事业单位。目前,这项改革正在推进,预计到2020年全国各地均不再设有新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对于经营类事业单位,政府要求的改革已经明确规定,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撤销,另一种是转企。[1]对于经营效益不好的经营类事业单位,不宜参与市场竞争,都会选择撤销,撤销之后大部分人员都会得到妥善安置。另一种是转企,能够转企的一般都是效益相对较好,或者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管理相对严格,转为国有企业之后,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参与市场竞争。
  2 事业单位发展现状分析
  2.1 人员过于冗余,财政压力大
  从相关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事业单位达上百万个,从业人员数量规模庞大,人员与岗位配比率差异过大。因为事业单位都是由政府组建和设立,政府负责所有运转费用,均是由财政统一拨款,也可以说政府财政拨款是保证事业单位生存的根本基础,因此,如果一直新增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大的同时,还要不断新增,就会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压力逐渐扩大,这对财政供给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2.2 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
  政府对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是为了政府实现的社会功能。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导致事业单位领导层及员工,严重缺乏市场敏感度及竞争意识,也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导致事业单位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公共资源的作用来发挥市场价值。从相关资料中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对于我国经济水平增长所占的贡献比例很小,因而对于事业单位制度需要优化,促使事业单位人员培养竞争意识,才能顺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2.3 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
  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实行聘用制,但是仍停留于形式,并没有改变以往的终身制模式,也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市场意识,在管理方面还没有完善优胜劣汰的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实行绩效工资制,但是在执行方面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绩效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仍然沿用以往的平均主义思想,领导层更是盲目制订计划,没有适应市场需求来明确改革各个方面的目标。
  3 事业单位转企面临的问题
  3.1 职工内心问题
  事业单位工作的稳定程度远远大于企业。还有大多数事业单位不以效益论薪酬。工资和福利待遇标准发放报酬,都是参照全额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标准从而给职工以更大的事业单位优越感,毕竟有“公务员”编制性质,改制后失去“依靠”,职工内心非常抵触,不想失去“铁饭碗”。
  3.2 盈利能力问题
  事业单位从成立初期就是各单位根据政府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经营范围或管理项目比较单一,从事的服务对象很明确,协调机制也主要是在政府范围内形成,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等,以上种种情况也是经济效益差的原因。
  3.3 职工利益保障问题
  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都是依据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发放职工工资和福利,可一旦转为企业,可以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公共资源的利用减少以至消失。在残酷的市场中竞争生存,企业本身常态管理上就是“开源节流”。人员的“优胜劣汰”每天发生。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转企后职工的利益得到稳定保障。
  4 事业单位转企的对策和建议
  4.1 营造良好的改制氛围
  要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下工夫,着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在顶层设计上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观大势谋全局,盯着抓反复抓,确保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扭住重点领域抓落实,强化改革试点抓落实,加强改革督查抓落实。大力鼓励创新、表扬先进,适当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不断努力营造良好改革氛围,让改革永不停顿。
  4.2 做好职工分流和安置
  鼓励分流安置:职工内部转岗留用、积极开拓新岗位,使安置人员获得新工作;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职工创业。这些措施有效地安置了分流职工,稳定了职工情绪。当然,对于在去产能和推进供给侧改革中产生的职工分流安置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给政策、给资金,推动转企后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为一些转企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多支持,讓企业成为强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地方居民就业。也需要政府协调解决被分流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并给困难职工提供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企业在安置分流职工时,更要发挥积极作用。大力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水平,创新管理方法,保持职工数量。
  4.3 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转企改革并不是“一刀切”,更不是将改革模式和方式、方法也一一固定下来,而是给各个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留下了许多可以探索的空间,可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办法与措施,从而使改革更加有效地向前推进。事实也是如此。如果过度强调模式、方式、方法的统一,而不给予地方足够的操作自主权,改革就会陷入怪圈。实际上,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就是贯彻了中国特色这个前提。离开“特色”二字,改革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如此,必须依据本地实际,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和思路、体现地区特色。
上一篇:【中国市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绩效分析 下一篇:【核心期刊】基层“反向避责”现象的表现与行为逻辑
相关文章推荐

  • 【中国市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绩效分析
  • 【思政论文】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 旅游核心期刊: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的国际经验及
  • 核心期刊论文: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与
  • 社科核心期刊:全球产业链变革下的中国新机遇
  • 核心期刊论文: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
  • 核心期刊论文:中国动漫产业和动画艺术的发展
  • 党建核心期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乡村
  • 音乐论文:中国原创音乐剧《一爱千年》的当代
  • 党建论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研究与探索
  • 政工论文:“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思想政治
  • 核心论文:高校思政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 核心论文: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
  • 核心论文:《问计于民: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
  • 核心论文:“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与
  • 文学论文:《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