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一是要做好内容运营工作。首先需要系统分析账号历史发文数据来挖掘本账号用户的真正需求:其次应该借助大数据等第三方平台寻找相关校媒的爆款文章,分析其选题思路,参照学习;再次应善于运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技术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推文表现力,从而增加用户阅读沉浸值:最后还应注意内容的包装,编辑排版应更加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
二是要做好关键事件中的形象塑造。对于负面事件,缄默回避并非解决之道,相反还易导致网络谣言滋生、负面舆论走向极化。其实,即使负面事件本身的性质无法改变,但高校社交媒体能主动站出来表达愿意面对问题、承担结果的态度,也能塑造出一种勇于担当的形象,进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危为安。因而一定要有议程设置的意愿和能力。而对于正面事件,比如校庆,更应该抓住时机,加强报道,做出精致有特色的内容,从中宣传学校的正面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要做好用户群体的挖掘和扩容。目前,我们认为借助腾讯微校来建立具有数字校园一体化功能的微信小程序是较切实可行的用户扩展路径。腾讯微校小程序是基于公众号平台而建立的一个可以自定义多种服务功能的应用,比如四六级、查课表、查成绩、微投票、校历等,从而实现多种校园服务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整合。根据腾讯微校:2019校园新媒体观察报告》,微校小程序日均用户增长比高达54%,可见,以微信小程序为主的校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微信的用户值和互动力。
四是建立高校新媒体传播矩阵。也就是说,应该搭建一个集社交媒体、学校官网、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等于一体的全网传播矩阵,从而形成多元化协同运作和传播路径,这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力,多渠道地分发传播内容,最终带动高校形象的建设。
五是致力于校园形象的年轻化、虚拟化建设。要增强社交媒体形象的亲和力,一是推文内容应多关涉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学生的青春洋溢激活学校的热情活力;二是推文风格应尝试向温暖抒情的软文,以及轻松活波的网络语言靠拢;三是要懂得结合网络和社会热点,生产出优质个性化的内容;四是可以设计一些具体化的视觉Logo或VI,从而提升学校辨识度。同时让虚拟形象动起来,和用户展开虚拟互动与对话。比如中國传媒大学已经对官微进行了人格化并赋予了对应的IP形象“传传”。
参考文献:
[1]叶汉钧,陈建新,试论大学形象与校园文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①清博指数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
②篇幅原因不再对统计过程和基本数据展开描述。
③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南林业大学”和“青春西林”用户数分别是26419人、20176人。
④一个主要原因是该官微发文时并未选择微信配套的原创声明功能。
【作者简介】王丽娜,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李喜翠,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中心编辑。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社交媒体在西南林业大学形象塑造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YB201711)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新闻传播论文:网络新闻的伦理失范研究 下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谨防基层治理中的管控围城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传播论文:社交媒体与高校形象塑造(2)
2021-03-26 来源:新闻传播 作者:王丽娜 李喜翠
一是要做好内容运营工作。首先需要系统分析账号历史发文数据来挖掘本账号用户的真正需求:其次应该借助大数据等第三方平台寻找相关校媒的爆款文章,分析其选题思路,参照学习;再次应善于运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技术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推文表现力,从而增加用户阅读沉浸值:最后还应注意内容的包装,编辑排版应更加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
二是要做好关键事件中的形象塑造。对于负面事件,缄默回避并非解决之道,相反还易导致网络谣言滋生、负面舆论走向极化。其实,即使负面事件本身的性质无法改变,但高校社交媒体能主动站出来表达愿意面对问题、承担结果的态度,也能塑造出一种勇于担当的形象,进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危为安。因而一定要有议程设置的意愿和能力。而对于正面事件,比如校庆,更应该抓住时机,加强报道,做出精致有特色的内容,从中宣传学校的正面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要做好用户群体的挖掘和扩容。目前,我们认为借助腾讯微校来建立具有数字校园一体化功能的微信小程序是较切实可行的用户扩展路径。腾讯微校小程序是基于公众号平台而建立的一个可以自定义多种服务功能的应用,比如四六级、查课表、查成绩、微投票、校历等,从而实现多种校园服务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整合。根据腾讯微校:2019校园新媒体观察报告》,微校小程序日均用户增长比高达54%,可见,以微信小程序为主的校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微信的用户值和互动力。
四是建立高校新媒体传播矩阵。也就是说,应该搭建一个集社交媒体、学校官网、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等于一体的全网传播矩阵,从而形成多元化协同运作和传播路径,这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力,多渠道地分发传播内容,最终带动高校形象的建设。
五是致力于校园形象的年轻化、虚拟化建设。要增强社交媒体形象的亲和力,一是推文内容应多关涉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学生的青春洋溢激活学校的热情活力;二是推文风格应尝试向温暖抒情的软文,以及轻松活波的网络语言靠拢;三是要懂得结合网络和社会热点,生产出优质个性化的内容;四是可以设计一些具体化的视觉Logo或VI,从而提升学校辨识度。同时让虚拟形象动起来,和用户展开虚拟互动与对话。比如中國传媒大学已经对官微进行了人格化并赋予了对应的IP形象“传传”。
参考文献:
[1]叶汉钧,陈建新,试论大学形象与校园文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①清博指数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
②篇幅原因不再对统计过程和基本数据展开描述。
③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南林业大学”和“青春西林”用户数分别是26419人、20176人。
④一个主要原因是该官微发文时并未选择微信配套的原创声明功能。
【作者简介】王丽娜,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李喜翠,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中心编辑。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社交媒体在西南林业大学形象塑造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YB201711)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新闻传播论文:网络新闻的伦理失范研究 下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谨防基层治理中的管控围城
Copyright© 2011 - 2021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