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核心期刊论文;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2021-02-07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许 丽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些地方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正呈现出逐渐消失的迹象。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把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传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 数字化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这一载体来实现的。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如重要战役战斗、重大革命事件,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生活过的地方等,有关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歌曲、绘画等。除此之外,红色文化资源在精神价值层面表现为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等,体现出了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意志。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不少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当,红色资源呈现出逐渐消失以及碎片化的迹象。以山东省为例,根据查阅资料以及走访调研,山东省2449处革命遗址中目前保存较好只有433处,约为总数量的17.68%,而由于保护不当,有692处革命遗址已经消失,约为总数量的28.26%。还有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歌曲、口述类档案资料、地方档案资料、红色书籍和报刊也已经消失。因此,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二是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很多地方的红色文化宣传途径多以传统的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广播影视等电子媒介、参观红色革命旧址和博物馆以及校园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其中,纸质媒介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缺乏灵动性,电子媒介呈现时间较短、渠道单一,革命博物馆的参观展览趋于模式化。这些宣传方式在氛围营造、内涵表达、互动体验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和时代气息,很难深刻触动和震撼人们的内心。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年代久远,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关注不够、感受不深、认识不足。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建设滞后。当前,红色文化发展存在影响程度不够、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缺少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由于资金短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建设较为困难。而已经建立的一些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存在创新开发滞后、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平台点击率和传播率不高。还有一些红色文化网站,多处于分散有壁垒的状态,只能点对点逐个了解,缺乏整合与共享,限制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由于一些地方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开发利用仍显不足,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以博物馆的静态陈列为主,没有把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与产业融合,立体开发。比如文登天福山革命遗址,只开发了一个纪念馆,如果把当地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联合开发,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这促使信息资源能够得到跨地域和跨时空的共享和交流。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融通多媒体资源”“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这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文化的新途径。

加快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是红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路径。将红色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保护传承,以新的视角及方式展示和传播,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能够有效解决红色文化资源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消失以及碎片化的问题。采集过程也是对这些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整理的过程。其次,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修复和再现。利用图形修复、音效修复、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已经损坏的文献、音频、旧址等进行复原和再现,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相关研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支持,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再次,有利于不断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利用数字化进行展示和传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生动鲜活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让他们去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最后,有助于发挥红色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探索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从而推动地方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及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一,数字化采集及处理。组织多专业多学科团队,包括历史学、计算机信息科学、传播学的专家学者,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到革命遗址所在地和博物馆调查,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亲历者等方式,全面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情况,并进行数字化资料采集。数字化采集和输入包括对与主题相关的实物、资料、物品等进行拍摄、扫描;对访谈、口述、歌曲等拍摄和录音等;对革命遗址、遗迹现场进行数字摄影、全息拍摄等。数字化采集的资料可按照主题内容、时间顺序或使用途径进行详实的记录、分类、组织和存储,为后期制作提供完善的资料。

第二,数字化修复及再现。采集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照片老化模糊不清、文档书籍生霉、录音老化失真等,就需要进行修复及再现,以便长期保存和利用。资料后期处理是结合传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利用图像处理、音效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破损文物按原始形态复原出来,再现其原貌,包括图片和文献扫描件的色彩处理、划痕修复、图像重构、音效处理、声音修补、声画合成、文字编辑,对革命遗址进行三维数字模型建构,在前期精细化测绘的基础上,采用 Sketch Up和3D MAX三维软件,建立基于遗址三维数字化档案,为后期虚拟现实展示提供立体的视觉效果。对红色文物进行精准建模、虚拟修复,尽可能将其真实地展示出来。

第三,建立数字资源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已经搜集和修复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归类、总结,并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工作人员对存储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添加和补充。通过数据库信息建立、数据模拟、数字传输等方式为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空间和潜力,让各地红色文化的数据合理、有效、永久的存储整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解决空间、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广泛传播,促进红色文化的研究。

第四,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文物的静态陈列形式,用声、光、电来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巨幕投影技术、多点触控技术来丰富展示形式,加强浏览和展示互动。比如,在重要战役纪念馆中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役战场,把影像技术、舞美技术以及音效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情景再现。可以把顶棚处理成夜色的天空,隐藏音响和投影设备,远处的战场景色利用绘画加虚拟现实投影,再结合“枪炮声”音效,进行战争场景的艺术化重现,空间展示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进行变化。震撼的视听效果与沉浸式互动的叠加,让参观者身临其中,使展示空间变得更加生动。数字化展示通过参与性、沉浸性、交互性特点改变传统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真正感悟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表现在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网上虚拟展览馆等多渠道的宣传,这些有着鲜明时代气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让受众能够足不出户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除此之外,把红色主题、爱国话题制作成音频、视频、故事、小说作品上传、推送,链接至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人去关注、评论和转发,由以前的“观看”变成现在的“宣传”,发挥公众个体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作用,实现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是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科技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鲜活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使红色文化具备强大的亲和力和鲜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

第五,数字化创意类产业。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依靠数字化技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可在全国各地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建设红色主题民宿、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从而孕育出新的文化业态,并通过互联网加强宣传。另外,随着数字化模式的介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开发红色主题游戏,将玩家置身于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变幻的场景中,激发起青少年玩家的兴趣与求知欲,并将爱国主题与价值理念融入红色网游中,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力。拍摄革命题材的红色动漫和影视作品以及音像制品,例如,首部全数字化红色经典动画电影《小兵张嘎》以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为题材,是中国第一部把二维传统技术和电脑三维技术结合而成的动画电影,唤起当代少年儿童的英雄梦,具有积极的文化传播意义。这样既可以结合青年人喜欢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数字化技术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不仅涉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这就涉及到历史、文化、艺术、传媒等多学科交叉,是全过程的创新。

(作者为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山东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RKB01363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18年7月29日。


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中国动漫产业和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流变 下一篇:历史核心期刊:宋代皇帝与臣僚之间的信息沟通
相关文章推荐

  • 历史核心期刊:宋代皇帝与臣僚之间的信息沟通
  • 核心期刊论文:中国动漫产业和动画艺术的发展
  • 文化核心期刊:国产纪录片的转型与升级
  • 核心期刊论文:新时代美丽县域建设的思考
  • 党建核心期刊: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
  • 党建核心期刊: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 党建核心期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乡村
  • 党建核心期刊:“四史”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
  • 核心期刊论文: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涵育路径
  • 思政核心期刊:“互联网+”思政教育助力培养
  • 核心期刊论文:把脉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
  • 核心期刊论文:“90后”在抗疫中诠释使命担当
  • 社科核心期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国资国
  • 社科核心期刊:传统恕道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
  • 社科核心期刊:用共同治理破解乡村人情风整治
  • 社科核心期刊:多措并举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