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依然是国际分工的主导。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导致数字贸易变革动态化和常态化,数字贸易成为调整全球价值链价值创造过程的动力。数字贸易改变了全球价值创造模式,重塑了全球价值链贸易主体,影响了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格局,延伸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为微型跨国公司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全球数字化分工提供了机遇。中国企业要把握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分层次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关键词】数字贸易 价值链 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数字贸易是信息通信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贸易形式,包括采用信息通信技术营销、交易和结算的实物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可远程交付的数据流和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是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有效地组织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产品设计和研发、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和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回收和循环利用等环节的完整过程。数字技术持续发展使数字贸易变革动态化和常态化,数字贸易成为调整全球价值链价值创造过程的重要动力。
数字贸易驱动全球价值链调整
数字贸易驱动全球价值链的调整,首先体现在数字贸易将数字产品和服务嵌入全球价值链,使全球价值创造越来越知识密集化。事实上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和价值创造的影响遵循着“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主导技术集群更替—新关键生产要素的形成—生产方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变革”的模式,当前基于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科技革命浪潮,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3D打印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主导的新技术集群向各行业深度渗透和融合,形成了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和广泛应用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要素。互联网和物联网增强了要素的流动性和“连接”能力,将传统的经济活动转变为智能活动,全球价值创造变得越来越知识密集化,全球价值链相当一部分价值将会凝结在数字产品和服务中。
其次,数字贸易影响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格局。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附加值更多聚集在“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端,“制造环节”利润微薄。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转化,并不断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机器人和智能生产、供应链数字化和增材制造(3D打印)是未来影响全球价值链的三个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带来生产的自动化,减少了生产中的人工成本,放大了规模经济效应,并且可能导致分模块的生产过程重新组合和重新分配。数字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生产网络中的治理和交易成本,有效地协调了复杂的供应链,改善了中小企业通过平台自下而上进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在全球价值链的制造环节,外包活动的地理分布更广,位置更接近市场和客户。同时,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制造环节的应用,制造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成本降低方面,而且能在研发设计和营销的价值创造环节完成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传统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变,使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和消费呈现出社会化协同发展趋势。全球价值链生产制造环节战略地位的提高,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再次,微型跨国公司成为全球价值链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并且少数科技和数字平台公司可能主导全球价值链贸易。市场的物理距离和搜寻成本是中小企业参与传统贸易的障碍。数字技术和数字贸易为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一些有所作为的中小企业成立之初便将业务扩展至国际市场,成为微型跨国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偏好、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对手产品信息等,将自身定位于一个细分的目标市场,更好地做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以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体现国际竞争优势,打破全球价值链中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既往规律,并且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例如,美国《经济学人》杂志以亿航智能公司为例讲述中国出现的新兴微型全球公司,亿航是全球自动驾驶飞行器创新技术与应用模式的领军者,2017年亿航184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被引入迪拜的智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2018年与奥地利航空集团FACC合作开展空中的士项目合作,提供智慧城市空中立体交通方案。
同时,也要注意到数字化平台的作用。数字化平台是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中枢,横跨供给端和需求端,汇集了全球化规模的市场和用户群体。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脸书、易趣等消费互联网平台公司与全球的用户和供应商链接,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从事国际贸易的平台,这些数字平台一方面为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商品展示、营销、接收消费者订单和反馈评分,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搜索和匹配需求的服务,另一方面为供需双方的在线交易提供报关、支付、物流、保险和纠纷解决等第三方服务,解决了信任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国际交往与贸易成本,为中小企业接触新市场提供了机会。此外,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有150多个,华为的OceanConnect、通用电气的Predix、西门子的MindSphere、海尔的COSMOPlat和中国电信的CPS平台等是各具特色的全球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核心载体,这些工业级网络平台把遍布世界各地的设备、生产线、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起来,实现各层级、各环节数据互联互通,高效共享各种要素资源,从而形成开放研发、模块采购、精益制造、数字营销和智慧服务等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应用能力。
最后,数字贸易进一步延伸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和广度。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专业分工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进一步延伸。通过降低通信成本、运输和物流成本、信息搜寻成本和组织协调成本,促使贸易主体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拓展了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和复杂度。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大大降低了复制、创建、访问和传播创造性工作的成本,提高了可数字化交付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的交易规模,促进了外包和离岸外包业务的发展,延伸了全球价值链长度。而数字贸易本身去中心化、无界化发展将会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到国际生产分工中,助推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更快的贸易增长,形成新的国际贸易形式。联合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20》指出,2017年65%的贸易属于1992年尚不存在的类别。
依托全球价值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复杂形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数字贸易时代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和数字技术创新,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分层次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具体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商务服务等领域,通过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进入,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国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是本国企业依国内市场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或引进国外技术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本国市场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实践中,不断形成研发、智能化生产和品牌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竞争力,然后逐步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依托于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国际竞争力很强。而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我国传统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数字红利未得到充分释放,产业互联网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产业互联网涉及更多的生产和供应链流程,比消费互联网复杂和专业化,是高端制造的基石。对于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未形成竞争优势,但未来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吸引有技术优势的国际巨头进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电商平台扩大市场效应,通过国内市场竞争提升产业竞争力,奠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二是依托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优势,构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区域价值链。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结合,是数字技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突破现有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渠道。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截至2019年4月,中国已与16个国家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协议,联合7个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倡议。在国际合作中,充分利用区域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承上启下”的灵活地位和作用。依托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发展优势,我国的科技企业和数据平台公司通过合资或并购方式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占据链上高附加值的研发和智能生产环节,与沿线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数字贸易规则和数据共享机制,向沿线国家推广中国数字技术和标准,输出数字产品、品牌和服务,引导沿线国家企业连接到数字贸易区域价值链中,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已经走过的道路和模式可供沿线国家参考、学习和借鉴。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阔的市场,将国内价值链上生产的优势产品和服务、国内数字经济成熟的商业模式转移到沿线国家,推动与沿线国家在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软件开发和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最终有效对接全球价值链。
三是对于已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优势产业,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前沿,通过高端化实现产业升级和链条升级。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增强、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对华高端技术封锁,试图将我国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产业链全球布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自然选择过程,全球价值链是在同一产品上的研发、零部件制造、组装、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商业活动,按照比较优势跨越国界的分工合作。与此同时,利用全球价值链生产制成品存在风险,价值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价值链运作的停顿。因此,中国企业在用好现实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更要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数字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和研发,沿着全球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在市场占有和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拥有话语权,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课题组:《全球技术变革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6期。
②徐清军、徐正则:《关于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进一步思考》,《国际贸易》,2020年第8期。
③曾楚宏、王钊:《中国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战略模式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20年第6期。
④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20》, United Nations, 2020.
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政务上链”:应用场景、风险挑战与治理对策》 下一篇:社科核心期刊:我国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