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假币犯罪网络化趋势明显,通过网络交流、物流运输、网络支付完成犯罪过程,其隐蔽性更为突出。搭建全国反假币预警平台,积极开展数据要素在犯罪防控领域的应用研究,实现自动分级预警,可以提高防控假币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加大农村反假币查处力度,整合、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对假币犯罪的严厉打击。
【关键词】大数据 假币犯罪 信息平台 分级预警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即使是在网络支付日益发达的今天,纸币支付依然运用在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而假币混入市面流通将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当前,在制贩假币的各阶段,犯罪分子虽主要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交易,但仍存在虽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特征,因此通过搭建全国统一的反假币平台,实现可疑数据的汇集、分析碰撞和分级预警,可以帮助发现假币线索、查找犯罪嫌疑人、阻断假币流通,实现对假币犯罪的信息化防控。
基于大数据的反假币预警平台作用: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汇聚
平台交流信息。制假者将假币出售获利,中间商或使用者需要购买假币,两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往往是公共交流平台。当前用于假币信息交流的应用平台主要有:一是搜索引擎类。各类搜索网站不会直接出现与制假贩假相关的内容,但在一些论坛文章的留言板中却暗藏一些制贩假币的QQ群、微信群,不法分子通过添加或扫码方式进入,然后在群里进行交流。二是购物平台类。制假者在购买制假工具时,可以通过线上实时信息交流平台,咨询制贩假币方法等事项。三是社交平台类。包括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还包括综合社交应用工具,如微博等。
购物订单信息。为制作假币,犯罪分子需要购买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原材料,因此有必要掌握这些物资的生产厂家信息、销售厂家信息、产品信息等基础信息,从而实现对上述物资客户订单信息的采集。比如,制作假币往往需要纸张、油墨、打印设备、烫金机、印刷设备等,对这些产品的购买订单就要进行梳理、采集,其中同时购买多种设备和材料的订单信息、有假币犯罪前科等人员的订单信息应着重调查。在网络化的购物趋势下,制假者大多通过购物网站购买制假所需设备和原材料,因此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购物平台,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相关物资的订单信息。
物流信息。近年来,各类物流快递公司蓬勃发展,在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犯罪分子也开始利用其便捷性来运输制假工具和假币成品。由于物流快递行业产生的数据种类多、数量大,全面汇集到反假币信息平台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制定规范,明确需要汇集的数据类型,提高数据有效性。如可用于制作假币的纸张、防伪油墨、烫金机、高精度打印机等物品的物流快递信息,以及可能以印刷品为名运送假币成品的物流快递信息,都需要汇集到平台,进行分析碰撞。
银行资金流信息。银行账户和银行卡是资金流动的重要载体,银行卡更是重中之重,即便是快捷高效的网络移动支付也离不开银行卡,比如微信、支付宝等均需要绑定银行卡,通过对资金流向的信息采集分析能帮助我们扩线追踪,锁定整个假币团伙,进而将其一网打尽。近年来,为预防打击电信诈骗,公安部联合人民银行出台了很多监管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买卖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银行系统仍应加强日常监测,将一人代开多张银行卡、一人名下多张银行卡且资金往来频繁等存在可疑的账户信息推送到反假币预警平台。
公安情报信息。假币犯罪所需公安内部信息主要来自人口信息系统(对同住人、同户人、同行人进行搜索)、公安云搜系统(进行身份的关联搜索)、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地址信息进行关联度分析)、话单分析系统(对电话号码进行关联搜索)、犯罪案件管理系统(与已发案件串并关联)。通过对上述系统中信息的搜集,一方面,可以在查询到可疑人员的姓名后,进一步检索与其相关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与已发犯罪案件信息的比对,可以研判是否为同一伪造假币团伙所为,分析犯罪规律及趋势。
银行假币收缴信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临柜收缴是假币案件线索来源的一条主要途径,银行收缴假币信息采集的越全面,对假币犯罪的发现和防控就越有利。主要应采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信息:一是假币区域信息,如收缴网点全称及所在位置,假币发现所在街道、乡镇、城市或农村等,该类信息应尽可能详细,以最大限度反映最小行政区域假币收缴情况。二是假币基本情况,如套别、版本、面额、冠字号码、类型、数量、防伪技术等,该类信息主要为准确反映假币特征,从而对假币犯罪现状及趋势进行识别、分析和研判。三是假币持有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现住址、籍贯、电话号码、职业等,该类信息主要为统计被收缴人(受害人)情况。
基于大数据的反假币预警平台建设:平台数据归类、碰撞预警和研判处置
数据归类入库。海量数据汇聚后,为方便查找、分析、调取,这就要求全面梳理反假币预警平台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数据项目、存储调取和比对逻辑等,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同时要考虑银行、企业等数据项目,以及公安大数据系统已有数据项目,尽量实现标准统一、项目一致,提高入库数据的质量,为后期情报研判奠定良好基础。构建废弃数据存储库,对已经无效、无用数据,主责人员能够及时清理,做到有增有减、动态维护,确保数据及时更新。
数据自动碰撞。数据碰撞是一个持续且反复的过程,要注重挖掘隐藏在暗处的犯罪行为。新数据入库后,要与全库、全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对有涉及假币犯罪的,一方面,对可疑信息逐条详细输出,比如包含假币暗语的交流信息,同用户名购买大量油墨、纸张的购物信息,收货地址为假币收缴集中地的物流信息,公安情报信息中存在前科信息等。另一方面,要将其家庭成员、暂住地、户籍资料、出行信息、同行人员、同住人员、通讯工具、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数据快速检索调取,形成电子档案,便于人工复核研判。
系统分级预警。对于比对碰撞出的可疑信息按照条数,进行分级预警,比如有两条可疑信息的,标注为黄色预警,进行一般关注;有三条可疑信息的,标注为橙色预警,进行重点关注;有四条及以上可疑信息的,标注为红色预警,立即开展人工研判,并进行处置。为提高分级预警准确性和反应速度,需要对可疑信息进行明确,要对黄、橙、红三色预警人员的处置制定工作规范和流程。在平台运行平稳后,可采取积分预警模式,对各类信息赋予不同权重,每个人总分都在动态变化,按照总分设置预警线进行预警。
人工干预研判处置。平台按照部局统建,分级管理的原则,预警信息由属地管理员负责复核研判并推送基层民警处置,可以按照人员户籍地进行属地划分。部省两级主要负责人对跨区域、多人员复杂预警信息或地方上报信息进行研判。管理员对预警信息进行人工干预研判后,按照规定流程,分类处置,需要立案侦查、查证核实的,要交由民警按照规定时限开展工作并反馈结果,并将处置情况反馈到平台,避免同样情况再次预警,造成误报。
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功能。为服务领导决策,指导基层实战,系统应按照管理员权限,对辖区假币收缴、发案、破案等情况进行自动统计汇总,形成日志、周报、月报等统计报表。上下级管理员间有指令下达、结果反馈等功能模块,同级管理员间有协作、通报等功能模块,确保指令、线索第一时间下发、转递。各级管理人员对平台功能、业务衔接等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研究论证,不断完善平台功能。
基于大数据的反假币预警平台建设的配套:加强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
反假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但目前我国反假币工作主要依赖金融机构的临柜防范和公安部门的犯罪打击,其他部门在监测预防假币风险上还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国务院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能,重新梳理和完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必要时吸收更多单位加入,形成反假合力,推动反假币预警平台的建设。突出各级地方政府“第一责任人”的职能,明确各单位分管责任,建立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公安机关为主体,互联网企业、网络运营商、物流公司等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从而整合、协调、调动各成员力量,形成对假币犯罪的严厉打击。
加大农村反假币工作力度。城市的反假币工作一直受到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投入也较大,农村地区反假币工作虽然有区县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的领导和组织,但各成员单位对农村反假币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并由此导致反假币工作在资源投入、预防宣传、数据收集上相对欠缺,比如部分基层网点、站点缺乏人民币鉴定设备,缺少对反假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假币收缴存在数据上报不及时、数据不共享等情况,这些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农村地区反假币工作的形势发展,使得农村成为假币散销的重灾区。因此,对重点省份、重点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都要加强工作督导和治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打造一支权威的鉴定人才队伍,一支专业的数据处理队伍,实现对反假币工作的全面防控。
加快部门间数据共享建设。前述反假币预警平台的良性运转还有赖于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以公安和银行之间协调为例,目前银行系统内假币收缴信息仅通过反假币系统向人民银行报送,未与公安机关实现有效的数据互通,而公安机关假币监测点收集的假币信息也仅限于自身使用。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了五百个假币监测点直接与公安机关假币监测点或经侦部门实现对接,但仍然无法满足广大边远农村地区的假币监测需求,使得公安机关在这些地区的假币犯罪线索来源少、犯罪预警中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因此,建立更广阔的合作机制和数据共享是解决当前重点地区反假币工作的核心。依靠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强大的数据资源及云计算技术,发挥金融机构假币监测和资金流查控的作用,利用物流企业快递数据,发现假币线索,巡线扩网打击假币犯罪。同时避免由于数据标准不一致造成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无法兼容,数据拥有者设置的权限障碍使得数据无法互相利用等情况。
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管。目前对假币犯罪信息较为集中的网络运营商、物流公司等仍缺乏有效约束。网络运营商对于网络违法犯罪信息的监管不足,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方式和力度有限,如对用户的注册信息审核不严;虽然对物流快递业制定有检验检测、实名寄递、协查上报等相关要求,但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惩罚措施,使假币仍可通过快递进行运送。因此,需要完善网络平台监督举报机制,加大对违法信息的网络巡查力度,对于主动发现和用户举报的涉假币信息,在封号的同时及时上报给公安机关,建立互联网平台与公安机关的沟通机制,便于证据保存和传递;加快《快递条例》的立法进程,提高物流快递业准入门槛,对于快递公司违反寄递标准和流程的,要限期整改,以提高快递业的把关能力,防止假币通过快递流通。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李伟波、吕传斌:《试论大数据在反假货币领域的应用》,《金融科技时代》,2018年第3期。
上一篇:核心论文:“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核心论文:亚太地区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