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文学论文:《论李商隐讽刺诗中神话典故的运用》


2020-12-14    来源:青年文学家    作者:李玉琦

摘  要: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在其讽刺诗中运用了大量神话典故,既不同于两晋的游仙诗,也突破了中唐元白诗派写实讽刺的范畴,体现了超越语境中的现实观照,开拓了诗歌描写的题材,扩大了中国古典神话的内涵,既可以视作对齐梁风格的回归,又具备了一定的词体特征,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色。 
  关键词:李商隐;讽刺诗;神话;用典 
  作者简介:李玉琦(1986-),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02 
  神话是心灵的历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鲁迅说:“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通常认为,由于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普遍较为“现实主义”,对“怪力乱神”之事缺乏想象。但实际上,神话故事对古典诗歌的濡染早已有之,从《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到屈原的《九歌》、《天問》,后有《古诗十九首》里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再有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写作《读<山海经>》,赞颂精卫、刑天等神话英雄的抗争精神。 
  到唐代,神话入诗更为兴盛,李商隐之前,李白、李贺已开始在诗歌中援引神话传说,李白诗运用神话典故多是用于表达长生的愿望和对神仙世界的追求,李贺的“鬼诗”则通过鬼怪的可怖来反衬神仙境界的美好,而李商隐诗歌中运用神话典故,对于神仙之说却是质疑的。尽管早年玉阳山学道,但他没有对神仙之说的坚定信仰,反而运用各类神话典故讽刺现实政治,以“神仙”讽“神仙”,写得含蓄蕴藉、深情绵邈,可谓晚唐写讽刺诗的高手。 
  一、讽刺的内容 
  晚唐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臣党争,李商隐短短的四十多年生命中,历经六位皇帝,这些皇帝或死于宦官之手,或死于服丹,李商隐怀抱儒家的济世情怀,借用历史或神话创作了许多抨击时政的讽刺诗篇。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一)讽刺帝王求仙的荒谬 
  笃信神仙之说的唐武宗驾崩后,李商隐写下《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神仙有分岂关情,八马虚追落日行。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 
  这里用了两个周穆王的典故。第一个是周穆王与西王母相见的故事,在《穆天子传》、《今本竹书纪年》、《列子·周穆王》、《史记·赵世家》、《水经注》之中均有记载。到了晚唐,西王母和周穆王的传说逐步演化为人神恋爱的故事,两人互唱歌诗,相约再见,颇有情意。然而李商隐反用典故,开篇说“神仙有分岂关情,八马虚追落日行”,指出神仙(西王母)是无情的,因此周穆王乘八骏去见西王母不过是“虚追落日”,“落日”是西方,指代西王母所在,表明求仙的虚妄。 
  后两句“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用的是周穆王厚葬盛姬故事,见于《穆天子传》:“天子(周穆王)西至于重璧之台,盛姬告病,天子哀之,是曰哀次,乃殡盛姬于毂丘之庙。”用盛姬之亡,影射武宗与王才人先后亡故之史事,神仙无情,求仙荒唐,长生虚妄。此诗虽用了周穆王两个典故,但表达其实较为直露,讽刺之中有一丝衰世的哀伤之情。 
  同时创作于武宗驾崩之后的绝句还有一首《汉宫》: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王母西归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这里用的是汉武帝典故,“通灵夜醮”指汉武帝求仙之诚,“承露盘晞”意味着神仙无情,“王母西归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与“君王犹自不长生”同义,汉武帝求仙之心再诚,最终还是难免与李夫人泉下相见的命运。在李商隐的诗歌世界里,无论是周穆王与盛姬,还是汉武帝与李夫人,求仙都不能实现帝王长生的愿望,今朝的武宗又怎能例外?《汉宫》的讽刺意味仍然是直露的、议论式的,但语气尖刻,没有哀婉的叹息之意。 
  (二)讽刺帝王兼同情百姓 
  著名的讽刺诗《瑶池》,同样是使用西王母与周穆王典故,表现的情感却又不同,对典故的改编更大,意义更加深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使用“阿母”而非“王母”或“神仙”,给西王母平添了几分人情味,似乎不再“神仙有分岂关情”。阿母像个等候情人的凡间女子,打开绮窗等候穆王,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象征民间疾苦的黄竹哀歌。尽管周穆王有八匹日行三万里的良驹,但是重来的约定却失信了。《穆天子传》中载,王母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答:“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最终结局是穆王没来,言外之意有两层,一是穆王寿命已尽,不能来见,二是穆王没有实现“和治诸夏,万民平均”的承诺,无颜再见。 
  这首诗较特别之处是加了一笔“黄竹歌声动地哀”,一面是仙界的“绮窗”,一面是冻饿的黄竹,一面是帝王追求个人享乐与长生,一面是民间的疾苦,帝王的追求落空,百姓的苦难也无人听到。《瑶池》除了讽刺帝王求仙的虚妄外,同时又暗含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因此明代的朱鹤龄在《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中说:“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认为李商隐继承了杜甫,这是有道理的,而李商隐的“深变”采取了非现实的典故,讽刺辛辣严冷,又含蓄深隐。 
  (三)讽刺帝王兼自慨不遇 
  除了讽刺帝王求仙,同情民生疾苦外,李商隐讽刺诗还有一类暗含自慨之意,如《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青雀即青鸟,是王母的使者,青鸟飞走了没有飞回,意味着王母不再来相见。一个“竟”和一个“长”字表现君王求仙的执迷和这种追求的落空。与之相对照,帝王一心求仙却无意求贤,只求自己长生而不关心身边贤才的死活,连一杯止渴的甘露也不肯赐予给最需要水的臣子,其荒唐昏聩可见一斑。
另外,诗中还含一层“自慨”的意义,李商隐常以司马相如、贾谊、王粲等古人自况,“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有消渴疾的相如得不到君王恩赐承露盘中甘露一杯,既体现君王之薄情,又隐含求仙不成无水可赐的含义。青鸟未回,是帝王的求不得,不得甘露,是贤臣的求不得,在此诗中,无论君还是臣,共同存在希望落空的悲哀,这也是李商隐大部分诗歌的总主题。 
  二、运用神话典故的特点 
  (一)对原本的神话典故进行改编 
  李商隐用典,通常都不是原样引用历史或神话故事,而是对原本的典故进行改编、续写、引申。如《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似是对白居易《长恨歌》故事的续写,《瑶池》是假设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之后的情节,《海上》“直遣麻姑與搔背”是对麻姑传说的改编,《嫦娥》是对嫦娥飞天之后寂寞生活的想象,《霜月》里假想青女与素娥争妍比美之情形等都体现出李商隐诗灵活用典的特点。 
  (二)神话与历史相结合 
  在李商隐运用的神话典故之中,有许多难以界定究竟是真实历史抑或神话传说,如周穆王与西王母故事(《瑶池》、《华岳下题西王母庙》),汉武帝与西王母故事(《汉宫》、《汉宫词》),这些典故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又是有真实感的神话。 
  李商隐还有一类神话与历史相拼接的讽刺诗,如《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前两句写徐福东渡的历史,后两句写麻姑搔背的神话,把两个甚至更多完全不相关的典故拼接在一起,指向一个共同的“求仙虚妄,长生不能”的主题。这种“蒙太奇”的写作手法在李商隐无题诗创作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锦瑟》就用了四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典故,“庄生迷蝶”、“鲛泪生珠”、“杜宇化鹃”、“暖玉生烟”等都是历史与神话传说相融合的。 
  (三)具有一定的叙事性 
  晚唐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年代,李商隐虽没有进行小说创作,也没有写作长篇叙事诗,但未必不会受到白居易《长恨歌》、《卖炭翁》等叙事诗的影响。李商隐讽刺诗中的一部分已可见叙事的痕迹。先前提到的《瑶池》即是描绘西王母与周穆王相见后的情形,王母痴痴等待,穆王却不再来,中间插入一个黄竹哀歌的“蒙太奇”片段,有现代文艺电影的画面效果。《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甚至虚构了一个场景,君臣饮酒赏乐,欢宴后众人沉醉,唯有被父亲夺去妻子的寿王心事重重难以入眠。《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写寿王不随父去长生殿,同样是想象虚构之词。《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描绘的夜半虚席问对的情形,多半也是出自想象。限于绝句有限的篇幅,这些想象的故事只能是片段的、图画式的,但回味无穷,引人遐想。 
  三、结语 
  李商隐运用神话传说来讽刺现实的诗作,重点在于关照现实,既不同于两晋的游仙诗,也不同于中唐元白诗派的写实讽刺,是对两者的突破。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认为诗歌应“直而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追求直白浅露的直接讽刺。而李商隐的讽刺诗更加注重词藻的华美,情感的婉曲,深藏怨情于隐刺当中,并不影响讽刺的尖锐性。这种“形式主义”的变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既可以视作对齐梁风格的回归,又具备了一定的词体特征,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唐)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注:《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 
  [3](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高永旺译注:《穆天子传》,中华书局,2019. 
  [5]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高翀骅:《诗学背景下词体特征的确立——中晚唐五代诗歌和同时期文人词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陈华:《中国古代讽刺诗综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上一篇:文学论文:《浅析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书写”》 下一篇:核心论文:“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与生活美学
相关文章推荐

  • 核心论文:“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与生活美学
  • 文学论文:《浅析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书写”》
  • 文学论文:《“羿”射日之后》
  • 文学论文:《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分析》
  • 文学论文:《女性:从空洞能指到自为主体的话
  • 文学论文: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初探
  • 计算机论文: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
  • 电力论文: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
  • 电力论文:电厂运行安全及应急管理措施研究
  • 建筑论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 建筑论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
  • 文学经典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以鲁迅小
  •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
  • 核心期刊论文: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