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逐步贯彻,以及京张冬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京津相关产业与人才同步转移外溢。创新型人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需的第一资源愈加受到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要树立科学、全面、开放的人才观,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做好开放型项目以及人才引进规划;营造公正透明的人才选用环境。同时,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好选拔关;改进工作机制,把好使用关;建立激励机制,把好挖潜关。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也是京津冀三地联手打造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支撑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举措,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京津冀三地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创新人才工作观念。人才是推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关键命题,为我国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此,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各级党委要增强领导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具备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重要战斗力的观念,真正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努力开创人才辈出新局面。要适时组织开展干部人才双向挂职、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和联合休养、企业专家人才对接等系列活动,形成推进繁荣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
创新党管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工作的战略性、紧迫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人才工作只有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才能保证工作方向正确、工作力度强劲、落实成效明显。党管人才的核心要义是,党要对人才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对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掌握人才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敢于负责任、勇于挑重担,做到统全局、负总责、负首责。要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在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思路等事关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上拿好主意、定好路子。要把人才的管理教育纳入工作范畴,努力培养德才兼备之人。要成为人才成长的坚强后盾,支持他们改革创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关注、鼓励人才创新,对拔尖人才给予重用、重奖,使之成为标杆性人物。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其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此,一要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创新素质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西方社会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中,第一项就是自我超越,即突破极限的自我实际,始终保持创造力张力,以创造的现实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鼓励人们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断创新突破。因此,要把提高创新素质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产业战略转型离不开“双创”事业的快速发展,只有排除万难、奋发图强,不断使广大人才队伍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创新素质、开展创新实践,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之路,才可能打开一片新天地、赢得科研新发展、开创建设新局面。二要创新“互联网+”的人才工作机制。要紧扣信息时代脉搏,借助互联互通的网络手段,实施“人才信息化工程”,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要立足京津冀各自产业短板和转型升级战略谋划,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要紧盯尖端紧缺人才及其专利成果,高效沟通引进,实现“专家教授+科研成果+河北省需求”的精准对接。
树立科学、全面、开放的人才观,营造公正透明的人才选用环境
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创新规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一是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人才队伍建设应秉承全面发展的理念,不仅要处理好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与效益、结构与规模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关注人才个体的成长发展,又要注重人才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努力为各级各类人才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的人才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注意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要协调好人才建设与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理论创新等关系,自觉克服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扯皮的问题,努力形成“党委统管、机关合力、上下联动”的机制和“规划科学、责任明确、组织严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持续的、事关全局的过程,因此必须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长计划短安排,抓大事干具体,勤督促用真功;必须强化实践、发展、创新意识,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后劲,防止出现重眼前轻长远、重表现轻实际、重过程轻效益等问题。
做好开放型项目以及人才引进规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把项目引进作为人才引进的头等大事,以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三地深化和拓展人才合作交流的引领区、示范区、先行区、支撑区,围绕服务发展,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交流协作,唱好项目引进“六部曲”。一要“看得远”,把引进的人才技术优势转化为京津冀的新兴产业优势;二要“选得准”,瞄准国内外的龙头企业和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三要“追得紧”,对于优秀人才和优势项目,要踩破门槛子、磨破嘴皮子、踏破脚根子,锲而不舍地追下去;四要“娶得快”,使经济项目尽快落地;五要“爱得深”,要对引进的在研项目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六要“生得早”,即早生就业岗位、早生GDP、早生财政收入。
营造公正透明的人才选用环境。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的选拔使用存在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相违背的问题。对此,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努力为基层干部的成长进步营造公正公平的环境。一是坚持科学考评。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把考核的标准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比性。坚持领导机关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任职机关考核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做到既看评时又看平时、既看全面素质又看个性特长、既看知识理论水平又看实际工作能力、既看当前工作情况又看将来潜能。二是坚持公正选拔。做到岗位公开、标准条件公开,防止以领导个人好恶论长短、以个人形象定调子、以人际关系用干部。三是坚持知人善用。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要根据其特长及岗位要求选人用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结合人才特点,紧跟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当前河北省实行产业战略转型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此,必须将其摆在战略位置,紧跟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突出重点建设;必须结合人才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策,创新完善培训机制,抓好选拔、使用等重要环节,确保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引进竞争机制,把好选拔关。人才引进一方面要在源头用力,把好选拔“五关”。一是“政审关”,即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选拔的首要标准和基本标准;二是“面试关”,即从面试时的气质形象、语言谈吐、思维逻辑等进行考核;三是“测试关”,即由用人单位、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考察组,全方位考察引进对象的才学、心理、品行、身体、专业、性格、技能等;四是“应用关”,即主要检验应考者的分析、判断、应变能力,考查形式以论文答辩为主,由考官提问,要求应考者临机回应;五是“体检关”,即对引进对象的身体及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医学检查及测试等。另一方面要坚持试用制。试用期一般以三个月或半年为限,通过分任务、明责任、压担子等形式,详尽了解每位入围人才的优点和特长、短板和不足。对专业基础好、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人才,可适当缩短试用期;而对专业能力差、业务能力弱、业绩差甚至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引进对象,可适当延长试用期或直接淘汰,从而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要求。
改进工作机制,把好使用关。选准、用好干部是发挥人才最佳效能的关键。如何把人才使用好、管理好、爱护好,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课题之一。对此,要把好使用关,真正做到公正择优、选贤任能。一是建立任务牵引机制。锻炼和提高人才的素质,须在重点攻关任务上使用人才,通过任务、活动的筹划准备和组织实施,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进而整体推进人才素质提高。二是建立定期讲评机制。对人才坚持定期讲评,可以让他们静下心来反思、反省,查找自身不足,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始终沿着科学正确的道路前进。
建立激励机制,把好挖潜关。要努力形成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的氛围,要善于运用“典型”推进人才进步。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年终总结、考核讲评、业务竞赛等,以务真求实的精神,发现、培养“典型”,切实把那些扎实工作、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推荐出来,激励和提高人才热爱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产生力量,和谐孕育希望,公平凝聚人心,公正纯洁风气。为此,要注意营造团结和谐、公平公正的氛围,激励人才进步、发挥整体优势;注重人文关怀,让人才心情舒畅;加强引导教育,使人才不断团结进取;建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分别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科长、讲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书记、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2020年软科学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政企行校社’‘五位一体’融通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50401070011)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白春礼:《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学习时报》,2020年8月14日。
③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上一篇:以思想破冰引领新时代改革突围 下一篇:基层治理如何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