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用好思维导图 提升政治课品质


2019-07-06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阳敏;丁仕国

摘 要: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求学中需要刻意训练的一种基本能力,既表现在对教材现有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能力,更表现在能自主探究、质疑和深层解惑的能力。高中政治课堂中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应该包括:课堂学习专注力、政治知识掌握的扎实度、对于政治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思维的灵活度、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思维导图的刻意训练,对于提高学生政治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激发联想力,提高思维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政治课教学;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和迁移再现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现象分析思维力。 
  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将学生普遍认为的“政治知识零散”变得系统化、逻辑化;“记忆困难”变得有趣而容易,逐步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增强记忆力,提升政治学习效果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知识的能力。记忆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记忆是政治学习中夯实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记忆就相当于这屋基。如果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头脑处于“真空”状态,就缺少了进行分析、运用等高层次智力活动的基础支撑。目前,高中政治的记忆任务相当繁重,然而有些学生在记忆时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拿到教材从头读到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把握不了重点,难以形成深刻、系统的印象。 
  记忆必不可少,然而怎么记、怎么忆就要求有方法,有技巧了。好的记忆方法和记忆工具不仅可以提升记忆效率,更能够让学生记得深、记得久。科学研究表明:知识的系统化和加强理解有助于提高政治知识的记忆。思维导图借助词汇、图像、线条、颜色、符号等要素,把人们的抽象思维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把枯燥乏味的大段文字变得鲜活生动,把原来容易被埋没的关键词突出出来,能够有效的刺激人的大脑,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力,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集中注意力,提升政治课堂效率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一个人注意力的高低通过注意的广度、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这些要素来衡量。 
  课堂的专注力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每一个思维导图都是从“中心主旨”开始,向四周发散思维。你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分析的核心是什么,再以这个核心向四周发散,然后再围绕子分支进一步发散,每一次发散都是专注的集中于当前主题本身,这样一来就使得精力高度集中,不易分散。 
  在《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这一课学习时,有这样几个重要知识需要学生把握: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的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若是以传统的线性笔记来呈现,学生每一次的注意力只能聚集某一个点上,很难对整个教材结构体系形成宏观的把握。而通过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出这节课要学习的核心东西是什么,要从哪些角度去把握,每一个角度又是怎样展开理解的。这样就避免了一叶障目,而是高屋建瓴,眼界、格局都要更宏大,学习效率自然就高很多。 
  注意的转移也是衡量注意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你已经在讲解教授第二个知识点了,有些学生依旧停留在上一个问题。这样的学生就是典型的注意力转移不佳。思维导图的每一步、每一个发散都是一个新的联想,“母体”和“子代”之间的联系清晰而明确,形成了一个新的引人注意“图”。即便是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明白,可以立刻在图上标示出来,然后迅速跟上教师节奏,转移到下一个知识点,等课后或自主反思探究的时间再去研究这些遗留问题,这才是高效的课堂。在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让教学环节更紧凑,更能让学生的教学跟进更强,课下探究和反思更积极。 
  三、激发联想力,提高自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联想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联想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联想力丰富的人往往思路敏捷,反应迅速,创意不断。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说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联想和想象,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就其本质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过程,要想建立出的聯系生动而科学,则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并尽可能的尝试发散出更多的新东西,突破思维定势,实现知识的加工、重整。使用思维导图复习时,可对原有导图进行扩展和补充,知识的碰撞又能温故知新,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使自己原有的知识得到顺应与同化。在最初的政治学习中,学生看到“价格”仅能想到“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和供求,后来慢慢的能够再延伸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和对生产,再后来就能够由“价格对生活的影响”联想到消费,由消费联想到生产,由生产想到了“如何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而易见,学生已经学会思维的转换和跳跃了,把原本两个看起来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东西给创造性的连接到了一起,把原本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而易于提取了。 
  高中政治知识容量大,概括性强,要想把政治学得通透,就不能“就事论事”,必须能够“由此及彼”,通过思维导图,就可以容易实现知识的整合。比如在《经济生活》中以金融活动为主题,我们可以联想到商品、货币、银行;以银行为主题我们会联想到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联想到其业务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进而联想到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之一——储蓄,由此又可以进一步联想到股票、债券、保险,通过这些投资行为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联想到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再比如,在《生活与哲学》中,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后,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样就把这个唯物论的线索明晰起来,对学生深入把握教材、分析解题都大有裨益。在以后学生看到“唯物论”的知识时,想到的不是一个个单独的、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条知识线。在学完认识论和辩证法后,多条线相互交织,又构成了知识网,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加工和创造。
四、培养思维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也评判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尺度。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覆盖面非常广,必修課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不论是单就知识本身而言,还是从理解难度来说,抑或是从与生活相结合的点来讲,都对学生的思维力和分析、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就拿“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来说,都是容易的,记忆量不大,理解起来也不难,但是要是考到了具体的材料,比如“用所学有关价格的知识分析阶梯电价和分时段电价”时,则感觉不知所措:要么简单列举知识要点,缺乏素材论证;要么低效重复的抄材料,缺乏理论支撑。深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掌握,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政治知识是一张皮,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又是一张皮,两张皮直接彼此分离。因此,只有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尤其是其结论推理的思维过程,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才能在案例分析时顺利的提取知识,把知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实现举一反三。 
  一般情况下,除了课堂大家集体构建的思维导图外,我们更倡导学生课后自主加工、整理所学,绘制属于自己思维呈现过程的导图。在学生自己绘图时,他们需要不停的去发散,去思考,下一个联想是什么?我是如何联想到这个点的?为什么不能是另一个联想点?这个过程就是反思自我,整理思维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实现知识的四步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在不停的追问和思考中,整理的不仅仅是教材知识,更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整合能力,为综合运用知识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总之,通过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引进思维导图,有利于解决高中政治“记忆难,忘得快”的问题,促进知识的理解、提取和再现,提高学生的联想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打造高品质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阳敏(1990.11- ),女,湖北十堰人,十堰市郧阳中学,思政专业教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 
  指导教师:丁仕国,十堰市郧阳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文献简述
相关文章推荐

  • 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浅析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 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培养
  • 论文发表参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
  • 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模式探讨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思维研究
  • 用“三化”思维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 核心期刊:科普类文章教学思维建构
  • 电子商务转型要用好政策“指挥棒”
  • 用好公益岗位扶贫这一政策工具
  • 论被告人认罪与律师的独立思维
  • 创业思维模式下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 学好用好党章的核心要义
  • 用好新媒体 推动文化建设
  • 法治思维视域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
  • 形象思维第一次全国讨论兴起原因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