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


2019-07-06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刘畅;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都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的数十年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青年。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面临着全新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文章将简单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研究其中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培养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新时期;培养;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基础与后盾。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也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青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近年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遇到了新的困境,已经对我国党政工作、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并结合历史经验与当前形势,探索全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培养路径。 
  一、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纲领和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将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始终担任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理论,并逐渐实现中国化。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必然成为中国在新世纪所坚持、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政治理论,是推动中国整体政治理论水平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以满足马克思主义坚持、传承和发展需求为重要目的的青年建设培养工作,是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关键。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新任务。实际上自建国以来,现代化建设及发展都是我国高度关注的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艰苦奋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然会落到新一代的青年身上。新一代青年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顺利接过这一光荣的旗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实现。 
  (三)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优秀青年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今社会对青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思想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国青年担负着中国梦伟大复兴的重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思想观念受外来文化冲击严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多元文化及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捷。一方面,外来文化与思想观念在我国快速渗透,使得广大青年思想受到影响,部分青年已经出现信仰不坚定的情况,导致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文化强调“快餐文化”,使得部分青年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对内涵丰富,理论体系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感兴趣,相应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也较为困难。 
  (二)培养模式陈旧落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已经显得较为落后,并没有得到显著创新与完善。尤其是高校作为青年培养的主基地,其在培养理念、方法等均较为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充分发挥自身青年培养职能。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存在一定脱节状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需要同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但是就当前来看,二者的脱节情况还较为严重。不管是作为青年培养主阵地的高校,还是培养青年党员的党校,往往都更加重视引导青年进行理论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即便开展了实践活动,往往也没有充分结合理论学习内容,导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作很难落实到实处,也很难促使当代青年树立坚定信仰。 
  (四)对历史经验借鉴不足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都是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时局动荡的革命艰苦岁月,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及教育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工作。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已经积累了大量历史经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然而,当前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历史经验借鉴不足,没有充分利用之前成果来促进对当代青年思想及信仰的正确引导。 
  (五)对时代特色把握不足 
  在互聯网及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同时也对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习惯等造成了巨大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需要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青年。不过就当前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没有在相应的宣传及教育中得到及时更新与体现,同时新媒体时代特色也没有被充分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之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培养。 
  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则是党的重要任务,因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除了要落实相应的理论教育外,更要充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对高校而言,其更要将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为广大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受育环境。而且,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不是干巴巴地喊口号,也不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辨析。高校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尽可能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培养。
(二)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 
  要想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只着眼于理论教育,而是要将青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认知水平与实践水平。而且实践活动必须要与理论学习同步甚至一致,从而让青年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通过实践追求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青年的自我成长,以马克思主义推动青年意识、思维、精神等的全面提高及升华。对高校而言,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服務社会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各种志愿服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支农、支教等,能够让学生深入到群众之中,强化青年与群众的情感联系,有利于引导青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三)积极借鉴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为当代相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中充分借鉴与灵活运用。首先,文化传播及引导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础和指向标,实际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人,都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核心所在。只有青年人的思想觉悟水平及知识文化文化水平足够高之后,他们才能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其次是重视教育手段的丰富与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离不开良好教育的稳定支持,尤其是更加丰富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充分改善培训效果。早在1921年,我国第一所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学校就已经成立,为教育手段的探索开拓了先河。最后,依托组织并投身实践,才是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决定性因素,是坚定青年思想政治信仰的关键。 
  (四)结合新媒体时代特色优化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在新媒体背景下下,马克思主义教育应当与新媒体技术等相挂钩,从而以更加符合当代青年需求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共同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基础支持;打造新媒体马克思主义教育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吸引更多青年,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及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广大青年提供思想导航,引导青年通过新媒体探索马克思主义内涵,坚定其政治思想信仰。另外,新媒体的进步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时刻关注新媒体发展情况,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从受教育青年、素材整理和教育主题等方面,保持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致性。 
  四、结语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也暴露出了青年思想信仰不坚定,培养模式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脱节,对历史经验借鉴不够,对时代特色把握不足等缺陷。对此,可有采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积极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新媒体时代特色优化宣传教育等方式,探索更加科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 崔燕.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2-85. 
  [2] 崔燕.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的导师队伍建设[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32(9):128-130. 
  [3] 汪建兵,张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J].人民论坛,2014(35):170-172. 
  [4] 张恩亮,高军.论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4). 
  [5] 耿毅乾,薛翔宇.浅议新媒体时代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5-7. 
  作者简介:刘畅(1987- ),女,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相关文章推荐

  • 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杏林青马工程”学员的时代责任与角色定位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双主体”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
  •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究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浅析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 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 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培养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