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当前高职教育中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围绕教师、学生实施顶层设计,以企业知识为核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分类,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构。在以上基础上设计出基于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三大系统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保障;评价;体系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存在三个显著的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质量理念和制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于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实际生产生活有着直接联系,教学必须紧贴实际岗位,注重实践性。这个重要特征由此衍生出构成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实践性知识为主,其主要来源一是现有的学科体系,二是现实产业链。实践证明,与学科体系类似,产业链也是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来源。
教学所涵盖的知识技术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得以传播。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既接受过现行学科体系的训练,同样具有产业链的经验;对学生而言,教学过程要按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遵循知识和学生心理的规律进行科学设计。
基于以上高職教育教学的特征,由此产生的教学质量及其对质量的评价,要考虑其独特性,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有针对性进行精准评价。
一、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状况
从国家层面上看,高职院校基本上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育部搭建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开设职业教育诊改网。这些举措对高职院校加强教育质量管理起到重要的引导与监管作用。其中,人才数据平台细到每位老师所具有的资格证书,质量报告着重呈现学校整体运行情况;教育诊改既有严格标准,也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主体性。但总体上而言,教学质量更为一个具有独特性、涉及院校发展围观层面的要素。不同的高职院校,亟需在以上平台架构上注入精细化的、切合院校实际、满足本校校本需求的指标,才能真正发挥出监督与评价的功能。如果仅仅具备宏观上的需求和指标,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呈现出粗放式信息。
(一)当前高职教育中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足主要体现在:
1.未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很大程度上参考、照搬了普通高校教学评价标准,未能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尤其是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两大指标。监控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本身,社会、行业、企业未能深层次参与到教学监控评价当中。
2.指标体系不完善。现有的制度设计并未能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习进行有效监控;至于教师奖惩和激励制度建设,只简单地把监控评价结果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在构建 “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并不完善。
3.注重量化指标,忽略软实力评价。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现有技术层面往往倾向于选择定量评价,选择容易收集到的数据作为指标。如重视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理论教学的监控,忽视对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和考核。
4.信息化程度较低。现代教学的手段不断创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未能与时俱进。陈旧落后的教学评价方式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费时耗力,效能低下,并且主观性误差大,逐渐丧失了教学评价的权威性和意义。
(二)当前高职教育中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问题重要,但原因更重要。只有从原因的角度出发,才能追本溯源,彻底解决问题。目前看来,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诸多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高职教育始终未能按照市场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遵循高职教育内在规律建构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类型与市场需求不够契合,导致专业课程设置滞后。
其次,校企结合不够深入,产业链所需要以及形成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及新的工艺、流程均未能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引入到教学层面,导致了二者的脱节,事实上的关门办学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模式。现行相当部分高职院校的知识体系仍未摆脱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框架,新的知识体系尚未得到有效建构。
再次,现有的师资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师资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难以把自身掌握的学术型知识与产业链知识加以结合。同时,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阻碍了校企之间人员的自由流动。
最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院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知程度有限。视为一种内部的纠错行为,未能认识到教学质量对教学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建构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改进原则
1.围绕学生,以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教学质量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应围绕学生需求打造教学体系,并建立起学生中心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效度的。否则,投入资源越多,评价信度越高,偏离高职教育的轨道越大。
2.围绕教师,打造高职教育教师体系。教师构成教学过程的主导。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本质上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测。因此,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能脱离对教师指标,尤其是对其知识结构、业务水准、课程标准等全面的监控与评价。
3.以企业实践性知识为核心。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对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即教师通过何种方式与手段按照人才培养标准,把有效的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使之身心出现预期的变化。实践性知识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最核心的要素。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其关键之处在于对实践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流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实现了这一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就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最初目标。
4.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与教学过程有关的基本主体是学生和教师。由此可以衍生出其他相关主体,如家長。但其中最核心的主体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因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掌握着教学质量最终的评价标准。因此,必须改变当前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建构起多元化主体,不同的主体按照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只有主体全面了,才能掌握好影响教学质量的每个要素,最终对教学过程产生有效的反馈。
5.对教学进行分层分类。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普遍性特征。与学术性教学过程不同的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具有多样化。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类型实施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设定。如,混合式教学模式,涉及教学构成的不停变动和转换,标准也要进行相应变动;实践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操作性和现场流程,其标准设定与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工学结合,涉及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转换;而分层教学,更是不同层次的标准建构;以及,普遍施行的现代学徒制,其过程更显复杂性。
(二)按照质量标准设计对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从高职教育整体性特征出发对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做出顶层设计,初步可以分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个体系融合于以学生毕业生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涵盖了教学运行的起点、过程、结果,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如表1所示:
三、结语
教学质量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具有封闭性、行政化、垄断性弊端,既是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所决定,也是造成高职教育封闭性办学、脱离人才市场的重要因素。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考虑从教学质量入手,通过有效的理念提升和制度设计,推动高职教育从市场尤其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引入市场标准作为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标准,从而有效地推动教学过程迈向开放性,通过市场标准引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迈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敬鸿彬,鲜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09):38-40.
[2] 许毅.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视[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9.
[3] 王淑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310-311.
[4] 雷珊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可行性建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41-45..
[5]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
[6] 李艳军.基于分层教学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智库时代,2017(16):73-7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高就业竞争力,优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GDJG2015044)成果。
作者简介:许小雅(1979-),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下一篇:“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课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2019-06-22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许小雅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