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施理路


2019-06-16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张力舟;谭舒戈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于中共十八大期间首次作为国家战略决策提出,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生态实践 
  一、强化生态实践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的价值导向 
  生态实践的科技政策体系的价值取向问题,主要取决于政策主体的价值和政策制定的平等公正问题。 
  首先,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生態素养。如果政策主体提高生态环境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则能够推动自身行为与生态实践科技政策的应然道德指向相向而行。生态科技政策制定者主要通过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来提高生态素养。自我教育也就是自身修养活动,它是一个人们自我锻练和自我改造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过程。生态修养可以分两个方面:第一,承担科技公共责任。第二,掌握生态伦理知识。提高生态素养,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其目的在于促使我国生态科技政策相关者确立生态信念,按照生态要求制定政策和履行环保义务,确保政策体系的正义性。二是加强道德准则、情操与品质的教育。 
  其次,加强生态科技政策伦理建设。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操作性不强,因而人们无法将其直接作为我国生态科技的伦理规范。由于生态伦理制度能够激励个体做出合乎伦理制度的行为,或给个体以必要的外部压力,从而减少破坏行为。伦理制度对哪些生态自觉性不够的个体的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因此,加强生态科技政策伦理建设,科技政策伦理就额可以通过科技政策主体的行为准则而实现生态保护,保证科技政策实现真、善、美的境界。 
  再者,强化政策制定的外部监管。生态实践的科技政策体系的落实最终还是推向社会和人民大众。如何确保其平等公正性,做好监管工作,特别是外部监管尤为重要。政策的制定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一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主观性和相对局限性。从外部给予建设性意见可以进行补充;二是政策制定后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人为思想的导向偏差难以控制。而这个时候外部的参与和跟进就可以更好的进行监管和完善。真正做好万众参与,大众放心! 
  二、提高生态实践的科技政策的整体协调 
  第一,增强生态实践科技政策体系的服务性。首先,加强政策制定的规范性,与生态保护的要求紧密相联。政策的制定要立的稳、站得住,抓得牢。规范的根本就是使其服务更加贴近。中央从立法就必须加大人力投入,建立常态化,能够稳定政策的服务机制,为后续的政策执行保驾护航。同时也要规范地方政府与社会合作项目,把治理绩效同政策落实挂钩。从基层抓起,使生态保护政策更加合理规范。其次,增强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只有执行程序合法,生态科技政策体系才能充分有效。法有所依法有所据。要充分进行调研,深入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心区,了解实际情况。并且成立相关组织,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多方参与多方协商。大力发展民间组织,构建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大环境。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就是造福百姓的惠民政策。政策的合法性就一定能够得到肯定和保障。最后,保证各项生态科技政策的协调互补,不留政策空隙。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制定的时候就考虑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对政府的考核、社会的监督、企业的参与、民众的支持等等。如何完善保护生态建设的政策扶持是关键所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沟通、责任明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 
  第二,保障政策之间及政策本身的运行顺畅。强化公众参与,保障政策运行顺畅。明确生态科技组织的权责,制定科学的规划。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科技政策的制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政策运行。沟通协调上下级、执行机构、目标团体之间的关系。生态科技政策执行机构一方面要与平行执行机构加强沟通、配合和协作,另一方面,要与相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介和决策机构密切联系。与执行机构加强联动,提升信任度,共同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法律法规来沟通协调各执行机构。多向公众宣传生态科技政策,鼓励公众参加生态科技展览,让其了解生态科技魅力,增强其对生态科技的接受认可度。发挥行业协会优势。通过强化生态科技行业协会职能。坚持自我改革发展之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社会团体法人,生态实践科技机构负责人应自觉遵循法人治理原则,推进法人自律制度建设。 
  第三,加强生态服务功能。首先,全面了解民众的生态实践需要的层次、类型和规模。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想百姓之所想,分百姓之所忧。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系统的展开调查,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听民声、做民事。其次,加强生态知识调查,了解民众需要的变化,满足生态实践活动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全中国的一件大事,全民参与更要全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让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实践活动中去。最后,维护生态产业利益,增强参与意识,主动向主管机构反映意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需要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加强生态保护的司法力量的建设和整合组建保护生态环境的执法队伍。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意识的提升可以加快建立绿色生产消费的政策导向。并能够一定程度上监管到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落实情况。 
  三、加大生态实践的科技政策体系的执行力度 
  我国各种科技政策法规都是从科技的角度来制定,主要的着眼点并非具体的生态实践。而我国生态实践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产业和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生态实践为原则,制定适用的生态科技政策体系,发展优势生态产业,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科技政策。生态实践是新兴事物,没有现成的东西,必须边探索边发展。 
  第一,制定生态实践政策的实施计划。国家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为的就是加快制度和修改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说在这种现实境况下,新制定的一些生态科技规定和办法,会因对某一指标的过分重视而与原先的某些规定相抵触;也可能因为制定时间的紧张,导致制定程序和执行的不规范。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政策的适用性需要我们具体的实践才能不断完善。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构建生态科技政策支撑体系,保证新制定的生态科技政策与既有的生态科技法律法规相吻合,严格立法程序,有针对性地解决特定问题。 
  第二,严格政策法规的落实问责。政策的制定最关键的还是执行。要打造一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强调执法的统一性、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制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目标考核;再者健全完善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促机制;加大对政策落实不坚决不彻底不到位的惩治力度。对存在问题突出的有关部门和人员依法严厉追责! 
  作者简介:张力舟(1990.02- ),男,苗族,湖南湘西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谭舒戈(1989.10- ),男,湖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大数据视阈下我国政府治理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创新高校智慧党建的方式和途径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新进展研究
  • 全面从严治党要从支部建设严起
  •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 论文发表参考:财政支持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
  • 核心期刊论文:技术、生态、规范:媒体融合的
  • 新时代“不忘初心”的价值取向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思维研究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如何提升农民的生态道德素养
  • 用法治力量保障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生态建设
  • 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启示
  • 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阐释
  •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