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2019-04-09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田改伟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突破了西方政治制度中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思维模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中国特色以及优越性。

【关键词】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 中图分类号】D621 【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确定下来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同构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主体,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政党制度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团结和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中国政党制度及其蕴含的理论,是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突破了西方政治制度中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思维模式,摆脱了执政党与在野党、反对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设计,创造性地确定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国家政权中共同发挥作用,在国家事务中合作共事。中国的政党制度不涉及政党之间的席位分配,这与西方多党制的政党联合关系完全不同。在多党制下,有些政党为了取得议会多数席位,会联合其他政党结成联盟去参加选举,从而组成联合政府共同执政。但由于各政党的席位数和权力配置不同,这种执政联盟往往是权宜性的、变动性的,各政党之间既有联合、更有竞争,因而易于分裂。而我国的政党制度使得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长久稳固,同时,我国的民主党派也不是在野党、反对党。西方国家的在野党、反对党主要是通过议会、新闻媒体等监督执政党,通过攻击执政党的问题在大选中争取选票获得执政权力,而中国的民主党派是真心诚意地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事务,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力量。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具有共同的、牢固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主要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正是这些共同的政治准则,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各政党之间虽然也有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无论是实施途径还是背后不同利益集团的操纵,都使得各政党难以摆脱资本的控制,难以全心全意地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掣肘,扩大了社会裂痕,制造了社会对立,背离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初衷。

第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不同阶级的这种联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向来是一切革命的必要条件,却不能持久,一切革命的命运都是如此。在战胜共同的敌人之后,战胜者之间就要分成不同的营垒,彼此兵戎相见”。而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历史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方针,不仿照苏联的一党制,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存在多长时间,民主党派也存在多长时间,各党派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坚持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方针,把多党合作作为一种长期的、根本的、战略的需要,充分认识到了实行社会主义条件下多党合作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相互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是中国政党制度长期存在的基本条件。监督也是一种合作,无论是对民主党派还是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都需要有效的监督才能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我国多党合作中的相互监督,既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种监督是政党之间的监督。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更多的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执掌政权情况的监督。二是这种监督是高层次的政治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三是这种通过意见、批评、建议等进行的监督是非权力性的监督,即民主监督。它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有着本质的不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建设性等特点,这一点与西方政党之间的监督也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五,中国的多党合作、相互监督有制度化的非权力机构,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一个非国家权力机构,是国家统一战线的机构,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又一大创举。人民政协曾经在新中国的诞生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后来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和召开,也并没有取消人民政协,而是改造成为统一战线组织,长期存在。人民政协不同于西方议会的下院或众议院,它不是一个权力机构,但是发挥着交流、合作、监督等重要职能,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为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服务的,是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的,受国家的根本性质制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政党制度扎根于中国历史的实践,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追求国家民主的过程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为固定的制度,并且这个制度本身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各项原则。

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民主的党,追求国家民主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目标之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是多党合作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中国共产党自身没有任何特殊的私利。各民主党派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政治组织,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追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是其重要历史使命。因此,中国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广泛参加国家政权、参与政治协商、进行民主监督,使中国的民主选举与民主协商有机统一,创造性地开拓了民主发展的思路和前景,开辟了世界发展民主的新境界。应该说,世界各国的民主发展,既有投票式的选举民主,也有各种协商式的民主。但是在西方国家的民主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选举式民主,使民主逐渐偏离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初衷,被利益集团或资本所操纵,成为政治精英谋求权力的工具,而协商民主往往沦落为选举民主的补充,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优越性。中国的政党制度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既有充分的协商和沟通,也有专门的协商共事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政党制度无论是民主理念还是组织形式,都是一大创举,是对世界民主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二,中国政党制度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出了独特作用,显示出了其他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国政党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民主党派代表的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同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有效推动了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三,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有效地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阶级、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各阶级、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矛盾。而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有效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的渠道,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国家多党制、两党制的很大不同就是有利于社会的整合。西方国家在多党竞争执政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把社会矛盾扩大化,人为地制造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扩大了社会分歧、种族矛盾,最终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有利于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和组织不同社会群体同举一面旗帜、同走一条道路、同奔一个目标。

第五,我国政党制度开创了世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西方国家多通过多党竞争来进行相互监督,或是分权制衡。而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根本利益一致,进行相互监督,尤其是民主党派监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防止了执政党的腐化变质,这种监督方式打破了西方政治学理论中权力监督的固有模式,找到了一条在一党长期执政情况下保持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政党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还得看其是否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从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实践看,中国的政党制度在中国创造“奇迹”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愧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不愧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因此,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室(中心)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5年2月18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7年10月27日。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下一篇:高校思政教育如何提升亲和力
相关文章推荐

  • 发掘文本的独特价值, 从“每一课”走向“这
  • PPP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助力
  • 新型国际关系解析:基础、理念与特征
  • 美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 和文化: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
  • 一种新型水域漂浮物收集监测系统
  • 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之策
  • 离退休老干部在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 中日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比较研究
  •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 “互联网+”时代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模糊评价
  • 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对策探
  • 成人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
  • 中国文化的生命气质
  • 新型文化名镇的创建之路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何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