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大学生极大部分都是青年团员,青年又是党的群众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剖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不足,以及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探析共青团指导优势,切实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关键词]青团;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18-04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 21.00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担负着党赋予青年的重要任务。如何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众创时代”的号召,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勇气的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培养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重要着力点。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必须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从服务青年和实践育人角度主动培育青年团员的创新意识,提高青年团员的创业能力,发扬青年团员的创业精神,成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一、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为大学生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目前已经有五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初具规模卓有成效,包括以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等等,以上模式得到了各大高校的学习和推广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培养模式。
1.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得到了部分高校的认可和推广,也就是对教育部所倡导的通过大学生的创业而推动和促进就业的思路的广义理解,为大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创业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启发学生创新意识。201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写等院校的众多创业教育专业共同编写《创业基础》,并将此书作为高校的本科创业教育示范性教材。撰写此书的几位专家也是致力于推动高校通识教育的不断发展,不断编写教材并在各大高校进行巡回报告。随着创新创业的活动深入展开,创业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活跃和深入,国内外创业学名著和系列教材被引入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著作的出版数量日益增长。
2.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肓模式
以技能培訓为主的创新教育模式旨在使学生直接接触较系统的创业理论和时间学习初步实现创业规划和商业模式构建。创业技能培训主要依托专业性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创业执行力和实践力。目前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培训模式下。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创业先锋班”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MBA都属于此类创业培训模式的成果。清华大学率先在管理学院的MBA教育中设立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的课程,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紧密贴近国际创业实践发展,致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3.以孵化指导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
在国家支持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都成立了以辅助大学生在校创业为目的的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机构。一般通过对创业大学生提供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项目顾问、咨询策划等多类服务,以达到对高校创业大学生的指导。此类教育模式通过知识创新技术转化平台来实现,因此具备了较高技术含量和广泛市场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为重点的模式,就是依托专门的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践、创业、就业”的双实.双业基地,针对创业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服务。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尽管如此,但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观念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社会意义都没形成充分全面的认识。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锻炼和支持,不具备创业素质和技能,仓促创业导致创业失败,另外创业活动商业化运作成功率极低。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足:
1.学科建设和师资配置
尽管多种教育模式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计划分阶段进行培养。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还是略有差距。许多发达国家一般在学科建设中都设有创业博士学位,但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未m现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师配置方面,目前高校创业教师大部分只是经过了教育部短期创业教育培训,缺乏专业性的有相关创业经验的教师,导致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系统指导,阻碍了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发展和改革。 2.实践教育经验 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和推动就业方面,而忽略学生大学期间真正的进行创业的实践内容以及创业成功率方面的考量。通识教育一般仅限于在理论层面对基本知识的教肓,但缺乏实践层面的检验和发展。对于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同学在后续真正创业的比率相对较少,而创业成功率更低。单一的教育或是培训只能对极少部分的大学生起到作用,而对高校整体大多数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所给,并不是大学生所需。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发挥其预期成果。
3.资源支持
高校内的孵化指导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通过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和物质支持来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但创业中心或孵化机构多为前期有创业经验或是已经初具规模的创业团队提供支持,创新创业大赛中许多选拔条件也是要求大学生必须已经成立公司或是有一定成果转化等资源。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支持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举步维艰,让许多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失去了尝试创业的信心。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一)从大学生思维能力角度来看,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创新性思维能力较差。由于创造力和智力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研究表明,智商低的人其创造力也同样低,但智商高的人其创造力则有高有低。因此开发智力不能完全代替创造力的形成。而大学生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已经习惯解题思维,很难在非创新过程中再现思维。所以高校的创新教育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
(二)从大学生知识水平角度看,大学生科学知识平均水平很高,但是普遍缺乏技术素养。传统基础教育课程只有科学知识,没有技术课程,很多大学生不知技术是什么,技术素质提高更是无稽之谈。所以传统应试教育没有关注对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以及技术课程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创新教育主要应将科学技术教育的比例加大。
(三)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实践创业的机会相对较少,长期的固化教育模式造成教育体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运作模式,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大学生由于极少接触创新教育,所以普遍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大学生只有把创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四)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成他们普遍缺乏创新性人格。当代大学生普遍是通过寒窗苦读,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考上了大学。但这仅仅是社会普遍的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普遍压抑自己,缺乏个性,没有好奇心和批判性,欠缺探究精神。没有创新性人才的独创性和抗压性。然而创新性人格的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塑造形成。所以大学创新教育更应加强实践内容。
三、共青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优势
(一)组织优势
1.各高校共青团都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一般都包含组织部、宣传部、社团工作部、文艺部等部门,负责青年团员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及社团管理等工作,在凝聚青年、发展青年、组织青年方面有着明显的组织优势。
2.在此基础上,最为广泛的青年团员分别所属各班级团支部,各学院系级单位分别设立团总支,统属于各校团委。这样各高校共青团就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系统化组织,一方面能够及时深入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现状,掌握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不仅是从思想意识、素质培养等意识形态领域,更是从政策咨询、平台搭建等现实层面,切实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物质保障。
(二)资源优势
1.高校共青团和其他行业共青团部门联系相对紧密,与各界青年联合会、志愿者协会、企业家协会、精神文明办等组织都建有长期联系,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方面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最具权威的理论指导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义能为学生理论更快的付诸行动得以检验结合提供实践平台,
2.共青团直接管理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广播电视台等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组织,社团组织内的学生义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着丰富的专业背景及兴趣特点,这些社团构成了发起和开展大学校园的学生活动的主体,他们各具特色、充满创新思维和热情,活跃于广大学生之中,感染着其他学生。践行着共青团服务于学生的宗旨。
(三)协同优势
1.当前各高校共青团主导开展的很多活动已经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之中,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活动都对创新创业教育都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直接将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实踐的机会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2.高校共青团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超级校园等多样的形式与大学生们进行广泛而频繁的交流,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之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增加创业自白信心和竞争力。
四、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路径探析
(一)思想阵地
1.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应以共青团为统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要,探索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突出“共同基础”教育,价值导向,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性与连续性、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统一,既满足学生的现实创业需要,义要唱响主旋律,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又要奠定好大学生的共同精神基础。
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广泛,大学生很多日常活动都是团组织为单位开展的,党团建设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开展形式。在高校党团建设中,通过对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的培训,引导他们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党团员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党团员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价值观念引导
高校基层团组织在进行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培育的过程中,对高校青年团员进行价值引导。通过对青年团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引导大学生将创业和社会价值理念相结合,丰富创业的意义,提升创业的价值。让大学生树立社会意识,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更是为了繁荣社会经济,为了有更多的资源帮助有需要的群体。从新角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团员培养新的创业情怀,树立更高的理想信念。
(二)文化阵地
1.促进文化引领
高校共青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手段,让高校青年团员熟悉、牢记、并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比如采取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手段,将政策措施的语言网络化、幽默化,帮助高校青年团员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义例如采用网络直播创新创业方面的团课方式,让团组织更加贴近高校大学生的生活,让青年团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团组织的活动中来。在十九大的召开之际,我系大学生创业团队将自己的VR项目大胆的和我系党团教育相结合,为我系的组织一系列党团学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讲团日活动参观周邓纪念馆等活动录成学习视频,提供给没有参加参观活动的同学们,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参观”学习。
又例如习近平的近七年岁月,给我们展示了习总书记的青年知青生活,创业团队将书中的图片汇集成电子资料,让同学们在荧幕后去体验这本书,在虚拟体验中去感悟先进的精神知识及先锋的思想。
通过这种新形式的共青团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团组织活动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而且通过采用这种新的形式,让大家更加了解创业同学的点滴成长。通过开展创业成功案例分享会及创业成功学生代表的交流会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创业,并增加已创业共青团员的成就感。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共青团员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宣传活动,使优秀创业青年团员以点连线,带领周围共青团员共同参与创业,以线带面,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开展创业大学生的合作交流。
2.营造创业氛围
高校基层团组织,将党和政府关于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转换为与青年团员实际相符合的教育资源,帮助青年团员及时抓住创业机遇、及早确立创业目标。今年,国家颁发了许多政策措施,但由于大学生获取消息的途径单一,掌握信息的环境闭塞,比如国家为减轻创业负担出台了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创业门槛,对小微企业减少税收,对大学生创业者给予资金扶持等政策,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學生对此了解甚少,获取利好政策的渠道堵塞导致不创业者能合理利用政策支持,以至于青年团员创业信心创业热情严重缺乏。高校基层团组织通过汇集整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文献及制度措施,以本校社外系为试点,通过形势政策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各班每周主题班会及新媒体手段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高校共青团员群体确立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和教育。每周定期开展的主题班会传达交流最新的创业政策信息。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在系网站,系公众号,将创业同学的最新信息分享给大家。以达到吸引广大学生群体加入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更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校园氛围的形成。
(三)分类指导
1.理论引导
首先本文从理论方面,充分利用新时期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高校团组织建设的同时解决高校共青团员创新创业的首要问题——创新创业意识的问题。把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定位于服务高校青年团员,为高校青年团员的创业之路把关定向,指引导航。
同时本项目采用分类指导方式,对同学们创业意向进行调研,掌握不同类型学生基本思想特征,分类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针对性指导,对同一名学生的不同时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首先对同学们创业意向进行调研对于有创业想法并且已经付诸行动的大学生,着重全面培养创新创业最需要的四种素质。从学校层面予以肯定、鼓励和帮扶,比如推荐参加创业课程培训,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锻炼;(2)对于想创业但没有具体实践的大学生,利用就业指导课程挖掘它们的创业动机;对于没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利用形势政策课程,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做到因材施教,切实践行高校团组织的服务功能。
2.实践指导
有了理论的支撑后,本文从实践角度,全方位提升高校共青团员的创业能力以及培育共青团员的创业精神。团员是高校大学生中数量最多的群体,高校共青团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共青团员更是要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切实践行创新创业理论,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在实践中发展深化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让大学生真正掌握创业的实践权。
(1)高校基层团组织应充分激发大学生青年团员的创业热情,通过参与“挑战杯”“青创杯”等大赛,参加“大创计划”等活动,活跃自身创业思维,让大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学习探索,在参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吸收他人的优点,在今后的创新创业过程中进一步大胆创新;(2)高校基层团组织应多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吸收各类社会青年的创新意识,将零散的不成熟的想法汇聚,整合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实施,将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对于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性质活动应该定期发起;(3)基层团组织应加强白身能力建设积极创造大学生创业基地,引进青年企业,青年机构与大学生的虚拟企业进行交流,通过对比学习,青年团员会较快成长,通过成熟企业的带动,大学生创业者也极易获得发展机会。
五、待继续探索和完善方向
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在创业中的同学表示,自己在毕业之后不会继续选择创业,而是要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或者从事其他职业。创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的,但是大学阶段的创业教育对于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的提高方面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路。由于观察的局限性和研究群体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今后存在继续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1.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很多,本文视角定位于学校层面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环境、政策法规等等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重要影响。而提升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提出的四种能力。在选取有效变量时有所欠缺,在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有待加强。 2.关于本文样本选取的局限性,本人所在系为社会科学与外国语系,研究样本的便捷性以及时间精力等方面的耗费,本文在调查研究阶段发放问卷时选取了本校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大三年级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也是由社会科学与外国语系学生为主,样本比较单一,覆盖面不足,难以客观、全面的表现全体大学生的真实特征。调查条件的限制带来被试选择的局限性。共青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更大地域范围内进行验证,进一步确保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以便将研究取得的科学经验成果推广。
3.本文研究目的是在了解不同同学创新创业特征的差异基础上,使共青团对这些群体的指导因人而异,分层施教,依据不同的同学创新意识阶段和不同同学所处的创业阶段制定详细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而取得的效果的长期性的维持,需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宏观和微观环境变化呈现的新特点进一步检验。
上一篇: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下一篇:核心期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校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探析
2019-03-28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孙婉琳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