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2019-03-28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杨永华

[摘要]高校毕业人数只增不减是当前高校就业情势的基本形态。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人数不减,但社会上的高质量职位招聘人数却在逐渐减少,因此为了稳定自身的就业方向,也本着刺激国家产业优化更新的基本目标。高校便会以开通创业课程的形式,试图利用高校教育优势培养出更多能够投身到创业进程中的学生。本文针对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而言,选择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的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概念,后针对思政教育以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必要性,最终则分析了融合性教育方法的实施路径。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高校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参考素材。 
  [关键词]创业人才培养;高校思政;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引言 
  虽然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量正不断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各个高质量就业岗位也会随之提升。因此人们在经济层面上的竞争压力不断增长,但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始终严峻。为了缓解这以现状,同时也为了令自己未来的就业待遇能够达到预期状态,便会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在毕业阶段直接进行创业。而国家以及高校为了配合学生的创业工作,也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便设定了体系相对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而近年来创业教育体系却出现了一些培养弱项,即课程体系仅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学生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标定培养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故针对此,部分高校便会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入手点,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思路。从理论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教育优势似乎能够起到创业思维归正的有效作用,故本文所选择的对融合形态的教育体系进行研究的这一方向,便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創业人才培养教育。创业属于一种社会更新和产业创新行为,属于绝对自主性的开拓性举动。而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则具有针对性,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高校所给出的教育体系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专业教育,多指理论上的教育行为。第二类为能力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第三类即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可以与专业内容相关,也可以处在不相关地位中,仅由学生的能力长板以及个人爱好作为方向。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极多,从协调能力、教育能力,再到行业以及市场辨别能力、人才综合能力等。同时,一个真正能够投身到创业事业中的人,其必然会具有冒险精神与勇气,且能够看清和认同自己的价值,也能够开发其他人的价值。当一个学生空有勇气和蓝图时,高校便会对其其他方向的能力以及能力短板进行培训教育,力求将培养学生拥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以上便是创业人才培养教育的培养目的以及培养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为主,同时当前高校所提供给学生的政治思想培训方向同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此为必然性培养的课程内容。第二部分则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内涵。即社会伦理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意识等。可以说思想政治课程中所提供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够涵盖学生就业和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一切思想知识。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思想必须要具有正确的认知和活动方向,如此才能适应于社会,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内涵明显与创业教育中的个人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共通点。故我们可以肯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创业人才培养的这一目标,具有实际的融入价值。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以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入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的创新必要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内容与时代更新状态密切相关。而当前中国处在更新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大数据时代促进了国家产业创新,越来越多的产业需要新思维加以更新和代替。因此我们国家需要创新型创业人才来填充未来的就业市场,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新思想内容就是维系国家发展活跃性的重要元素。针对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有思想干预作用的教育教学体系,其便必然面临着转型的必要性。而除国家产业对于学生培养方向具有一定干预需求外,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的骤增也为高校教育施加了一些压力。当前许多传统产业中不尊重生产原则的现象丛生,而如若高校需要将学生培养为创业人才,那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思想思维进行归正处理,从而杜绝社会中产生更多的负面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预学生思想的重要课程体系,从归正社会现象和大学生就业思维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便必然要进入到改革阶段,以期更好的配合国家素质提升工作。 
  (二)思政课程融合创业教学可满足学生自我升级需求。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推动性因素包含但不局限在学校的教育层面中。大学生自身对于能力的增长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一些大学生就会不满足于专业内部的既定课程,于是他们便会在课余时间内去往其他的专业进行听讲。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学生拥有自我提升需求的最好表现。而当代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也会产生“不满足”的心理,即在大学生的学习进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几乎一直存在。而对应的教育内容也几乎大同小异,学生很难形成学习新知识的感觉。尤其当前一些对于自己和就业情势均有着清晰认知的学生,他们会更加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全新的思想引导理论。因此在上述学生需求的持续作用下,思想政治课程便开始面临着必然的融合性改革,其必须要加入一些创业类的教育元素,这样才能令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继而稳定思政课堂教育整体效果。 
  (三)进行改革可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在多数的高校创业课程中,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均相对低迷。近乎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后绝对不会进行创业,理由则就局限在单纯的“不感兴趣”选项中。而这种心态的产生,与高校给出的思想教育密切相关。正是因为高校创业教育并未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才令学生无法对创业产生正确的认知,但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开展思想上的改观教育并不属于教育长板,因此为了达成高效教育效果。部分高校便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加以改革,直至其成为更加适应于创业教育的形式,从而为创业教育提供相对专业的思想教育资源,故针对上述三点我们可以肯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具有提升创业教育效果,带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多样性作用。
三、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方向研究 
  (一)观念上的必然变革。首先,思想政治课程从建设之初便并未与其他教育体系融合,因此若要在其内容中加入与创业相关的概念内容,则教育观念必然要面临改革。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偏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中基本只能听从教师的讲解,或对教师输出的社会观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与认同。而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层面上的主动性较强,一旦教师给出的思想性教育内容与其个人观点以及个人价值观产生差异,他们便会更加认真听从教师的讲演,如若教师能够给出充分且正确的证据论证个人观点正确,则学生可以转变思路,跟随教师的思路重塑思想价值观。而一旦教师给出的例子相对落后,且不符合学生的阅读思路时,教学效果便无法被保障。但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为了融合创业教育内容,其便必然会在原有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加入一些以就业和创业为主的例子。这些例子多贴近于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且当教师善用负面例子,用一些学生们也会认为无法接受的社会现象举例时,更能够起到深刻的教育引导作用,令学生更加信服于教师给出的教学思路。从上述推断类现象中我们可以推断,思想政治教师若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完成对创业人才的培养,便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要注重于改良一贯的教学思路,务必要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角度来渗透一些思想教育信息。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趣味化处理。创业思维必须是活跃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于严肃教学,但改革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思想教育。该部分应尽可能保留严肃的教学形式,以告知学生政治信息需要严肃处理。第二部分为素质思想教育内容。即融合了创业人才培养思路的相关教育内容。在该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使用融合就业的形式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直接模拟就业场景,要求学生以创业者为身份模拟一些社会行为。而后教师可以在过程中对学生的处事风格和行为进行评价和纠正。在这种情境下开展的思想引导教学,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整体也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方面的有效性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理论知识点的堆积,也不能通篇讲大道理。在设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该与创业教师进行深度接触。直至令双方的经验互通,总结出更加适应于当前大学生的融合型教育模式。具体的有效性处理步骤分为二点,第一点为要端正教师地位。教师应该与学生处在平级位置中,教师负责为学生指出当前社会中的负面现象,而学生则需要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令教师可明确自身想法。第二点为教师应提升学生学习地位。即学生需要具有主动性地位,能夠自主的与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也需要将自己在创业计划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路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只有呈现出效果稳定的师生互动状态,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才能够具有高效优势。 
  结语 
  综上,文章以创业人才培养为思维,对具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合性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希望读者在查阅本文内容后,能够对高校所开展的思想创新教育拥有全新的认知思维。 
  参考文献: 
  [1]粟疆博.高校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合策略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5):45. 
  [2]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 - 81
上一篇:管理型财会人才就业现状与培养研究 下一篇:高校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探析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基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 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中非财产责任的适用
  •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基于研学旅行前置课程的微课设计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瑜伽课程改革研究
  • 基于荣誉体系视角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