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增强“三个意识”,建立“三支队伍”


2019-03-28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尹敏

[摘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应该从转变观念入手,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开放意识,加强基础理论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专家名师等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21-00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06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近几年来,各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創新创业理念滞后,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对学生的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师资队伍的理念和观念、数量和质量、结构和素质、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为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系列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增强“三个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意识引领,观念先行。创新创业教育要获得突破,取得成效,师资队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意识与观念的问题。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灵魂,没有创新意识或创新意识不强的教师,都不是创新创业教师的合适人选。学校的目的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养成学生的创新习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思维决定意识。创新思维应该是教师骨子里的一种意识和视野。其次养成教师的创新习惯,习惯源于意识,习惯是一种自觉。作为教师,创新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无须粉饰和张扬,它充分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行为自觉和自信。第三,形成教师的创新特色。每一个教师的经历不同,特点不同,擅长的领域和方向也各有差异,所形成的创新风格、创新特点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要鼓励教师在创新方式上各领风骚,在创新方向上重点突破,在创新模式上推陈出新 
  (二)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意识。创新创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突出的活动,离开了实践,创新创业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作为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把教师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第一,要强化教师实践第一的观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发挥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第二,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平台,通过与政府部门,培训机构,投资平台,企业学校等合作,为教师从事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提供学习、交流、锻炼、提高的机会,改善创新创业教师的成长环境,丰富创新创业教师的成长途径。第三,健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实践锻炼的机制,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要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实践规范和要求,形成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师资训练机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的实践要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四,改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实践评价体系,坚持能力为主,应用为主的实践评价思路,着眼于提高教师的实战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强化师资队伍的开放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在开放视野下的人才培养过程,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师必须用开放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以开放的眼光来分析事物。首先,要解放思想,建立一支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用开放的思维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立志创新创业的一代新人。其次,要建立一支触类旁通,善于借鉴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涉及面广,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东西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的实践,要借鉴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模式来解决新的问题。在学科相互渗透,行业相互交叉,“跨界”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借鉴也是一种创新。第三,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一种开放的机制,保证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创新性、先进性、灵活性、实用性,要建立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制机制,强化教师考核评价,加强教师的交流学习,使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成为一个能学习、懂创新、会实践的群体,成为指导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路人。 
  二、形成“三支队伍”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抓出特色,抓出成效,首先一定要有一支知识丰富,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有一批知识渊博,能融会贯通的基础理论教师,而且要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长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教师,还要有一批善于策划,精于点拨,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专家、名师,这样,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层面上的师资才能得到保障,学生在各个层面上才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和熏陶。 
  (一)基础理论教师队伍是基础。创新创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它与白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经济、法律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从事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具有广博的白然科学知识,善于创新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其次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创新创业离不开与人打交道,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合作,需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可以避免他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受挫折。第三,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创业就是创办你的企业,就是从事经营活动,创业者需要懂得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有一些借鉴与遵循,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第四,应该具有一定的政策法规知识。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依法办事,依法经营这是创新创业的底线。同时,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作为教师应该了解、熟悉,指导学生把这些政策用足、用活、用好。
(二)创新创业实践导师队伍是重点。创新创业关键在于实践,本质也在于实践,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数量充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是各高校必须始终关注的一个工作重点。一是可以从专业教师中选拔,要在专业教师中挑选一些能力强,业务精,活跃踏实而且热衷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活动,既可以采取长期聘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滚动式、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既可以以学校聘用的方式开展工作,也可以以团队聘用的形式来进行服务,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二是从有兴趣的青年教師中培养。年轻人敢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正需要一批这样的人来探索实践,学校可以从学生辅导员、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热爱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他们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创新创业。三是选聘校外的创新创业导师,创新创业是一个社会行为,是全社会关注和鼓励的活动,因此,把社会各界创新创业的精英们吸引到高校来,让他们来指导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是一件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好事,学校应该积极为校外的导师提供平台和机会,也应该为学生获得这些社会导师们的指导创造条件,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四是采取校企、校地合作的模式联合建立一支创新创业实践的导师队伍,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导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导师队伍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共建、共用、共享模式下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导师的创造力和活力,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风尚和良好氛围。 
  (三)专家、名师队伍是关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及活动中,建设一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或名师组成的决策、咨询队伍是保证创新创业活动成功和富有成效的关键,这些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对各方面情况熟悉了解的专家们,能对创新创业活动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起到咨询、指点和引导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校内名师、专家的作用,这些人通常都比较忙,可以采取请他们定期“会诊”的办法,让他们对项目提意见,出点子,也可以采用’“预约交流”、“网上评价”、“个别指导”等方式,让他们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利用创新创业论坛,网络平台开设讲座、报告,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形式。其次,要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咨询团队,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把大学需要的各学科人才聚集在一起,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服务,形成“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一揽子”的服务机制,尽可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解除后顾之忧。第三,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建立专家、名师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交流平台,健全交流沟通的机制,拓展交流的领域,采取网上咨询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创业梦得到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事关事业发展,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因而事关事业成败。只有从强化意识、转变观念人手,扎扎实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机制体制,落实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成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丁九桃,朱美玲.建设创业型大学需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J].科技展望,2016(12):326-328. 
  [2]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3]吴俊强,朱俊.供给侧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6(26):55-56 
  [4]曹志峰.比较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6(3):38-40.
上一篇:高职水产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下一篇:管理型财会人才就业现状与培养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关于建立监察抽查制的若干设想
  • 增强主流价值观传播效能的思考
  • 巧借自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中国戏歌》:戏曲类节目新样态
  • 坚定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软实力
  • 新时代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 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协商成果反馈机制
  •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须统筹增强“四力”
  • 增强高中艺术类特长生历史教学效果的尝试
  • 幸福生活观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 创新课堂话语调适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亲和力
  • 如何增强对社会心态的前瞻性引导
  • 容错纠错机制决非权宜之计
  • 增强获得感:新时期反腐倡廉新理念
  • 从孔子学院的建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