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核心期刊:用还原法揭示矛盾的小说教学例谈


2019-03-22    来源:语文建设    作者:王爱民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并不站在前台直接宣示他的创作情感和主张,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来为自己“代言”。也就是说,作者是隐在作品背后的,而且隐得越深,他的写作就越成功。正如曹文轩在《小说门》一书中所说:“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精神形式,它的特色就是采用隐蔽的方式去呈现现实,而它的魅力也正在于它的隐蔽——就是因为采用了隐蔽的手法,才生成了一种叫做‘小说’的精神形式。”这既带来了小说阅读欣赏的乐趣,也帶来了小说阅读欣赏的困难。正如孙绍振教授所指出的,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常常是“一望无知,甚至再望仍然无知”的,这正是作者把自己隐在文字的背后,以曲折和含蓄来表达情感,生成意蕴的结果。隐蔽的结果,带来了客观生活和作者情感的丰富差异和矛盾,只有揭示这些差异和矛盾,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和把握作者的情志和作品的意蕴。但这种差异和矛盾在文学形象中是有机统一、水乳交融的,不容易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需要采用孙教授所提出的“还原法”来揭示原生状况与艺术形象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本文试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来作一番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它以毕业典礼作为叙事的时空立足点,穿插了“去医院看望爸爸”“小时候赖床被爸爸打”“爸爸爱花”“爸爸让我单独去银行汇款”四件事情,表现了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以促进“我”尽快成长。作为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爸爸的花儿落了》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情感的含蓄深沉见长。小说将“我”在毕业典礼期间思想的变化轨迹作为一条主线,将全篇贯穿起来,其浓浓情感贯穿始终,犹如一首哀婉动人的旋律萦绕在字里行间,深深地打动着读者。教学这篇小说,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情感这条主线,深入文本语言,品读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心声,体察作者情感,赏析写作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去医院看望爸爸”这个情节的处理,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的课后练习一提供了一条思路,即引导学生将爸爸的三句话与后面的三件事逐一对应,以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这种处理方式是可取的,但仅仅这样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没有充分体现该情节在表现人物、表达情感上的巨大价值。有的教师虽然也意识到这个情节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行为,来感知深情。但由于没有采取揭示矛盾、比较还原的方法,依据现场情境对人物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教学活动只就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说感想,谈感受,显得零散、空泛,不够具体,以至于无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情感。 
  细察“我”到医院看望爸爸这个情节,可以发现有这样两对显见的矛盾。 
  第一对矛盾是“我”和爸爸之间的。“我”特别希望爸爸去学校参加“我”的毕业典礼,见证“我”代表全体毕业生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的光荣,同时为“我”壮胆。这也是爸爸多年的心愿,但是爸爸病倒了,住在医院里。“我”并不知道爸爸的病情严重,所以一再要求,甚至于无理。 
  第二对矛盾是来自爸爸自身的。面对女儿的苦苦请求,爸爸一方面要把自己一直以来对女儿的爱和叮嘱传达给她,作为临终的告别;另一方面,担心女儿知道真实情况而难过,以至于影响到她的毕业典礼,不忍心把真实情况告诉她。这样一来,爸爸的话难免隐约其词,产生诸多矛盾。 
  这两组矛盾中,第一组是显性的,第二组是隐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能够发现第一组矛盾的存在,而不容易发现第二组矛盾的存在。第二组矛盾是重点,只有赏析好第二组矛盾,才能深入体察爸爸对女儿的深情。对第一组矛盾,学生虽然能够发现它的存在,却不容易体会得深切。 
  明确了这两组矛盾,我们就可以设计以下两步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赏析这部分文字。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4~12段,让学生初步体会“我”想要爸爸去参加毕业典礼的迫切心情和爸爸因为病重无法去参加的无奈、痛苦、遗憾等心情。 
  主问题是:通过朗读这部分文字,你读出了“我”/爸爸怎样的心情?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我”想要爸爸去参加毕业典礼的迫切心情和爸爸因为病重不能去参加的遗憾、无奈、痛苦心情是有所体会的,只是体会得不够深,从朗读中就可以察觉到这一点。比如“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这一句内部一个标点都没有,是连读下来的,体现了“我”在闻听爸爸不能去参加毕业典礼时情急之下反将爸爸一军的无理,要读得急切、不服气,把“无理”的意味读出来。学生往往因为体会不深,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中间顿开。这时候就可以问学生:一般情况下这句话应该怎么加标点?通过讨论,确定在通常情况下加标点的情形是:“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将原先一气说完的一句话断成了三部分。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比读原文和改后的这句话,从中体会“我”心情的急切、要求的无理。 
  再比如:“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这一处,学生读爸爸的话容易读得响亮、读出感情。这时候就要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当时爸爸喉咙肿胀、嗓子低哑的病情特征,看到女儿长大、成绩优异,备感欣慰,又因病重无法去参加女儿毕业典礼而产生的无奈、痛苦、遗憾之情。然后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朗读,以求贴近人物的内心。 
  第二步,深入体察爸爸内心的矛盾心理,感悟爱的深沉。 
  主问题是:老师觉得“在医院看望爸爸”这个情节中,爸爸的言行举止与真实内心是不相符的。你们觉得呢? 
  然后,学生带着这一主问题再次聚焦这部分,就会发现以下几处矛盾: 
  ①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矛盾:爸爸病得那么重,内心深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了,见了“我”却“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显然是矛盾的。 
  ②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矛盾:女儿一再要求爸爸到学校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甚至有些无理地“将了一军”:“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面对女儿有些撒娇意味的“聪明”之语,正常情况下,爸爸该是感觉温馨喜悦,应该继续笑着正面应答的,如:“看来我的女儿真的是长大了,都会将爸爸的军了。”但是爸爸却“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继而又“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这些举动是反常的。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矛盾:这句话中爸爸说“没有爸爸”而不说“没有了爸爸”,是与内心的真实想法矛盾的。 
  在发现以上三处矛盾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体会爸爸内心的深情。 
  第一处矛盾,采用换词比较法。能否把“笑笑”换成“笑着”? 
  讨论确定:第一,“笑笑”表明爸爸的笑容是从脸上硬挤出来的,是重病中的爸爸为了安慰“我”勉强做出的笑容,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痛苦。第二,爸爸不说“我病得这么重,怎么能够去”而只说“我怎么能够去”,隐去了自己病重的事实,也是体现了对女儿疼爱、不忍告诉她真相的心理。如果换成“笑着”就说明爸爸的病并不是很重,笑得很自然,很愉快。这是与爸爸重病的现实不相符的。 
  第二处矛盾,采用想象揣摩法。在“看着我”之前加一个词,揣摩爸爸此刻的心理活动。 
  句式: 
  爸爸( )地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提示:悲哀地看著我?慈爱地看着我?痛苦地看着我?无奈地看着我?深情地看着我?) 
  点拨:面对女儿的反问,爸爸一定有话要说,可是他只是看着“我”,最终摇摇头,什么话都没说。你觉得爸爸是怎样地看着我?你能把爸爸的心里话说出来吗?你又怎么理解爸爸后面的动作呢? 
  第三处矛盾,采用添词比较法。“没有爸爸”能不能加上一个“了”,说成“没有了爸爸”? 
  讨论确定:不能。“没有爸爸”意思是爸爸不在身边,“没有了爸爸”的意思却是“爸爸要永别了你们”。其实爸爸是想说“没有了爸爸”的,相当于临终遗言,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但是他又不能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小英子,而只能强忍悲痛,含糊其辞地说“没有爸爸”。 
  总之,通过以上对这部分文字中两种矛盾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教学措施,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深沉的爱的爸爸形象。他一方面要关心英子的成长,还要强忍内心的悲痛,不把自己真实的病情告诉英子,免得影响她第二天的毕业典礼。这是多么伟大深沉的父爱啊!这样的分析才是系统的、深刻的,才能真正引领学生透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人物真实的情感脉搏。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是学内容,更是学形式。揭示语言形式的奥秘,是语文学科最主要的任务。而语言的形式奥秘不是轻易就能揭示的,只有掌握了“还原法”等剖析文学文本的道术,才能觅得揭示文本形式奥秘的路径。
上一篇:核心期刊:房地产开发建造企业新收入准则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核心期刊:都德《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 核心期刊论文: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
  • 核心期刊论文:大数据背景下动态审计预警体系
  • 核心期刊论文:地方政府审计治理效果的实证检
  • 核心期刊论文:高校廉政体系中的内部审计治理
  • 核心期刊论文:审计师个人特征对内部控制审计
  • 核心期刊论文: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的最新修订分
  • 核心期刊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治理创新:
  • 核心期刊论文:智媒时代我国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功能的融合:一个新的视角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融合的逻辑起点、实质及可
  • 核心期刊论文:媒体融合与广告公共服务型转向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
  • 核心期刊论文:技术、生态、规范:媒体融合的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拓展抑或跨媒介合作?
  • 核心期刊论文: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
  • 核心期刊论文: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形成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