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以档案信息为中心的电视类档案节目已成为档案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档案信息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电视类档案节目及其内容进行定义,从传播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易读性入手,分析电视类档案节目的内容特点,结合电视类档案节目的特殊性与传播内容的特点,为电视类档案节目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传播内容电视类档案节目信息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声像节目与人们的接触越来越多,使用原始凭证讲述某一事件的纪实节目,即电视类档案节目也随之产生。电视类档案节目是娱乐节目的一种,它丰富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扩大了视听节目的内容和受众范围。电视类档案将开发的档案信息以视听节目的方式传播给大众,使之理解并接受,加深了公众对档案的理解,是珍贵档案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传播内容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的好坏。因此,为使电视类档案节目在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浪潮中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者应当将内容放在核心地位,根据社会形势,调整档案信息传播内容。
一、电视类档案节目及其内容定义
作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传播不仅是供给社会文化的需要,更是文化的增值再造。[1]电视类档案节目就是以电视台与网络平台共同播放为形式,以档案信息为内容,来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的节目。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反映传播的过程,引申出了传播研究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 nel)、对谁(To Whom)和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 fects),其中的“说什么(Says What)”要素,指的是传播的讯息内容,对于电视类档案节目来说,就是指档案信息经过电视节目制作者的选择、加工、组织、开发后,通过电视及网络途径传递给公众,以增加档案信息的传播价值,改善传播效果。在信息爆炸、媒介发达的今天,“内容为王”成为信息传播中的公认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结合信息传播和电视类档案节目内容的特点,发布公众更需要、更喜爱的电视类档案节目,是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电视类档案节目的内容特点分析
电视类档案节目是以档案信息为主体,连接信息传播其他要素的传播形式。档案信息作为电视类档案节目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将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档案信息传播内容的特点,利用其特殊性,调整传播过程中档案信息的选择和利用,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核心内容呈现综合性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是中心要素。为达到传播效果,传播内容应该是受众需求的反映,因为只有这样,传播内容才能被受众所理解并接受。对于档案信息传播过程来说,档案信息的选择既要考虑一般受众,也要考虑特殊受众。从大众化传播来看,档案信息应当是神秘的、严肃的、专业的,所以能够吸引大众的档案信息成为最佳选择,但是从专业化传播来看,越是专业化的传播,就越需要专业媒介的社会整合,特殊群体如档案学专家、教師等对档案有深刻的理解,这部分掌握专业知识的群体和对档案信息感兴趣,渴求通过易懂的电视类档案节目学习知识的群体,对于档案信息传播的内容的需求是严谨且专业的,所以相应的电视类档案节目的内容在“简出”的同时也会对档案信息“深入”分析。在两种需求共存的情况下,传播内容就不能只顾及一部分受众,选择的内容也就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
(二)面向社会呈现全面性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档案信息传播的内容呈现方面从最初的档案时间信息需求向寻求档案知识与传承档案文化过渡,[2]面对的受众群体自然也会从小部分需要档案信息的人群拓宽到整个社会,既包括主动寻求档案信息的人群,也包括被动接受档案文化熏陶的人群。就档案信息而言,档案信息传播是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重要手段,更大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电视类档案节目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为某一特殊受众群体而传播。因此,每一款电视类档案节目在电视和网络上都能被观众收看,由于“众口难调”,因此节目内容的多样、全面就是必不可少的。以中央电视台《天网》和北京卫视《档案》为例,《天网》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以记录大案名案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纪录片栏目,《档案》节目包含的内容则涉及大案要案、社会传奇、情感故事等多方面,前者在央视网络平台上可收看,后者则在多家视频网络播放平台上可收看。众所周知,《天网》节目内容和播放渠道更为专一,《档案》节目内容更加丰富,播放渠道更多,这种情况下,内容全面的《档案》节目受到的关注更加广泛,检索“档案类节目”的结果更多的是出现后者。近年来,我国档案信息传播的内容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加新的传播内容,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全面性的特征。
(三)广泛传播呈现易读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网络自制节目,最终都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传播范围之大让人无法想象。“2008年,中央档案馆选取1949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档案,以‘共和国的脚步——1949年档案’为总题目,分52个专题做成系列网络视频陆续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网络上引起了转载和评论的热潮。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腾讯网、中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大型门户网站纷纷设立专题栏目,点击总量超过2亿人次,各地档案网站以及博客、论坛的转载更是难以计数。”[3]受众范围的扩大对传播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内容无误,引人入胜之外,还要求具备很强的易读性。
电视类档案节目大多是讲述故事,语言使用相对口语化,基本不会出现难以理解的词句,即使出现,也会有相对应的解释,所以满足了大多数观众的需求。此外,由于电视类档案节目可以综合运用视、听两种感官的特殊性,利用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将档案信息多维度展现,使不熟悉档案知识的受众或知识层级较低的受众都能接受并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档案信息传播范围,又增强了档案信息传播效果。因此,传播内容的易读性成为电视类档案节目的特性之一。
三、电视类档案节目信息传播的应对策略
以传播内容为主干对档案信息传播进行特点分析后不难看出,档案信息传播除了具有回顾历史的作用,还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需要赢得受众市场的关注,也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职责。因此,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对内容做出选择和追加整理将会增强电视类档案节目的传播效果。
(一)拓宽内容介绍范围
随着电视类档案节目的播出,以及节目中出现的档案信息进入公众视线,公众对一些信息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但由于视听节目时长有限,档案信息的出现也仅仅为了描述某一事件,对其介绍不会特别详尽,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播出后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展示。例如,网络平台播放节目的下方,可以将节目中出现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并深入介绍,甚至可以介绍相关档案信息内容,将独立的节目通过档案信息这一主线索串联成一个整体。
除此之外,如果能够采用观众熟悉的人或事展示档案信息,传播效果就会随之大大提高。以近期热播的《国家宝藏》为例,这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在这档节目中,每期都会由固定的讲解员和知名娱乐明星嘉宾共同讲述国家宝藏故事,并授予嘉宾“国宝守护人”的称号,这种将严肃的内容与娱乐明星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不了解档案的受众群体对电视类档案节目产生兴趣。该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通过明星呈现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使观众对其产生兴趣,进而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电视类档案节目借鉴。时代潮流与档案信息的结合看似冲淡了档案的严肃与权威,但带来的是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传播内容再整理
目前电视类档案节目数量逐渐增多,在某视频网络播放平台上搜索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时可以发现,该节目自2012年播出以来已有七年,仅2017年播放集数就高达99集,从播放至今已有近600集。在这种节目数量庞大的情况下,如果只利用节目中部分信息搜索某一集节目必然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集数很多,节目的名称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重合,对搜索造成一定的困难。如果能够将已经播出的内容按照某一主题进行二次整合,将相似主题的节目放在一起,在方便观众搜索观看的同时,也会使节目整体感更强。
以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为例,这是一档题材范围很广的纪实节目,它以案件和事件现场实录回放为线索,首次披露国内大案要案、社会传奇、情感故事等,每周两集,在网络平台可搜索全部内容,但数量庞大,精准搜索很难保障,需要检索者逐条查看。以2017年5月、6月的节目为例,在5月时开始播出“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直持续到6月,但在6月的播出过程中,又穿插着“关露:乱世红颜的特工生涯”这集节目,随后又播出了“小餐桌和茅台酒”等三期节目,其实这三期节目也是“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的相关内容,但标题并没有显示,如按“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进行搜索,在标注不准确,节目分散的情况下,搜索效果必然不理想。如果能够将这九集节目整合成一个专题,再将里面的每一集改成具体的名字,就会大大提高节目搜索的准确率。
(三)呈现多种感情色彩
由于不同的电视类档案节目讲述的事件不同,利用的表现技巧不同,最终呈现的节目感情色彩也会不同。电视类档案节目以讲述历史事件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为主,一般涉及的感情色彩较沉重,易影响观众情绪,因此,在选择传播内容时,可以选择多种感情色彩的事件,丰富节目内容,例如2018年上海纪实《档案》节目播出了“记忆中的春晚”几期节目,呈现了春晚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讲述了春晚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春晚中的亮点,欢乐、爱国、回味等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在传播内容选择的过程中,除了令人震撼的内容外,这种更贴近观众生活、感情色彩多样的内容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除了节目中多感情交叉使用以外,还可以扩大电视类档案节目播出范围,比如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宝档案》节目,除每周固定时间播出亚洲版,还会根据世界各地时间,分别播出欧洲版与美洲版。此外,1997年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三个项目成为候选,这都是中国记忆走向世界的脚步,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激发全世界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方式。
电视类档案节目作为传播档案信息的重要形式,应当兼顾档案信息传播与中华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满足人民精神方面和娱乐方面的多角度要求。因此,在选择传播内容之前,需要结合档案信息与传播内容,综合分析其特点,利用特点调整内容选择及后续工作,将电视类档案节目整理成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整体,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程结晶,甘敏,聂云霞,张加欣.纪录片档案价值构建的障碍及其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6(03):94-99.
[2]张庆莉,满春玲.我国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过程及内容体系初探[J].档案学通讯,2017(05):57-61.
[3]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03):4-8.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核心期刊:论档案展览中的叙事表达
下一篇:核心期刊:“商誉”的概念与计量研究——模型与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核心期刊:基于“内容为王”的电视类档案节目中的档案信息传播策
2019-03-13 来源:北京档案 作者:邵英莹;谢海洋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