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团队的培育类似于精英教育,不再是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其人员选拔,项目布置,能力要求,任务考核,指导教师都对团队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目标考核制度。学员在团队中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自由发挥,教师从旁协助,让学生受到了实践创新和工程素养要求等各方面的锻炼。从一个团队两个小组的培育结果来看,每个人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专利申报、学科竞赛、论文撰写三个方面得到了训练,每个成员都已经基本具备了社会工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团队培育;实践;创新;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28-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eam is similar to the elite education, is no longer a popular education model. Instructors have a strict system of requirements including objectives assessment at aspects of personnel selection, project arrangement, 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task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every student can freely show their performance with teacher's assistance and can be trained in terms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engineering literacy. From the outcome of a team of two groups to cultivating, each person's characteristics are fully played, and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Each member of team has basic ability to have social engineering practice via the training of patent filing,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thesis writing.
Keyword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base; teaching reform; engineering training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为社会建设所用的合格人才,作为一所理工科学校,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践训练与针对性学科竞赛培养是提高和挖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项目正是以此为大背景,通过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探索,对大学生实践教育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进行了思考和尝试。工程实践培训和竞赛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奖项,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培养自己的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迎合社会与工程发展的要求。这完全符合国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视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充分强调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放到了重要位置上。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及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建设与自己相适应的较高水平的院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历史机遇[1-3]。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学校最活跃的、最具创造力和热情的群体,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以及对将来的挑战总是充满着充沛精力,开发其潜能,引导其志趣,训练其能力,塑造其个性是基地开展实践创新教育的宗旨。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最小单元就是以指导教师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学生创新实践团队[4-7]。当前,大学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工程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工程实践训练培养的就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8-9]。对于基地建设而言,团队发展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基地建设的成败,因此本文拟以作者组建的一个团队学生实践创新的培育经验为例,探讨基地建设管理过程对学生实践教育的影响,以及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的建设和发展等相关问题。
一、成员的招集
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不是大众化教育,而要立足于精英教育。因此,在成员的招收环节要有所选择,既要广而告之,又要设置门槛,优中选优。例如2017年,作者发出了一则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团队的通知,通过教师在班级宣传和学工在学生群里宣传,同时,还在专业相近学院发出了邀请通知,此后迅速收到了21位同学的自荐材料。在经过成绩筛选后,安排面试,面试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就学生自己的特点、感兴趣的东西、对科研的认识进行聊天式交流;第二部分则是布置了一个小题目,需要学生在5分钟后给予解答或者怎么去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和想法。遴选的過程让我们对学生的特点和表达交流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根据现场表现我们确定了8名同学参与团队,其中2名来自电子信息专业。
从实践中我们依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和善于表达沟通这两种能力常常难于兼顾,后期发现有些学生做事能做,但不善于表达总结,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如何训练他们取长补短对团队的发展非常重要。二是,基础课程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等课程,成绩好的学生在理解和处理相关设计问题上,要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成员选拔时要给予重视。
二、团队的守则教育
对刚进入团队的大学生,除了满身的好奇和热情,对如何相处和将来的工作要求并没有什么认识,因此,开展必要的入队教育非常必要。例如大学生对团队的任务和规则不了解,对自己将要做什么更不了解,类似于进入工厂前的安全教育,需要对学生团队进行相关守则的教育。根据基地制度和教学规法要求,我们对学生主要开展了4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学术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严厉追责。可以出错,但不可造假,可以做不出来,但不可以抄袭,以简单的比方告诫同学们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借鉴和抄袭的区别,消化与创新的必要,这些都需要跟学生讲清楚,否则在后面的专利申请中会有很多疑惑。二是,团队协作精神,要能吃苦,要能分担,不要斤斤计较,团队赢了你才能赢,在这里没有孤军作战,告诫同学们要有团队意识,分工协作,共克难题。大学生之前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学习,好坏都是自己负责,然而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分工,大家成为了工作中密切相关的一份子,因此,要建立良好竞争的伙伴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就是一切都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不能靠感觉靠估计,告诫同学们设计要经得起推敲,计算要经得起检验,不能靠估计,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大胆的假设,细致的分析,合理的推断和信服的演示,这些是大家解决工程问题必须具备的素养,不能只是依靠经验和推测,团队项目更多的是锻炼学生们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作风和态度。四是,开展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对于自己的好点子、好想法要敢于坚持,要敢于创新,不要固守于指导教师的想法禁锢,告诫学生要有独立自由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方向性和技术性的,不需要具体到如何去实现,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事实上,很多学生的想法确实非常新颖。
三、自愿选队,明确分工
根据需要给出了2个科研相关课题和2个学科竞赛课题,随后将8个学生分成2组,分组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要求搭配,课题内容各组自行商定后决定。课题分配完成后,关键的环节就是任务剖析,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指导教师分组进行课题讲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其他知识技能,达成的功能目标,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以及各组需要取得的成果等,这个环节需要1个月的时间。在研究生和教师的配合下,完成对学生的初步任务分配。第二阶段,引导阶段,就是引领学生进入课题,尤其是对科研类课题,学生在进行设计构思的时候非常需要了解科研任务进行的背景、现状和要求是什么,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对刚刚入门的大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完全可以让研究生进行带领。例如研究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带领学生在试验现场了解技术要求,对实验设备进行演示和操作,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多,增强学生对课题的了解和信心。第三阶段,就是各自受领任务,进行分工安排,然后根据计划表进行团队合作,按时间节点进行任务汇报,通过开例会形式,检查学生进展情况,同时在会议上进行针对性辅导。例如对一个薄壁框架件预应力装夹喷丸夹具提出方案设计时,团队成员当时能够明白要实现的功能,但是对预应力的施加出现了方向性错误,导致夹具挡住了喷丸,在例会汇报时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并给予了及时解决,并安排研究生辅导跟进。逐渐地,在团队里就开始培养研讨、设计、论证、改进的工程设计习惯。如图1所示为例会现场。
四、指导+引导,管理+激励
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潜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引导下,往往能出色地完成阶段性任务,并能自觉开展实践活动。例如一个组在研究一套用于振动时效的零件夹具时,我们就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去了解目前这个夹具的缺点,以及我们要设计的夹具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然后他们就会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并进行方案设计。经过不断改进方案设计和讨论,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要强调引导的作用,即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有利于任务要求的目标,例如指导中可以明确装置要实现某一个功能,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机构不需要特别去指定,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调研,查看相关文献专利,然后提出合理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在消化已有设计的基础上自主创新。
团队日常的管理是自主管理和教师定期查问,每个组有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课题实施和日常问题的反映,教师的定期查问主要通过例会、QQ群或去实验室看看大家有什么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场给予回应。项目的管理则是通过例会,对照任务时间表,逐个问题进行检查和修改,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克难决心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年的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纪律性和执行力提高得非常明显。
当然,对表现好的成员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奖励,要让学生知道,实践创新是为了一个预期的目标,并达成预期的成果,这些成果就是他们大学四年的成绩展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表现学业成果的了。
五、结构合理化,创新持续化
结构的合理化表现在成员结构要新老搭配、跨专业融合、研究生本科生搭配;实践课程体系要与理论教学衔接并保持独立性。人员的新老搭配有利于创新实践小组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有利于团队建设,将研究生帮带和辅导引入其中有利于学长对学弟的示范作用,就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比较显著。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课题设计、创新思想的持续性,不能向以往零碎断片式的创新实践指导运作。
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创新实践团队培育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实践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齐头并进,保证学生实践不要完全与理论脱节。另一方面,实践知识的覆盖面要更加宽广,并且根据学生的特长要具有一定的深度,要强调超过理论教学进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原理,以金字塔式的体系架构,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作为基地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架构,并与理论课程体系进行衔接和同步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悟到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中认识到知识的不完整性,从而自觉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达到工程实践创新训练的目的要求。
六、结束语
大学生是最活躍、最具探索性、最具有潜能和激情的群体。开放性课题、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以及科研项目让团队成员的每一个人都在充实着大学的每一天,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在上述环节的指导下,学生们交流想法、工作报告、思考问题、辩论议题等方面都表现得和其他人不一样,作为指导教师,我2年半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获得了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参加2项省级学科竞赛,目前正在学着撰写科研论文。可见,一个团队训练实现了对学生多方位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在创新基地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康宁,李爱民,张景德,等.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模式与能力叠加效应探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7,03:74-79.
[2]王惠贞,侯建华,王岩.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实践——以机电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48-50.
[3]鞠银燕,宋杰光,徐明晗,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02:1-2.
[4]吕斌,刘薇,卢琦.大学生创新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连交通大学图易(TOE)创新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1:123-125.
[5]李震梅,魏佩瑜,李海涛,等.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6:14-17.
[6]李彦斌,刘宇刚.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156+151.
[7]张民生,王秀海,洪波,等.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特色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03:105-107.
[8]杨卫东,李西亚.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机制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16-18.
[9]任庆武.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9-10.
上一篇: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SEM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团队的培育与发展
2019-03-07 来源:高教学刊 作者:廖凯;张立强;李立君等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