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未成年人电子阅读的利与弊


2018-12-27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伍 麟

【摘要】电子阅读契合未成年人阅读、认知和学习的心理规律,可以给未成年人构建交互式学习新模式,提高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及学习成绩。但如果缺乏学校和父母的监管,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络“新奇”事物干扰和不良内容侵蚀,从而影响其认知机能的协调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未成年人 电子阅读 交互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未成年人电子阅读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未成年人电子阅读研究的结论来看,未成年人电子阅读有利有弊,而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利弊,是有效引导和开展未成年人电子阅读的重要前提。

从主体而言,电子阅读契合未成年人阅读、学习和认知的心理规律

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我国未成年人仍然以纸质图书作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城乡青少年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并且,青少年首次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低龄化趋势较为明显。《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其中,10岁之前触网比例高达68.6%。一些一二年级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在学校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阅读,部分家庭也主动要求孩子每日完成一定量的电子阅读任务。

未成年人接触并养成良好的电子阅读习惯,有助于弥补阅读纸质图书存在的不足之处。电子图书以电子信息存在的方式完全“仿真”纸质图书,可以继续保留传统图书的绝大多数属性。同时,更多的电子图书是“有声读物”,可以嵌入、附加印刷图书无法提供的视频、动画、声音等,或者链接额外的文本和图片。这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电子阅读材料非常迎合未成年人的阅读心理,对于他们有着极为强烈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能够鼓励那些缺乏阅读纸质图书兴趣的未成年人热爱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信心和自我效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子阅读能够契合未成年人阅读、认知和学习的基本规律。此外,电子阅读对于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的儿童具有更为明显的益处。学习困难儿童往往存在脑部区域发育障碍,影响其基本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出现记忆差、反应慢、时空感知迟钝、多感官调节能力弱等状况。电子阅读正好能促进协调型学习,利用不同形式材料引发的多感官通道活动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

从过程而言,电子阅读可以给未成年人构建交互式学习的新模式

如果说纸质图书主要是“无声”的文字世界,那么电子图书却可以打造“对话”的语言世界。电子阅读从技术上能够实现即时阅读效果核查,实现人机互动,不仅把“读书”设计为简单的阅读,还可以通过交互“对话”,快速进行阅读成效检验,增强学习的时效性和提高学习效率。按照阅读心理学的理论,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合适的阅读方法。从学习认知的角度区别,人存在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阅读方法。自下而上加工阅读是通过识别单词、短语、语法等语言符号来理解文本材料,自上而下加工阅读则是依托熟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理解文本材料。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首先是自下而上加工阅读,之后再是自上而下加工阅读。但最终如果未成年人能够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交互式阅读方法,那么会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交互式阅读方法的好处是,能够有效融合材料属性和阅读者的特点,能够让阅读者利用一种媒介信息的成功阅读去弥补另一种媒介信息的阅读不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电子图书能够实现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形成非线性信息组合,将不同媒体信息网络化链接,可以进行顺序灵活的材料呈现,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交互式阅读创造条件。电子阅读的“互动性”是印刷书籍难以实现的。也正是基于互动性的考虑,越来越多未成年人阅读学习的印刷书籍开始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标记上“微信二维码”,供读者即时电子查询、互动。

从效果而言,电子阅读有助于未成年人提高阅读能力及学习成绩

电子阅读具有提供权威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笔记的优势,有利于未成年人提高学习成绩。未成年人阅读纸质图书时,通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老师的讲解记录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这种记笔记方法对未成年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一定程度要求。未成年人如果一时精力分散或受到突然干扰,往往容易错过或遗漏一些重要的知识信息,有时还可能记错笔记。相比之下,电子图书材料有充分的空间容量,只要精心制作就能够提供由权威来源给出的详细注释。未成年人阅读优质的电子图书材料更容易获取全面的知识内容,特别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电子阅读能够更好弥补他们阅读纸质图书时做笔记的困难。当然,也需要注意到,现成的专家注释也可能抑制未成年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目前电子阅读技术能够实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同伴互动、经验交流、笔记共享,促进参与型知识学习,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此外,课外学习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不应当以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主性”为理由,放弃可以适当参与孩子学习的做法。电子阅读能够更好帮助父母参与未成年人的课外学习,是创造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社会需高度重视电子阅读的弊端

不可否认,互联网确实提供了丰富、海量、有用的学习材料,为未成年人查询、收集、阅读信息创造了时间上、空间上的巨大便捷。然而,电子阅读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因为电子阅读离不开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的技术支持,所以特别需要来自学校和父母的监管。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弱,是非辨识能力差,容易受到“新奇”事物干扰和不良内容侵蚀,如果缺乏学校和父母的监管,放任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阅读,容易出现“跑偏现象”,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利用电子阅读的机会,假借学习之名的“掩护”,浏览同学习、成长无关甚至有害的色情、恐怖等非法网站,令自己陷于网络沉迷或成瘾等负面影响的高危风险当中。

其次,未成年人情绪调节能力还不成熟,加上当前中国家庭结构独生子女非常普遍,课后家庭时间缺乏同伴交流,许多未成年人存在心理孤独和空寂的现象,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未成年人如果长时间频繁地以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阅读为名义,在虚拟世界进行超出学习范畴的网络阅读、聊天甚至打游戏,那么非常容易产生“网络依赖症”,沉迷于网络轻松假象提供的“释放感”“满足感”“快乐感”中不能自拔,这会严重抑制面对面的家庭成员语言交流,影响正常亲子关系的建立。同时,沉浸网络世界也会阻绝与同伴线下真实环境中的人际交往,缩减青少年进行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最后,在新颖、情感等因素影响下,如果未成年人沉迷于电子阅读,容易造成“超负荷”的信息加工,透支未成年人的精力,不仅影响未成年人认知机能的协调发展,还极易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养成。此外,电子阅读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和互联网技术支持,需要家庭付出的相应经济成本远远大于纸质图书。一些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价格高昂,更新换代频繁,有些未成年人可能盲目攀比,滋生在同学面前炫耀的不良心理。尤其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在意电子阅读硬件的档次,会进行不当社会比较,易产生自卑心理。在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状况下,有些农村等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电子阅读可能还是“空白”,客观上也会加大教育的不公平,形成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VZL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季为民、沈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上一篇:中国学者应谨防误导的“学术GDP” 下一篇:探寻更为高效可行的研究生招生模式
相关文章推荐

  •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三式找茬”提升法
  •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
  •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路径分析
  • 核心期刊:质疑式阅读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
  • 电子商务转型要用好政策“指挥棒”
  • 如何让掌上阅读更健康
  •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思考
  • 未成年人权益的民法保护研究
  • 民办高校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工
  • 创业思维模式下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 推进我国快递包装立法的思考
  • 推进网络电子身份证的条件已经成熟
  • 元认知与高职学生汉语阅读能力提升实证研究
  •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和“小问题”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