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大学生网络语言亟待净化


2018-11-14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祁 萌 李正琪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这些网络语言内容成分复杂,大学生群体如不加选择地应用可能对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网络语言的管理,关系到大学校园文化治理,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语言  净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技术的普及促使网络成为社会公众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网络语言也因此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形式,对广大高校学生而言,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沟通交流形式。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传播规律,健全大学生网络语言净化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意识,有助于净化大学生网络语言,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语言在形成、传播、接收等一系列过程中需要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大学生作为网络语言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正处于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时期,对网络语言有较好的适应性。对正处于人生转型期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因素对网络语言传播有着一定影响作用。大学生身处校园,但在校期间能感受到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对自己将来踏入社会面对竞争心理有压力,需要借助一定方式进行缓解。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其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和观点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在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通过网络信息传递、沟通,释放、缓解心理压力,实现心理动态平衡。在互联网平台中,大学生对于新鲜的网络语言有很高的接受能力,同时也会对此类网络信息进行再次传递,在这种信息互动心理影响下,网络热词、流行语会被大学生认同并在群体间不断扩散传播,成为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

媒介是人类认识社会、世界的有效助力,移动网络高效、便捷的特性进一步拓展了网络语言传播的渠道。网络媒介以其高效、自由、开放的特性,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够做到同时在线、信息共享,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技术平台也让每个人、每台设备都成为信息传播载体,从而为网络语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在此情形下,网络语言得以快速增长。网络语言传播初期,网友会根据自身语言风格和一些特有模板来编译自己喜欢的网络语言,这一时期是网络语言萌发期,给网民带来新鲜感。在新鲜感之后,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和选择会促使一些网络词语在网络中扩散。网络语言和网络信息一样,具有短时间生成传递、容易消散等特性,在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大部分网络语言的使用率会逐步降低,直至淡出网络空间,与此同时,新的网络语言会不断诞生,成为吸引大学生的新网络词汇。

网络语言的流行风向能折射出社会发展和大众心理等多方面信息,并对社会产生不同影响。对大学生而言,网络语言带来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方面效应。其正面效应体现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表达,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向外界进行投射,有助于大学生抒发情感、缓解压力。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热点词汇信息,在网络的传播有助于相关部门进行舆情监测,这些网络热点语言可以形成大数据,通过监测分析,能够反映某一阶段社会群体的思想状态,也有利于探究这些网络语言频繁使用的原因。网络运营商也可借助网络语言传播及时掌握网络语言并进行适当运营,以赢得网民喜爱,扩大知名度,增加用户数量和经济效益。

网络语言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体现在一些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对汉语的整体性认知下降。如果平时语言沟通总用一些网络谐音字或符号代替,则不利于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对传统文化表达也会形成冲击。一些负能量网络语言的使用,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消极心态,在网络上传递对社会、人生不满等消极情绪信息,从而对更多接收者产生心理影响,严重者可引发社会网络舆情。

以有效机制净化大学生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演化来源于网络社会空间发展和网民特殊需求,它的产生和应用代表着人们某一时段的思想、价值观念。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净化,需要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建立完善的语言传播机制。

加强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文明上网意识,加强网络语言运用监管和研究。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上形成使用健康网络语言的习惯,同时要让大学生懂得网络语言只适合在网络上使用,不能代替书面用语。要让大学生明确网络语言使用范围,通过教育引导和严格自律,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遵守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注重社会公德,做到文明上网。

大学校园文化媒体建设是净化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一部分。要全面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在自身感受中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要丰富教学资源和内容,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引导大学生网络语言健康发展,净化网络环境。在校园媒体建设中,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创新传播方式,将健康网络语言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吸引大学生关注。 在引导语言上要符合大学生用语习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明道理。一些网络语言并非凭空而就,其产生机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思维个性在网络世界的真实表达,是当前网络文化现象的一种。网络语言文化的存在除了激发网民参与热情外,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能只看到网络语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网络语言存在的价值,要关注网络语言积极性的一面,通过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状况能够感受到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真实想法,从而找到这些网络语言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传播机制,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语言传播进行适当引导。

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强化管理,从文化根基层面进行净化。高校思想建设要重视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要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并对其进行教育学、传播学基础理论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网络语言与教育学、传播学之间的关联,要明确对网络文化研究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强化学习效果,深化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同时,要明确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教育引导并非禁止、排斥其使用网络语言,而是对网络语言进行系统甄别,对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网络语言可以使用,对有负面社会影响的应当明令禁止。由于大学生对网络语言已经十分熟悉且经常使用,大学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网络语言,以增进教学效果,拉近师生距离。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因为网络语言的运用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接受。因此,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并非仅限网络中,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正能量的网络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在大学生群体中仍使用的不文明用语、负能量的网络语言要坚决抵制,通过教育让大学生逐渐摒弃此类有害网络语言,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作为与互联网伴生的事物,网络语言的生成与传播都体现了某一时段网络文化的发展演化特征,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网络语言,它的产生与发展传播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社会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使用和净化网络语言上要立足网络发展动态,探求网络语言的传播特性,积极有序地加以引导,不搞一刀切。要从大学生思想入手,根据现实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不断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网络语言净化机制,以达到有效净化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效果。

(作者分别为河北金融学院校团委讲师;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讲师)

【参考文献】

①谢守成、高尚:《网络语言的流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1期。


上一篇:如何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下一篇:网民道德失范的审视与引导
相关文章推荐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研究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大学生如何创立及运营摄影工作室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 大学生弘扬李保国精神的路径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路径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基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