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概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政府要明确职责,主动承担责任;要重视发挥父母的监护引导作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和流动,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我国外出务工人员总量为2.69亿,到2030年我国的外出务工人员将会达到3.5亿。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以及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只能过着城乡两头跑的生活,他们的子女大都留在农村,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一个上位的概念,它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问题本身,成为多重矛盾的综合体,其范围涉及城乡的均衡发展,社会政策的制定,公平正义等方面,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在科学的喂养方面存在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将近一半的父母在孩子不满三岁,甚至不满一岁的时候就进城打工,留守儿童有单独留守的,父母把他们托付给附近的亲人照顾。还有一种就是母亲出去打工,孩子和父亲在家中,或者父亲出去打工,母亲和孩子留在家中,再或者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留给外祖父母或祖父母抚养。留守儿童存在衣物没人洗,大部分是衣服会穿一次之后接着穿,由祖父母照看的衣服经常也是脏的,祖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另外留守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人去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使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在身高体重方面往往跟不上同龄人。
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
(1)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留守儿童普遍受不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受不到父母的亲子教育和引导,学习成绩,学习热情明显不如非留守儿童,甚至有的还是班里的倒数名次。由老一辈的人照顾,老人自身没有过多的学识,有好多老人甚至没有上过中学,对于孩子的学习想帮,但往往也是爱莫能助,或者父母平时忙于农活,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关心的少之又少,因而孩子学习上有了问题,也很少向父母请教。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缺乏学习观念,学习目标不明确。孩子天性爱玩,自制力差,他们对待学习没有明确的认知,缺乏学习观念,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督促,他们就养成了学习的惰性,留守儿童缺乏自制力,不能很好地辨认身边的诱惑,据有关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高于非留守儿童,他们觉得学历不是那么重要。开始忽略学习,讨厌学习,失去学习目标。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太多的关爱,使得他们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没有太多时间去和孩子交流,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没有及时找到处理的方法,孩子和老一辈生活在一起,代沟太大不容易沟通,再加上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共同语言和孩子溝通,寄宿在亲戚家的孩子,享受不到像自己父母那样的管束和教导,而且这些孩子在别人家里本身就觉得自卑,摆脱不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在他们身心发育阶段,得不到父母的辅导教育,没有父母告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性格缺陷,行为偏差,价值错位,心理障碍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
(1)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和相关制度的制约。实施严格的城乡二元制度,把户籍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农民可以进城打工赚钱,但是户口政策没有根本的改变,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有着跨越不了的鸿沟。在教育方面,城里学校一般不接受农村孩子,这样孩子只能在简易学校里上学,另外由于城里的花费较高,父母不得不将他们送回老家,这样留守儿童人数就会增加。
(2)社会对留守儿童缺少足够的关注。父母外出后,将孩子留给了老人,祖辈们都宠爱孩子,不舍得打骂,只会一味的迁就,加上老一辈们没有精力和能力,不会教育和引导。而学校、社区组织也没有相应的监护体系和社区教育弥补,承担起学校和社区相应的责任。这就使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了个别留守儿童辍学、抢劫、打架、小偷小摸等问题。
2、学校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缺少关注,问题意识不足。源于升学率和教育部门的压力和评价,学校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所设置的课程和教学更多追求升学率这一目标,学校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留守儿童则缺少关注和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少关注,缺少问题意识。
(2)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缺少交流。留守儿童的内心本身就脆弱,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大都限于课堂之上,没有私下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很多老师也缺少跟学生私下的交流,缺少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使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逐渐产生距离感,对老师产生陌生和敬畏感。和老师关系不密切,有困难很少去寻找老师的帮助,老师也没有给予学生特殊关注,没有主动的关爱和交流。
3、家庭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关键
短暂的相聚和沟通,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感受,解决不了孩子内心的困惑,只会让孩子对于父母关爱的情感更多的期许,盼望更多相聚。父母的离开,短暂的相聚,只会带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内心伤害,心灵更加脆弱,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很少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好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心智健全,有父母在身边,他们心里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抚慰感,行为和心理更加健康,积极向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勇敢面对,寻找解决对策。而父母不在,情况则大大相反。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只会只增不减,在很长时间里留守儿童的数量不仅不会缩小,而且会进一步扩大。需要加快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恢复户籍是公民身份证明的实质;减少或解除城乡二元制度带给农民工的影响;削弱户籍制度与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的联系;也许只有这样,农民工才能在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到跟城镇人口相同的待遇。使得他们不因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居住点等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感到为难。能够将子女尽可能的带在身边,这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终才能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2、政府要明确职责,承担责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进军,伴随产生的就是留守儿童问题。妥善处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强化问题意识,明确职责,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妥善解决。发挥各方作用,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参与的工作格局。
3、重视父母的监护引导作用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工作再忙也要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作为父母应自身做好榜样,提高素质,提高水平。在外打工尽量带着孩子,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可以详细的观察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并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意见和建议。多和学校联系,配合起来关注孩子学习和身心。家是孩子最依赖的地方,父母应明确为人父母的职责,起到监护引导的作用。使得孩子少一丝孤独,多一份温暖,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周遵琴,李森,刘海燕.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5(6)29-33.
[2] 周星宇.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1)30-31.
[3] 朱亚杰.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及社工介入研究——以河南省驻马店市W村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7.
[4] 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
[5]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5.
[6] 周宗奎,孙晓华,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
[7] 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教育评论,2005.
[8]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
[9] 王海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首都師范大学,2007.
[10] 留守儿童的悲剧命运是城乡二元制的割裂.http://star.news.sohu.com/20100211/n270198958.shtml.
【作者简介】
黄绒洁(1993.7—),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挖掘贫困村的“内力”
下一篇:宗教慈善组织介入临终关怀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11-09 来源:新西部 作者:黄绒洁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