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青少年犯罪动机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8-05-29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梁璇

[摘要]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社会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我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政策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但是,青少年犯罪事件仍然屡见不鲜。由于其犯罪人群的特殊性,一直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司法机关、校园、家庭的社会难题。本文从青少年犯罪起因、特点对青少年犯罪进行深度解析,探索预防及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以保证社会稳定,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關键词]青少年;犯罪动机;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103- 02 
  引 言 
  随着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使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一个国家的青少年犯罪率高低,是其社会文化,国民道德修养的及文明程度的体现。为青少年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控制青少年犯罪率,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必须重视问题。我国的相关职能机构已经为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已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提议。这部法案的出台对维护我国青少年成长环境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有深远影响。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负担,阻碍社会文明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而且青少年犯罪逐步呈现团伙化作案、手段暴力、智能化作案的特点。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世纪8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在18 - 25周岁,而现在正逐步向14-16周岁发展。 
  (二)犯罪形式团伙化。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江湖义气和兄弟道义这些想法影响,再加上受到网络和媒体的影响,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一哄而起,在作案时互相依附,借势壮胆,久而久之就组成了一个固定的团伙组织。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一种是侵财类型的犯罪,这在青少年犯罪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使用暴力手段勒索财物、团伙抢劫、敲诈都是经常出现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另一种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故意杀人、强奸、贩毒、社会团伙寻衅滋事这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刑事案件也逐年递增。 
  (四)犯罪主体复杂化。主要是在校生之间,在校生外来人群进行的犯罪案件增多,最近几年在校学生杀人、强奸、从事贩毒运毒、敲诈等影响恶劣的案件屡屡出现。 
  (五)犯罪手段智能化。主要是以在计算机领域和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青少年群体为主体,这类人群能够直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自己受过的良好教育为基础进行高科技犯罪。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个人原因。青少年在成长阶段,自身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经常会因为贪图享乐和不劳而获的想法而出现青少年犯罪。个别的青少年因为家庭和自身原因过早的步入社会。这类青少年因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在社会上很难立足,找到的工作多半是劳务工种,薪资水平较低,没有丰富的经济来源。但是又经受不住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及丰富多彩生活的影响,为了获得大量的金钱来满足自己生活需求,在私欲不断作祟的影响下,最终铤而走险进行抢劫、偷盗、敲诈、甚至是杀人等犯罪活动。 
  (二)家庭原因。家庭虽然是社会中最小的社会群体,但是确实培养孩子最为关键的场所。家庭是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多的情况下,父母太疼爱子女,放任管教,有的只重视物质上给予满足,有的放任自由,有些创业者无暇顾及子女等等。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背离。 
  (三)学校原因。应试教育下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加上学生不重视,效果甚微。许多学校将升学率作为“生命线”,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只重视教学质量,教师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中,但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生活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则不闻不问,老师在于其交流中缺乏耐心和方法,经常会当面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下会让学生产生“孤立感”,会对学生的内心产生伤害,这对心理发育还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学生的内心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严重者甚至辍学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社会问题。社会原因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对于员工的学历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而且近些年由于网络环境,电视节目的影响,许多拜金思想的歪风邪气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影响很大,例如电视上的选秀节目中,让许多青少年也幻想着自己也有可能一夜成名,而放弃了踏实学习,充实自己的机会。还有网络上各种充满暴力和色情的视频内容,是青少年在青春期难以抗拒的内容,大家崇尚江湖义气这些社会风气,整天拉帮结伙,称兄道弟。甚至为了扩张势力抢占地盘而进行大规模的聚众斗殴行为。还有的整日迷恋于网络和歌舞厅等场所,受不了金钱和情色的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五)心理原因。频繁出现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原因与青少年处于的这个年龄段心理状态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好奇心强,自身的约束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喜欢进行尝试,同时我国的绝大部分学校在校期间都不会对学生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心理学家将这个时期称作“危险年龄”。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策略 
  (一)社会各界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青少年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长期正面引导、管教非常重要。首先要让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向学生介绍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的革命教育。特别是我国的近现代史,了解中华民族在近现代所受到的屈辱和进行的英勇斗争及反击,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我们现在富饶的祖国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换来的,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多样的方式来宣传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出现的杰出人物和个人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榜样自身可歌可泣的事迹及人格魅力,来教导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勇于克服困难;发挥出博物馆、纪念馆、英雄纪念碑、展览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定期的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对于中小学团体要实行免票,增加青少年的学习空前。并要加强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二)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惩恶扬善是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人民名义》惩治党内腐败,给青少年震撼。各省市电视台,电台在重视收视率的同时,必须要开设和创办青少年专栏和节目,要满足不同年龄青少年的欣赏要求,重视节目內容的知识性及趣味性寓教于乐。重视少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青少年文化队伍建设,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鼓励我国的青少年艺术作家及艺术家要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充满正能量,具有感染力及乐观向上的艺术作品。对于电子游戏行业审批及社会上的网络营业场所加强审批和检查力度。对于提交入网申请的游戏一定要做好登录授权,禁止未成年人随便登录。对于网络营业场所,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网吧的整治和督查,一旦发现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坚决处罚和严办,同时要加网吧的安全管理,在网吧的终端上安装色情及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保障健康的网络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 
  (三)充分发挥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养成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不重视家庭教育则可能会培养出蠢材。孩子在家庭内能学到很多的内容,言传身教的家庭,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等等。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家庭、社会、校园教育非常关键。各级的民政单位、教育组织和教育行政单位要承担起推动和指导进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可以在各个街道社区单独的设置家庭教育培训中心。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在于孩子的沟通和教育是能够以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导,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四)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是青少年时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要坚决执行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无论是平时的学校生活还是课堂教育,都要向学生宣传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思想。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 
  努力促进中小学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建设,重新制定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小学这个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特点及规律,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及当前的法制教育统一于教材中,制定出适合于21社会发展形势的中小学思想教育教材。按照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改善中小学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学也不例外,老师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同时要做好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融合到一起,为培养出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下一代创造条件。 
  总之,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教育、家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控制青少年犯罪,首先需要做好预防工作。这项工作不光对青少年发展有益,同样也对国家和社会有益,能从根源上控制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出现,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对社会治安稳定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2). 
  [2]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3]方强.关于开展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刍议[J].法学杂志,2015(6). 
  [4]张振藩.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增设《犯罪社会学》[J].法学杂志,2013(1). 
  [5]史焕章.犯罪学概论[M].武汉:华东政法学院,2013.
上一篇:现代汉语“X得”句式研究综述 下一篇:社会民间体育组织参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 “黑社会软暴力犯罪”中的正当防卫认定
  • 资产分享:跨国追缴和没收犯罪资产的有效实践
  • 我国公司高管职务犯罪之反思
  •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若干难点问题研究
  • 对网络犯罪及其刑事立法问题的研究
  •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
  • 大数据时代如何规避侵害个人信息犯罪
  • 犯罪化策略与守法策略:博弈分析及其制度镜鉴
  • 构建轻罪治理模式 助力社会治理无“死角”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 高校党团联动机制的建设与优化分析
  • 我国反恐应坚持“重重轻轻”的刑事政策
  • 犯罪低龄化的冷思考
  • 整治电信犯罪到底难在哪
  • 刑法视角下对惩治网络中虚拟财产犯罪行为的思
  • 哪些因素阻碍青少年道德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