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策略分析


2018-05-28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陈怡雯;孙铭珠;尹志华

[摘要]教育部近期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将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的认证推向正轨。师范类专业作为培养职前教师的载体,在专业认证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职前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面临师范类专业认证,存在着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缺乏特色和统一性、对职前体育教师培养质量监测不完善等问题。对于此,提出应建立常态的职前体育教师数据监测制度、根据学校层次有针对地培养体育教师、根据认证标准调整培养方案、各专业应积极参与认证而获得专业的认可等策略,从而为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 0030- 03 
  教育事業的发展依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高校师范类专业是师资培养的主要源头。因此,为了规范师范类专业的建设,建立健全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旨在通过认证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今后师范类专业认证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各高校如何培养优秀的职前教师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载体,各高校应积极思考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新策略。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人才培养的质量下滑,师范类专业的教育质量也随之下滑。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渐被教育领域各方所认可。专业认证是承认高校开设专业是否符合预先制定标准的质量保证过程,这个过程注重的是被认证专业之后的改进和完善。专业认证重在不以结果为终结,而是以整改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师范类专业认证顾名思义是对师范类专业是否符合预先制定标准的质量保证过程。在此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所有的职前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师德问题如今备受社会关注,而《办法》中无论哪一级认证标准都将围绕师德的教师核心素养列在重要位置,但大多师范类专业缺少与德育相关的课程,忽视了职前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其次,国内大多师范类专业的教学重心失衡,重点在书本知识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而实践锻炼和案例学习较少,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这也与《办法》的要求背道而驰。另外,《办法》中明确指出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白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白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教师资格证制度与专业认证的紧密结合表示师范类专业应该按照市场要求培养人才,保证人才在国际上的流通。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围绕着教师培养与教师资格证制度的互认开展,所谓的互认既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对教学计划的认可,也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对“学分转化”的效力。专业认证完成了职业资格认证对学校课程的认可,但学位课程对职业资格的认可还需学校和专业去思考解决。因此,如何协调专业认证与教师资格证的关系也是当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挑战。此外,诸如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如何与师范类专业认证进一步契合,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缺乏特色 
  《办法》将师范类专业认证分为三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实际上,不同级别的认证针对不同级别的高校,也就意味着培养的职前教师要各有侧重和特色。截至2015年,我国开设体育教育专业而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普通高校共317所,其中包括新增的综合性大学、专升本的地方性院校。在新增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中,既有理工类、工商类的院校,也有医学类的院校。无论职前体育教师所处的体育专业是师范类大学还是专业体育院校或是普通高校,他们接受几乎相同类型的教育。因此,导致许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大相径庭,缺乏特色。 
  另外,虽然国内有着许多对于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活动,但多由政府主导。政府作为评价的单一主体,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也是评估的主导者,所制定的评价指标的权威性也同样抑制了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发展。专业认证指标大多采用数字加权的方式计算,用同一套指标体系去衡量不同专业,使得被评专业难以体现特色。由于高校在专业教育层次上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同一个专业不分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尚且如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指标体系更是单一,而单一的评价标准抑制了各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多元化特色发展,使得当前我国高校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缺乏特色。 
  (二)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缺乏统一性 
  《办法》中提出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我国教师教育实际,分类制定了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认证标准,作为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基本依据。虽然教育部先后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质量开展了不少评估,但评估的内容和项目都是基于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所有专业的共同表现,评估结果也是相对于整所学校而言。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诸如场地设施,师资要求,学生培养方案等许多内容标准都有自己的要求,各学校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一致的标准,学校没有方向,各自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使得对于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散乱不统一。 
  (三)对职前体育教师培养质量评估不完善 
  我国一直以来对职前体育教师培养质量的评估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去政府虽然开展了一些评估工作,但因为政府独揽所有的评价工作而缺少了公正性与科学性。所有的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都只有政府和被评价的学校知道,几乎没有向第三方公开。为了保障评估工作的公开性和评估结果的透明性,这就显得第三方的监督工作尤为重要,但我国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的力量十分单薄导致了难以满足评价工作的需要。虽然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监督和检测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但政府的决定性地位还是局限了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的参与。其次,评估工作的对象大多为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等。真正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评估和监测少之又少,而现行的许多监测都是关于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等过程或是硬件的监测,对正在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的质量的评价和监测几乎没有。例如,虽然许多职前体育教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但自身水平还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实践能力欠缺,无法与市场接轨,正是因为对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评估不完善的缘故导致学校不能迅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对教学作出调整。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路径 
  (一)建立常态的职前体育教师数据监测制度 
  1932年成立的美国工程技术认证理事会是美国大学在专业认证领域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认证机构,目前全美有550所大学的27000个相关专业通过其认证,在其认证标准中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对学生进行监控,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标准。《办法》规定实行三级监测认证,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类专业办学监测机制,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为学校出具年度监测诊断报告,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为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服务。因此,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按照《办法》的要求,利用大数据建立常态的职前体育教师数据监测制度,对办学条件,基本状况进行监测,有利于对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调控。常态的数据监测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职前体育教师培养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及时地进行改正问题。 
  (二)根据学校层次有针对地培养体育教师 
  根据《办法》对于认证对象的要求:第一级是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和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第二、三级认证实行自愿申请。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从客观的角度,由于地区差异、学校类型等因素。各校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层次的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应具有针对性。比如,参与第二级认证的地方高校应该在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职前体育教师,而获得第三级卓越认证的高校应该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职前体育教师。 
  (三)根据认证标准调整培养方案 
  《办法》中提出的认证标准分为三级,覆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类专业。第一级的标准包括15个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监测指标,以监测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第二级的标准以定性指标为主,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八个内容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的要求。而第三级的标准同样围绕这八个内容,但在第二级的标准之上更严格,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的要求。对于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应该根据认证标准的要求做出改变。例如,认证标准中将职前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各个学校可以相应调整培养方案,多关注职前体育教师师德方面的素养而不是一味地提高知识与技能。总体而言,各个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高校,在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根据认证标准对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更好地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总之,学校和专业都应该根据标准适当地调节教学内容,合理而科学地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从而保障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 
  (四)各专业应积极参与认证而获得专业的认可 
  由于认证-作在我国刚开始展开,学校和专业刚开始接触认证T作,对专业认证都没有深层的认识和理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调动各专业参与认证的积极性,首先,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要深入理解专业认证的深层意义,明白专业认证是保障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要转变学校和专业的观念,不是被动评价而是主动申请。在以往的评估工作中,自我评价往往都被忽视,被认为只是例行任务,甚至有些学校和专业都只是在认证之前突击完成。相反,学校和专业都应该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积极参与认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教师资格证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认证的学校,根据等认证级可以自行组织教师资格证的笔试或是面试。但这不意味着通过认证就可以免除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由此,各专业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认证,获得专业的认可,使得该校在教师资格证工作方面能够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四、小结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行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势在必行的重要手段。而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也包括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各学校因为没有分级认证和政府在专业认证的主导地位,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缺乏特色。因为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的薄弱和评估内容而缺少对职前体育教师的监测。没有关注到体育教育的特殊要求指定统一的标准导致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缺乏统一性等问题急待解决。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应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认证,详细了解《办法》中的各个方面要求建立常态的数据监测制度,依据《办法》中的认证标准调整培养方案,时刻关注职前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职前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妍.我国高校实施专业认证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Z].北京:2017. 
  [3]刘婷,高虹,王应密,王辉.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实施专业认证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57 -61 
  [4]凌晨.专业认证——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新舉措[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7):78 -81. 
  [5]王芸.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研究——以广西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上一篇: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新途径 下一篇:“U—G—S”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实习提升的策略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实践导向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三式找茬”提升法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协同育
  • 对接特色小镇:推进高职模具专业供给侧改革的
  • 发展专业经纪市场 完善商票市场体系
  • 论文发表参考: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
  •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索
  •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合理性
  •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 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
  • 高职水产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