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8-05-25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姜贵平;贺安坤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所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要求,因此考虑到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的层面,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何意义,进一步来探讨如何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0003- 02 
  目前,中国的实践教学改革正进入了“深水区”,教学方式的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正在不断深入,教学实践改革是实践与理念上的一场对接,成功的教学实践改革一定是理念与实践的并重,在高等学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亦是如此,仅是局限于口头形式或是流于表面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实践教学改革没有任何意义,更达不到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任务,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而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水平以及知识的全面化,有利于大学生在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创造开拓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人生方向,此外,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目标。对社会而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应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成果的创新,加快时代进步的脚步,推动社会创新变革走向更好。 
  (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教育阶段,在此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劇,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高素质、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应当对当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所意识提高,探索如何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我国实践教学改革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有方式 
  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一些需要动手实验操作的课程项目上,以提高大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为主要目的,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主线,将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坚持着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们提高将某项专业技能或者是综合的应用能力运用到实践中锯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实习。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涯中,每年都会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有相应的专业实习,形式多种多样,诸如认识型实习、生产型实习、教学型实习等,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践,为大学生进一步将课堂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打好基础。同时通过专业实习还可增长知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 
  3.社会实践。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社会实践一方面是课堂教学实验、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校园文化等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生社团、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等形式。通过参加这些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人做事,全面的了解社会。 4.创新创业。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各大高校目前都有着多种创新创业活动,其中最常见的有科创活动、沙盘模拟大赛、开展科技竞赛等,有的学校还会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讲座,邀请社会上的经验人士为仍处于象牙塔内的学生讲解创新经验,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还会开展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 
  (二)目前实践教学改革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实践仅限局部。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所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片面性的局部尝试,并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不同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异、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等等都会对创新实践改革产生影响,同时创新实践改革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之约,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在实践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很难见到成效。另外,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整体认识,将会很容易失去教学目标,从而难以真正意义上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传统讲授方式难以扭转。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号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年来传统老师讲授、学生跟学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过来。一方面是教师们长期的以往教学方式突然间难以转换或是缺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教学方式的领悟;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得过且过,本着在课堂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敷衍的听教师教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未曾将自身投入到学习中,更不用说更进一步的创新意识。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难以更进一步。 
  3.实验配套设施跟不上。不少学校在经费上是有限的,对于每一笔经费都是有特定的出去,因而在配置学生实验器材等方面的就更加有限了,很多学校现在的设施配备还仍是过去的那一套,这样就使得劳动技术、科学以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学科,有时无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探索科学的实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部分高校教育脱离社会需求。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当下所需要的正是一批批促进社会创新、经济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然而,现在仍有部分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理论性的知识教育作为教学重点,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学理念缺乏创新,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现在社会上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企业也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三、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要点 
  (一)加强意识层面的重视 
  1.高校自身加强贯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意识。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早已由之前的“看学历”转向“看能力”,在此目标之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势在必行。为了能够深化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各大高校要坚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教育理念,深入推进落实教学改革与创新,开拓大学生视野,促进大学生理论、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全面型人才,加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意识。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大学生作为创新能力提高的主体,一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这场实践教学改革也就只是流于表面,只有学生群体真正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才能使这场改革见到成效。因此学校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群体对创新实践能力的认识程度,从学生源头出发,切实做好这场实践教学改革。 
  (二)多途径开展创新实践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各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模式、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在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2.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学习的实验室更好的是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让大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给大学生一个展示创新实践能力的机会。 
  3.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经常性的开办各种科研类的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动态,更新创新关心,为以后的创新实践活动打好理论基础;组织发明创造社团,有计划地进行大学生的课余创新实践活动;成立创新实践研究办公室,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为学生最及时、最科学的回复。 
  (三)教学氛围的创新改革 
  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进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之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肉眼可及的物态文化,比如在学校里悬挂号召条幅、注重教室布置、在广播台播放创新实践事例等等,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新实践教育;二是由于每个人性格的不同,可能有些人不善表達而使得创新才能被埋没,这就需要教师们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创新实践氛围,尊重学生创新实践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将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创新思维的启迪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实践。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实践教学改革开展至今,在不少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方面仍有需要改进之处,改革是需要不断进行、永无止境的,只有迎难而上,我国的教学育人事业才能取得长久进步,培养出当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基础。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东.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依赖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7(7):20 - 23. 
  [2]许亚敏.“传热学”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5):196 - 198. 
  [3]叶华.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与超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146 - 149.
上一篇: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在高校创新创业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应用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的维度探析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实践论》及其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 基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 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中非财产责任的适用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效力探究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原则与实践目的研究
  •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
  • 实践导向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