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远离“叙事”的图式呈现—谈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装饰元素


2018-05-17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陶莉

摘 要:装饰性元素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已成为符号性元素。装饰元素的异质进入,导致工笔花鸟画无论在创作思维、表现形态,还是在审美形态的规定性上都发生了某种更趋视觉意义的改变。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较之传统工笔花鸟画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为了满足当代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所致。本文将从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装饰性因素在构图、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应用;装饰画与具有装饰性因素的工笔花鸟画之间的区别;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装饰性元素运用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装饰画;装饰元素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113-03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毛笔、中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三矾九染的一种特殊的画法。由于受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影响,传统工笔画不得不破冰前行,加入外来的艺术元素,大胆创新。其起源亦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彩陶身上的装饰性纹样,与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工笔花鸟画可谓同源,这种渊源让二者成为彼此革新的帮手。 
  一、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装饰性因素之表现 
  (一)以线造型 
  中國画历来是以线条表达情感意境的,线条的作用远超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的造型是在写生的基础上,根据花草树木等的物理性征进行的细致的组合描绘。进入当代,工笔花鸟画进一步进行造型的抽象和变形,吸收装饰性绘画的变形和夸张等手法,以线为造型手段,将创作对象的造型或单纯或夸张风趣地表现出来。线条的粗与细、繁与简、运笔速度的快慢等将作品中刚与柔、虚与实都形神毕肖地展现出来。线条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富有节奏韵律感的中国画有着重要作用。如在作品《暮秋素翎》中,整幅画面以鹈鹕为主体,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的技法表现了各色形态的鹈鹕在暮秋的苍凉栖地中的生活样貌,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缥缈空灵。线语言作为造型的变现手段,将线与造型形态美完美契合,将抽象的点、线面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内心世界,极具装饰韵味美感。同时在意象确定、空间处理上运用了装饰元素和手法,画面中的“芦苇”“鹈鹕”乃至秋水等意象,都以装饰手法对意象原型进行了简化、归纳、加工和重新构成,使之略去具象再现中的一些细节,保留了场景初入眼帘的瞬间感觉和生动性,同时在装饰符号的概括与整合中,突出了画家自我主观感觉与内心感受,在“似与不似之间”展示了意象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形式表象的线意识和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画面中的自然意象皆根据理想构型,并借助抽象与变形的点线组合,产生了不确定性,颠覆了传统工笔花鸟画文本的固定模式,消弭了因中规中矩产生的静态、凝固与僵化的感觉。 
  (二)以心设色 
  《周礼·考工记》有云:“设色之工,画、绩、锤、 筐、慌。画绘之事,杂物色。”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基于绘画对象的固有色彩特征,主要以墨为主,墨韵、墨彩渗透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追求纯粹、清明、典雅的“中国画韵味”,却也因此受限于颜色的“程式化”。唐以后,受外来艺术的影响,“水墨最为上”的金科玉律逐渐失去它的权威地位。演进至当代,随着光学和色彩学的发展,色彩有了明度、纯度和色相的变化,再加上丰富的矿物颜料提供的物质基础,因此就有了当代花鸟画多以用色如用墨的笔法,以心设色,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创作,融入水彩、水粉、岩彩等媒介,用浓烈夸张的色彩,繁复巧妙地将内心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如工笔重彩画家陈佩秋就通过色彩的巧妙配置,把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特点相结合,使得作品妍媚工丽别具一格。 
  (三)以妙构图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的构图讲究的是物象之间的分章布白、阴阳相合,而当代工笔花鸟画更注重点、线、面之间的相互穿插,利用黄金比、焦点透视、平面构成等组构方法,呈现一种独特新颖的画面感,追求整体的视觉冲击力。当代工笔花鸟画作品,在平面布局中强调突出呼应、开合、物象的密集性排列、相同图案的重复性组合、规整线条的绝对性对称,强调虚实相称、黑白调和,以构建满密复杂的作品。在作品《让蜻蜓飞》中,画家极注重和强调装饰元素对空间关系的处理,以营造更具诗意和浪漫特点的审美视觉感受和没有时间的空间图景,因此,在装饰元素的纹样中显示的总是生命的别样轨迹或颤动。作品中的“福禄寿”图案条幅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左上与右下羊驼的对称呼应,不同运动方向的蜻蜓相对而飞的曲线变化,展示了一切均衡手法、交替运动、其装饰性符号在画面建构中的巨大作用,提供了全新的形式力量和感觉。在形成形式、节奏与组合等的空间中,虚实的出现,疏密的处理,对称关系的设计,以及次序性与规律性的布局,都成为画面装饰的重要部分,并使装饰元素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存在。而画幅的边线与分割后的多条边线都在轮廓分明、节奏感很强的非连续性的呈现中,明确划定了一个稳定的、对称的多个空间关系。装饰元素带来的虚拟性,更接近艺术审美本体的纯视觉性特征,工笔花鸟画因此以虚拟、夸张、变形的理想化符号,获得独特魅力。 
  (四)观念与材质 
  中国画的革新一般都是从材质开始的,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往往可以使画面的风格更新、更具多样性。在现代工笔画中,新的矿物材料、新媒介与技法的拓展,制造出非笔性的肌理语言,使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语言更加丰富,观念的表征性更突出。据《画史》记载,唐初画家都用生绢绘制,后来用热汤煮半熟入粉捶如银板制作成熟绢,进行的这样的改进,使得唐代人物画有了质的提升。近年来,在画家们努力下,把传统矿物质颜料的品种和颗粒延伸,以及高温结晶材料、水干色、金银铜箔的使用,给画面带来很多奇妙的变化。如唐秀玲的作品《金沙滩》,使用了各种不同颗粒的矿物色、金银箔及多种辅助工具,将材料和技法恰当结合,利用贴箔的技术,使画面呈现不规则的斑驳感;画花纹时用不同颗粒的石色,使画面有序而朦胧,产生一种新的装饰性审美样式;各种不同性质的黄色交织,把海边温暖的阳光、金色的沙滩、海岛夕阳西下的场景鲜活地传递给观者。张导曦的作品《金夏》就是采用莲花和莲蓬作为主要的绘画语言的。采用装饰性的构图形式,打破常规,用矿物质材料打底,用沥粉和平贴金箔的技巧,来表现荷叶的筋络,体现荷叶的自然纹理结构,再用黄色和褐色交错叠染,加强色块的交融,再用各种颗粒大小不同的点线来增强画面的装饰性意味。整幅画面将自然物象的抽象性和东方文化的万象唯心照有机的结合,使观者进入“看山不是山”的主观臆想中。
二、装饰性工笔花鸟画与装饰画的比较 
  工笔花鸟画与装饰画都运用装饰符号,看起相似,但二者却有着实质性的区别。首先,性质不同。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属于绘画体系,以艺术家本心为主体,以自然世界为参照客体,以表达画家内心精神世界为目的,装饰性符号是画家的手段而已。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只作为追求形式美的手段,以增强绘画性,但不会超越绘画性,以实用和观赏为目的,属于应用工艺美术的范畴。其次,目的不同。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是为了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艺术观念,注重把个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进行有机结合,将个性化的心像呈现于观赏者。而装饰画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强调外观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设计性,讲究实用功能,供人们玩赏,放松、愉悦心情。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从属于绘画性,而装饰画的绘画性服从装饰性。 
  三、装饰性因素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大数据等的到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就需要艺术家们更新创作观念,创新表现技法。装饰性因素突出的画面能够促使观赏者更为直接地欣赏绘画作品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装饰性符号的应用使得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空间更加广阔,题材及思路更加宽泛自由,表现形式更加非程式化,受众群体也更加多元。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因素的应用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继承与拓展,是在不断吸收西方绘画创作方法和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作内涵的产物,是符合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当下审美需求的。工笔花鸟画中装饰性因素的使用是一种有益的创新,装饰性技法的运用大大拓展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空间。工笔花鸟画同其他艺术一样,不是永恒不变的凝固之物,對其视觉形态的探索与图像的言说,是超越其固有逻辑存在的,此种变化与演绎,不断书写着工笔花鸟画隽永绵延的审美情操。工笔花鸟画装饰元素的应用与异质介入引发的新的、鲜活的生长性及其新样态,证明了艺术的批判性与开放特质的活力,由此产生的动态性、生成性和辩证功能,正是艺术发展的驱动力所在和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流。 
  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与形而上学之间超验性关系,必然地形成张力及其表达上的间接性——象征,它所含有的经验性和超验性的矛盾及由此获得的张力,即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意在象外”“画外之境”中的“形而上学”精神,便是以一种象征的符号来表达的,其装饰元素亦是通过符号的普遍意义和深刻性得到彰显的,它为工笔花鸟画带来新的形式意蕴、生命创造和审美观照,使得我们得以看见自身存在的意义,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艺术、自然与艺术得以和谐、欢畅地对话。 
  参考文献: 
  〔1〕庞薰琹.谈装饰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6. 
  〔2〕庞薰琹.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沃钠·霍夫曼.现代艺术的激变[M].西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 
上一篇:从日本建筑文化看日本“美意识”的双重性 下一篇:古典萨克斯乐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巧探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核心期刊论文: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个人主
  • 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叙事比较
  • 核心期刊:论档案展览中的叙事表达
  • 边缘中的定位:论梅娘小说中反传统的叙事特色
  • 从《左传·桓公》看《左传》叙事特点
  • 论美国青春成长电影的叙事倾向与文化映照
  •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
  • 《黑处有什么》:青春叙事与时代假面
  • 新媒体语境下的人机交互叙事初探
  • 无声的抗争——试论小说《荣誉》的叙事时间及
  • 汉赋与小说之叙事艺术共通性探微
  •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