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践行十九大精神


2018-05-17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蒋爽

摘 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着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深深地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以在高校进行积极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有助于充分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开拓创新,推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更全面更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23-03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者利用既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教育,以期使他们的活动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这既是一种理论形态也是一种实践形态。 
  一、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我党的一贯要求 
  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有史以来就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政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新时期新要求需要全党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需要。不断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是我们能立足于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他们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才能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后继有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广泛吸收,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原来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受到冲击,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产生很大影响,也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了,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弘扬主旋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社会成员组成的统一体,社会成员就像一个个生命组成的细胞,无论哪个细胞出现问题社会这个统一体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而高校学生作为思想上的先行者,其接受文化思想水平远远高于普通人民群众,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是更重要的社会细胞。如果这些细胞出现问题,那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致命的,势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一定没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谈不上社会的进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稳定社会的重任。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历程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经历了从“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变。邓小平提出以培育“四有”新人作我国教育的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总结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道德素质的养成、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到教育中,从而转化为“四有”新人的培养的理论。江泽民则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践总结为全民、终身、全社会育人。胡锦涛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结为以人为本的实践阶段,重新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更具体地提出了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机制,要求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目的,提高高校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贯彻十九大教育精神,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高校的发展建设道路指明了思路和方向。高校该如何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呢,那就是四个“牢牢把握”:一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所提出的具有新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主旨,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努力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要自觉地在思想上信赖核心、在政治上拥护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感情上认同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二要牢牢把握我国当前的历史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要牢牢把握新时期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变化,始终把人民作为为发展的中心,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奋斗的目标。四要牢牢把握当前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创新理论和武装思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坚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思想。各高校应充分动员教育界专家学者,围绕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提出落实教育政策的新思想、新战略和新目标,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推进教学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与十九大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和部署的对比下,我们不仅要发现工作差距,更要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完善現代教育。立足于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探索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一)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他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能拥有高素质的老师是学校的光荣,而一个民族只有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才是民族的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总结和要求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也是站在专业化的角度对一名合格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合格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是师德建设,重点在结构的建设,工资待遇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教师素质则是一切任务的根本落脚点。在教师资源配置上做好统筹协调发展;结构建设方面主要是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这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形式上要改变过去的传统的形式,注意教师师德的培养。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放在绩效考核和管理方面,不断完善表彰制度,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考评。强化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继续贯彻和推进“511”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梯队式的骨干级教师队伍而努力。 
  (二)以实现全面的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十九大报告认为,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对教育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积极落实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有条不紊地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要彻底扭转重分数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弊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人格健全、有文化修养、有人文情怀、有社会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不断地改革创新,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国的教育已然进入全新全面发展的阶段,由最初的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变为现有的涵式发展,从教学方式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是根本,只有敢破敢立,敢于突破教育发展的障碍,才能使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高校要坚定办学理念,加强学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建设,依据新时代办学要求,实现办学目标。不断推进教育课程的优化和改革,引导学校走向精细化和内涵式之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能不能将“人本”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是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之一。优秀的学校会着眼于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上,密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扮演服务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我国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不断加强政治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于教育实际,牢牢把握当前我国主要和次要矛盾的变化,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学校要担负起在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第一责任人的义务,用高标准和新方位来发现和衡量工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成果用于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为教育现代化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帆波.做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弄潮儿[N].中国教育报,2017-10-31. 
  〔2〕王莉.接力奋斗放飞青春梦想 不懈努力书写人生华章[N].西藏日报(汉),2017-10-24. 
  〔3〕王学俭,杨昌华.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54-62. 
上一篇:不忘初心:新时代实现新任务的不竭动力 下一篇: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路径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及创新策略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