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辽史·国语解》“惕隐”的统计及分类分析


2018-05-17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吉日嘎拉

摘 要: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北方游牧民族,在北方的历史上曾作为统治民族执政了210年之久,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所讨论的“惕隐”是契丹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职官,对于了解契丹的社会组织、辽朝的政治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蒙古秘史》等文献资料,对“惕隐”之词检索统计,进行了相关的分类分析。 
  关键词:《辽史·国语解》;惕隐;统计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14-05 
  对《辽史》中出现的“惕隐”之词,利用统计搜索方法进行归纳与分析,以便对该官职的了解提供重要参考。每个人对历史文献语言理解不同,分析的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对《辽史》“惕隐”的统计对了解及分析《辽史》记载中“惕隐”的含义,进而深入研究《辽史》有一定的价值。《辽史》共116卷,记载辽政权200多年历史。根据辽代政权机构的演变,在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各个职能部门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会同元年(938年)从后晋接管了燕云十六州始,对政权机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改变一部分职官名称,确定了一些新的机构和职官。辽代“惕隐”之研究因资料缺漏等原因,学者对其看法不尽一致。本文与其他学者研究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统计搜索研究方法,分类研究了《辽史》中出现的“惕隐”一词,这有助于推动对《辽史》的研究。 
  “惕隐”为突厥冠名,《周书·突厥传》以“特勤”的形式记载,“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凡28等,皆世为之”,掌内典机要,处理邦交,奉命名谈判军国大事。《新唐书》谓特勤乃可汗子弟,不在28等之内。沿用此称者有《旧三代史》卷一三八回鹘的“狄银”、契丹的“惕隐”在《辽史·国语解》中“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范文澜、蔡美彪等在《中国通史》第四遍第三章第一节写道:“阿保机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盟内设立了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迭剌部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阿保机的服从。”该词在《蒙古秘史》中“赤斤”(前面有‘斡惕’)的音译出现三次,均为人名,如:(1)“阿勒壇斡惕赤斤”,忽秃剌罕之子阿勒壇斡惕赤斤一营人离开札木合,相合于在乞沐兒合河下营的铁木真他们。(2)“帖木格斡惕赤斤”,铁木格斡赤斤(1168-1246),成吉思汗幼弟。据《元朝秘史》,他比成吉思汗小6岁,故当生于1168年。(3)“荅里荅斡惕赤斤”,他是也速该的幼弟,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亲叔叔。从《蒙古秘史》的“赤斤”(惕隐)来判断,它表示地位比较重要的人名。 
  “tegin”“特勤”是称号,有“狄银、惕隐、特勤、的斤”等不同的译写。斡惕赤斤又有“斡赤斤、窝嗔、斡辰、斡陈”等异写。斡惕是突厥语借词,为汉语“灶火”“炉灶”之意;chigin源于突厥语词汇tigin,译为“(可汗)子弟”,是则斡赤斤一词意谓“守灶火之子”。蒙古语中将幼子称为“斡赤斤”,即“守灶人”或者“守产人”。相关词典对该词解释是:《呼和图力呼尔》:“斡惕”代表“火(灶火)”,“赤斤”为“神、主人”之意,突厥语。《蒙古语词词典》:“ixin,斡惕赤斤,季、最末的,成吉思汗幼弟名字‘斡惕’为‘火’之意,‘xin或tixin’是突厥语里面表示主人之意,所以斡惕赤斤表示‘守灶人(守产人之意)’,古代蒙古族由幼子继承家产(守产人),所以这么称谓,后来幼子称为守灶人”。而据《突厥语大辞典》解释,这个词的原意为“奴隶”,由此将面色像银子一样纯净的奴隶称作kUmUx t[in,勇敢的奴隶称alp t[gin,吉利的奴隶称作kutluo t[in,后来,这个词为可汗家族所专用。以后这个词又与某些猛禽的名称或者类似的词连用了。例如:qaori t[in——秃鹰特勤,k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辽代的“惕隐”在《突厥语大辞典》面“可汗之弟弟,奴隶”之意。据《蒙古秘史》记载,“赤斤(惕隐)”跟“斡惕”构成“斡惕赤斤”,成为当初蒙古社会上层重要人物名字的词语;表示“主人(守灶人)”之意,即古代蒙古人的继承家产者(守产人)。该词从突厥语演转变到北方民族语言过程中,失去了“奴隶”之意。从13世纪在蒙古社会起到的作用看,“斡惕赤斤”的“斡惕”是单独表示“火(灶火)”的意思,但“斡惕赤斤”则表示“家产”(‘灶’为表示家产的隐义)之意,跟“赤斤”一起表示“守护、继承”家产人的代表名词(现代蒙语读音叫ctgen)。“惕隐”从古代突厥语可汗之幼弟转义到蒙古社会的家产继承人(奴隶之意被抛弃)。可汗幼弟可以继承他们父亲的家产,但统治权在可汗手里,可汗把家产给了自己的子孙。这是突厥语“赤斤(惕隐)”的蒙古社会中的文化含义,在辽代该词则表示重要的官职。“惕隐”是辽朝设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职官之一。王秀芳在《辽代惕隐职官与辽朝“内难”原因初探》中,对辽代惕隐职官设立的背景及其在北面官中的地位、辽代惕隐职官管理职能的变迁、辽代惕隐职官与辽朝的“内难”关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 
  在《辽史》中,“惕隐”作为官职专用名词,出现的次数比较多:“辛巳,始置惕隐,典族属,以皇弟撒剌为之。”“惕隐 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惕隐。亦曰梯里已。知惕隐司事。惕隐都监。”“某国惕隐。亦曰司徒。”“某部司徒。本名惕隐。”等等。下面在《辽史》中出现的165个“惕隐”之词,进行分类研究。 
  一、“惕隐”与“夷离堇”“夷离毕”、大内“惕隐” 
  “惕隐”“夷离堇”都为辽代官号的代表,《辽史》中在不同的句子里“惕隐”“夷离堇”同时出现;“阻卜惕隐曷鲁、夷离堇阿里睹等来朝。”“以曷鲁为迭剌部夷离堇,忽烈为惕隐。”等等。从“太祖即位,为惕隐,改迭剌部夷离金堇”这句话看,“惕隐”和“夷离堇”属于重要官职。例如,“按纪天显元年安端犹为惕隐,时北院夷离堇为斜涅赤”,“神册三年,为惕隐。天显四年,为北院夷离堇”,“以惕隐迭里为南院夷离堇”,等等。从“以皇弟苏为惕隐,康默记为夷离毕”来看,该职位的官员还有皇弟身份,地位很高。还有“以左夷离毕耶律坦为惕隐”,“左夷离毕耶律吐朵为惕隐”,“以惕隐都监萧谟鲁为左夷离毕”,等等,“惕隐”和左“夷离毕”的记载不少,但未发现和右“夷离毕”的记载和它们当中的直接关系。汉人有跟“夷离毕”职位有关的记载,如“左夷离毕旅坟惕隐,汉人行宫都部署耶律敌烈左夷离毕”,但未发现汉人跟“惕隐”与“夷离堇”有关的记载,这也是“惕隐”与“夷离堇”的区别。据《辽史》记载:“以惕隐耶律涤洌为南府宰相,太尉五哥为惕隐……封皇子宗训大内惕隐。”“五哥为惕隐五哥即吴哥,汉名宗训。惕隐即大内惕隐。此与下文封宗训大内惕隐为重出。”这里,“惕隐”与大内“惕隐”区别不太明显。“以皇弟安端为大内惕隐,命攻云州及西南诸部”,“命惕隐安端、前北府宰相萧阿古只等将万骑为先锋”,这里所说的“皇弟安端为大内惕隐”和“惕隐安端”应该是同一个人。“大内惕隐司。掌皇族四帐之政教。大内惕隐”。“大内惕隐司”等于“大内惕隐”。“大内惕隐司”也同“大惕隐司”,如:“大内惕隐司冯校,大内惕隐司即大惕隐司。”“四帐治之以大内惕隐,皆统於大惕隐司。”“知大内惕隐事,大内惕隐都监。”据《辽史》,“命大内惕隐告出师于太祖行宫”,“夜则列骑环守,昼则出兵抄掠,复命大内惕隐耶律朔骨里及赵延寿分兵围守”,“耶律瑶升大内惕隐,大仁靖东京中台省右平章事”“查割折大内惕隐,乙室已帐萧翰乾州节度使”,等等,其“大内惕隐”在上层阶级中有社会功能。“惕隐”与“大王”关系也非常密切,例如:“以惕隐化哥为南院大王。”“以惕隐化哥为南院大王,行军都监老君奴为惕隐。”“以惕隐耶律何鲁扫古为南院大王。”“以惕隐耶律末里为北院大王。”从这里可发现“惕隐”成为南北“大王”的情况。招讨使、宰相、郡王及其他官职的关系:“乾统初,历上京留守、惕隐,复为都点检,改西南面招讨使。”“副点检,拜惕隐,改西北路招讨使。”“以魏国王查葛为惕隐,同知枢密院事萧唐古南府宰相。”“尚父、漆水郡王敌烈复为惕隐。”“以大父帳太尉耶律曷鲁宁为惕隐。”“咸雍初,同知南院枢密使事,为惕隐,出知中京留守事。”除了以上“惕隐”及其他官职的关系之外,该官职负责:“遣惕隐率宗室以下祭其行宫。”“惕隐率皇族奉迎。”“国法不可异施,于是命惕隐苏、枢密使乙辛等更定条制。”“虽知滑哥凶逆,姑示含忍,授以惕隐。”“复结惕隐刘哥及其弟盆都乱,耶律石剌告屋质,屋质遽入奏之,翰等不伏。”等等。 
  二、《辽史》记载的“惕隐”统计 
  在《辽史》中出现了“惕隐”之官号,对它们的统计如下: 
  辽朝军政合一的部族体制是导致惕隐政教职能发挥受限的根本原因。辽朝是一个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游牧少数民族政权,崇尚武力和注重军事是所有马背民族的传统,辽朝也不例外。作为辽朝设立时间最久的职官,惕隐职官的存在,对辽朝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以后的朝代政治制度的设置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利用检索法,统计《辽史》中出现的“惕隐”,对比分析了“夷离堇、夷离毕”关系,以求为辽史有更深的研究。 
  注 释: 
  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34. 
  -巴雅尔.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0.365,95,363. 
  巴·旺吉乐.呼和图力呼尔[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7.155. 
  斯钦朝克图.蒙古语词词典[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358-359. 
  麻赫默徳·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436. 
  王秀芳.辽代惕隐职官与辽朝“内难”原因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3). 
  -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 1534,695,755,724,102,9,964,997,970,19,16, 291,307,243,234,173,181,12,21,707,721,707,708,31,58,114,221,103,161,320,332,1393,1291, 255,213,109,1399,43,863,935,1503,1506. 

上一篇:西辽河流域的史前生产工具 下一篇:不忘初心:新时代实现新任务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章推荐

  • 浅议大数据时代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 经济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