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国家民族的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时期,还是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文化都是所有可能选项之中的最好中介。同样,无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着多么严重的分歧与矛盾,历史虽已无法选择,然而文化终将成为唯一能够缓释乃至于化解这些分歧与矛盾的最好中介。过去的10年间,中国仅对好莱坞就投入了數百亿美元以缔结与好莱坞良好的电影合作关系。事实上,这种合作关系间接地极大影响了整个亚洲电影的泛文化交融与跨文化融合发展。
一、 亚洲电影的泛文化交融传播
(一)亚洲电影泛文化交融传播的中国核心
所谓泛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平凡化表达,换言之,即文化的亲民化表达。这种平凡化与亲民化是文化真正意义上蓬勃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从后现代影视艺术视角而言,泛文化要做到更有效地传播,还应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多元文化与多元表达的交融、调性年轻化与意涵时尚化的交融、人性光辉与人文思维的交融。这种智慧与人性的基于精神愉悦的交融输出,是泛文化交融传播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参照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策略可见,其泛文化内容及发展传播已成为一种国家级秘而不宣的隐性文化战略。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目前来看,整个亚洲的文化现实的实际状况泛文化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亚洲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亚洲有着泛文化表象化排斥的多元性,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所处的关键时期,中国已成为亚洲电影转折与成败的关键。虽然近年来宝莱坞、泰莱坞等风起云涌,然而,亚洲电影的文化体量、文化纵深、文化辐射最为强大的仍非中国莫属。
(二)差异化抉择
人类历史上,世界文化的演化格局可见,所有文明与文化最终都将在强势、主流、高端的文明与文化征服之下,形成一种由主流向边缘化被动滚动的大趋势,亚洲文明与文化亦概莫能外,亚洲文化因此而自有其特殊性。亚洲文明在来自发达程度较高的欧洲征服者的铁蹄践踏与影响之下,早已不再是闭关锁国时代的单纯而纯粹的文明。亚洲所有的文明样式,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以欧洲文明为主导的强势文化的强烈破坏与影响,并由此而衍化成一种亚欧混血式交融后的重组文明。这种文明特殊性为亚洲电影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泛文化课题。从表象观察,以中国导演贾樟柯为代表的70后独立创制民间导演,其影像有着穿透现实直指人心的力量;以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为代表的60后中坚力量,在影视动画等领域均有不俗建树,;以泰国导演纳塔吾·彭皮里亚为代表的80后新生代;在悬疑犯罪等领域卓而不凡;以韩国导演金基德为代表的60后边缘美学代表人物亦个性十足;而以印度导演、演员阿米尔·汗为代表的60后则充斥着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慧与正能量,由此可见,亚洲电影泛文化交融传播面临着差异化的第一重重要抉择。
(三)电影文化中介
面对普罗大众的电影,首先必然是泛文化的,但是,电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与视角,其格局就一定要兼具宏观与微观表达。以中国为例,中国电影的第六代与亚洲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未来发展若合符节,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就是,以中国第六代导演及其创制为核心的中国电影将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栋梁。当然,其中的文化交融将为泛文化交融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条件,进而,亦将成为影响整个泛亚洲的,以电影文化为中介的,透过影视艺术交流与沟通而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文化集合体,由此可见,在泛文化交融传播过程之中,文化本体即是最好的中介。中国不仅在亚洲电影文化崛起与发展的历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更将以其强势崛起的势头,而擘划了远超泛文化交融传播的宏大格局。
目前,亚洲电影普遍存在着娱乐过度与文化不足、娱乐高峰与文化低谷、娱乐至死与文化贫瘠等,这显然是后现代亚洲电影的一种泛文化视域内的此消彼长的现象。相对于后现代急功近利的过度娱乐性而言,娱乐性虽然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强烈的刺激性,但却同时亦具有着局限性,而文化则能够为观众充实思维与精神中,所缺乏的一种永恒的根性灵魂。
二、 亚洲电影的跨文化融合传播
(一)制高点
泛文化交融的泛域同化性,为进一步的跨文化融合奠定了文化基础与文明基质。透过跨文化的宏观观察可见,必须首先站踞在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上,方能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整个世界文化中所研究文化所处的微观位置。在世界文化之中,亚洲文化与中华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却在近现代彻底失去了主动式表达的世界话语权,从而沦落到备受世界强势文明与文化冲击影响的地步,从而渐进性地形成了一种被动性的准多元化文化。而现代中国的巨大优势,不仅在于资本异常雄厚,而且更在于中国潜在的市场极其巨大。数以十亿当量级的市场,几乎能够一举囊括全球市场半数的观众,这样的市场当量与资本当量,使得不仅亚洲电影,而且世界电影都已经完全离不开中国。目前中国的全球电影票房,虽然仅名列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潜在电影市场却何止目前票房数量的10倍。这样的文化格局足以突破任何国家民族限制、地区地域限制。可见,欲实现跨文化融合传播,首先,你的电影文化必须能够站在跨文化融合传播的制高点上,换言之,必须先行拥有强势、主导、文化。[1]
(二)跨文化融合传播的中国核心先天之利
从纯文化视域而言,亚洲地区由于山水近乎封闭式的阻隔,加之地域过于分散广大,因此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文化多样性、文化稳定性三方面的特质均较表现得远比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为强烈,换言之,亚洲地区罕有如欧洲等国家地区的较为统一的一体化文化,反而拥有着世界各大洲最为显著的多元文化。这种多元文化为亚洲电影文化在亚洲的跨文化融合传播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而这一文化难题显然只能透过文化手段、文化途径、文化领域方能得以妥善解决,虽然亚洲各国家地区间的文化差异较大,但中华文化却因其上下五千年的广衍宏传以及华人的星散诸邦,而使得中华文化对亚洲的各个国家与地区均有着广泛且深刻的影响,这就为跨文化融合传播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先天之利。因此,在此基础上打造基于中华文化的影视核心,并以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影视艺术化表达而向整个泛亚洲地区加以广泛传播已是势在必行。中国的武侠片、魔幻片、连续剧、青春片、生活片、戏曲片等均有着强烈的跨文化融合传播的先天之利。
(三)体系建立与归化性表达
在跨文化融合传播过程之中,电影文化始终是所有交流选项之中最好中介,进而终将形成整个跨亚洲区域的以电影文化作为中介的,由影视艺术紧密合作集结而成的文化艺术综合体。而如果将其上升到人性的高度,那么,全球只有一个真正的形而上价值系统,并且,无论是何种异文化最终都将在人性这一最高价值系统下殊途同归,亦即不同审美格局下的共同的艺术审美享受终将形成跨文化的大融合、大传播、大发展。例如,李小龙、陈冲、尊龙、周润发等明星远赴好莱坞的发展,即为中国的跨文化融合传播踏出了先行者的步伐。再比如,在国内大热大火的《战狼2》一片,即在掀起中国国内爱国主义热潮的同时,亦以其强烈的跨文化融合传播,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基于跨文化表达的高潮。尤其是影片中国际主义的大爱擎天,更是为其赢得了泛亚洲地区的强烈认同。这种远超狭义爱国主义界限的国际主义表达,为亚洲电影的泛文化交融与跨文化融合式的传播带来了 一种更加形而上的影视艺术表达范式,从而形成了一种隐性的跨文化融合传播的归化性。[2]
三、 亚洲电影文化发展策略
(一)亚洲电影泛文化与跨文化发展的元动力
跨文化融合的跨域归化性,与泛文化交融的泛域同化性,共同为亚洲电影文化发展,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相依且并重的多元一体化的深度融合的架构格局。我们从跨文化发展传播的双维度理论可见,异文化之间的共通、共同、共性意义时空之中,潜移默化地存在着种种共赢的可能性,因此,透过这些共赢因子实现跨文化的整合策略,才是文化之间共荣、共生、共同进步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归化性与同化性二者,则已经成为最终助力亚洲文化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共赢因子。大而言之的地球村,小而言之的亚洲村,其中的每一种文化都自有其发展曲线,这既与社会背景相关,亦与受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社会整体文化相关,从中抽取出以文化为模因的共赢因子,则可以协同文化一起发展成为文化泛域与文化跨域发展的元动力。唯有这种元动力才是驱策整个亚洲电影在泛域基础上跨域,在跨域基础上深度融合的关键,进而将成为实现整个亚洲电影文化,基于这种同化归化深度融合的文化自觉的一种意识摆渡,并将为亚洲电影文化的多元一体化融汇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宏伟契机。[3]
(二)深度融合
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近年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关键软实力指标,尤其是亚洲各国更是竞相推行其各自的文化砥砺政策,最卓有成效的文化砥砺政策,显然非韩国莫属,其文化创制的蓬勃发展勢头,为亚洲电影发展带来了可以师法的经典韩流范式;而宝莱坞与泰莱坞的相继崛起亦成为各自发展文化的里程碑。在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电影由作为一种被观察、被猎奇、被观赏等被动性文化,正在实现其快速的升华与嬗变,正在成为一种引领世界未来文化潮流的更具主导性、主动性、主体性的电影文化体系架构。诚然,亚洲电影文化发展是一种综合的概念,既包含着对现实的批评与叛逆,又包含着对个性思想的追索与成长,同时,更包含着对生活与情感的张力与释放,这些最终引领亚洲电影文化由内敛走向内涵,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禁锢走向自由。真正意义上的泛文化交融与跨文化融合,其本质所在恰恰在于由爱国主义而国际主义的自主觉醒,这种自主觉醒基于根基牢固的举国认同的爱国主义泛文化交融,由此方能达成跨文化的融合认同的国际主义觉醒。[4]
(三)亚洲电影文化发展策略
在解决了亚洲电影文化发展的元动力与泛域和跨域深度融合这两大问题之后,亚洲电影文化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已转而成为一种具象化的围绕着产业格局擘划、国际合作集成、市场切换与切入等问题的具体操作。亚洲本身即已具足原本阻碍着一体化发展的强烈多元化特质,由此,则成为一种多元化的异彩纷呈的强大的文化个性化优势。而亚洲各国之间文化的优势交流与碰撞,则能够为亚洲电影文化的快速起飞带来不可或缺的文化刺激、文化加速、文化燃情、文化升华等必要准备,进而由此实现更加宏大视域内的大融合、大发展、大突破、大腾飞。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个性文化而言,亚洲诸国的文化,显然抽取其共性即能够看到其本质上的普世文化,这种普世文化的特质为亚洲电影文化的深度融合式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多元融合式发展的伟大契机。亚洲电影泛文化交融传播的同化性与跨文化融合传播的归化性,二者最终将在深度融合之下,形成一种亚洲电影文化发展在多元际汇、多元交汇、多元融汇的更加深度的融合性、一体性、同一性基质上的更加蓬勃的发展。[5]
结语
研究亚洲电影文化发展,首先离不开文化格局的国家民族限制、地区地域限制、甚至洲际洲域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在电影文化的无极化发展面前,终将被文化传播的力量所一一击破。因为,文化传播的力量在未来的世纪必将势不可挡。亚洲电影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从宏观与微观,还是从国际与洲际,亦或是从泛域与跨域而言,都以其泛文化交融的泛域同化性,为进一步的跨文化融合的跨域归化奠定了文化基础与文明基质。在亚洲电影文化之中,中国这一文明核心与文化核心,不仅有着经济上无可匹敌的强势之利,而且更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广衍宏传的文化强势之利,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电影文化发展的体系、脉络、格局已是呼之欲出。
参考文献:
[1]何欣.英语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国际理解教育——以英美电影中的西方时间价值观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58-60.
[2]袁星洁,向志强.跨文化传播双维度理论中的整合策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143-148.
[3]本刊.亚洲电影博览会(CineAsia2017)专题报道[J].现代电影技术,2018(1):61-62.
[4]胡陶然.一场关于青春的考试——电影《天才枪手》素材赏析[J].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7(12):56-59.
[5]高力.电影批评的整体失落——电影泛文化批评本质透视[J].学术动态,2005(3):28-32.
上一篇:传承与超越—沟口健二影片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中国纪录片国际化传播困境与策略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后现代亚洲电影文化发展的泛域与跨域深度融合
2018-05-16 来源:电影评介 作者:李帅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