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美国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科技水平,在全球实施以“贸易保护主义”和“再工业化”为核心的逆全球化战略,逆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中国需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决胜突围逆全球化暗流。
【关键词】逆全球化 贸易保护 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脆弱,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毋庸置疑,在逆全球化环境下,我国与欧美等国的博弈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只有综合研判,做好战略规划,才能挺起自由贸易的大旗,反对逆全球化发展势头,引领互利合作的世界发展潮流。
逆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背道而驰,给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自由贸易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逆全球化阻碍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推行,让区域金融投资呈现出破碎化、零散化状态,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势力明显抬头,各种各样的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干预了自由贸易,使贸易争端频发,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尤其对制造业发展正值上升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严重的经济打击。
其次,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经济贸易风险提高。近几年,一些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其制定的投资、监管、社保等政策中带有明显的逆全球化趋势,尤其是对移民问题的严格限制,对金融投资行为的严格管控,使资金的流动性受阻,投资行为需要承担更高的政治风险,不少投资者选择转变投资方向,甚至撤出前期的资金投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再次,部分国家保守化倾向加重,国家对经济干预增加。新时期逆全球化势头具有极强的政治推力,是部分国家政治力量争斗的结果。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政治力量影响经济,对国内的资本进行相应控制,并做出影响企业自由流动、干预市场资源配置等行为,对国家经济实现管制,加剧逆全球化发展趋势。
最后,参加国际合作意愿减退。进入新时期,诸多国家极右势力抬头,国家之间的合作意愿开始退减,部分集团内部利益的博弈加剧,彼此之间的政治斗争进入白热化,并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构成威胁,也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复杂的国际外交环境。
逆全球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增加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风险。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对外经济面临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提高国际投资、国际贸易风险,增加了世界经济体制运行的诸多不确定性。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国为稳定本国经济,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制定不利于我国商品出口的贸易政策,导致我国在与世界经济接轨时付出高额成本,并承担较高的经济风险。同时,在欧美逆全球化政策面前,我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交往遭遇阻碍,贸易摩擦频发,增加了相应的贸易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资源合理分配。逆全球化的表现之一,就是部分国家对市场经济强制干预,此种行为势必对市场资源配置造成破坏。欧美等国采取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对自由市场持不信任态度,无形中加剧了世界经济体制矛盾。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有较多资源,当欧美国家退为保守立场,国际约束机制逐渐减弱,我国资源的分配也将受到相应的影响。
冲击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国家之间的政治较量明显增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歧更是难以调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逆全球化趋势下,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发展崛起心存不安,从政治和经济上对我国进行战略压制,力图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面对逆全球化趋势,经济层面的矛盾可能上升到政治层面,加剧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我国应对逆全球化的合理对策
首先,扩大内需,减轻对外经济依赖程度。面对逆全球化迅猛势头,我国应从主观出发,积极扩大内需,减轻对外依赖程度。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脆弱,我国要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一是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货币作用,利用积极的税收政策和经济杠杆,致力于解决内需不足矛盾;二是要化解贫困问题,提高社会保障的基本水平,减轻社会公众后顾之忧,切实提高社会公众薪酬,让社会公众具有消费能力,以此带动内需;三是我国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比如假日经济、降低消费税率、扩展农村市场等,以此刺激消费增长;四是要完善分配制度,确保降低社会公众的贫富差距,要注重好公平效率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让社会关系更加融洽。
其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互联网科技、新媒体、智能科技引领发展大潮的今天,得科技者,得天下。我国应以先进技术作为发展动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我国应更多关注高科技产业,以科技带动发展创新,助力各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绝对竞争力,从而打破逆全球化对我国的束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红利不断消失,我国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注重对先进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对技术型企业的扶持,要把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作为突破口,鼓励和扶持企业开拓创新,特别鼓励那些具有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制造能力的中小企业强起来,将“中国制造”升级成为“中国创造”。要以产品文化、产品质量、产品技术为核心,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我国生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优势,从而提高中国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用实力打破逆全球化对我国的封锁和限制。
最后,加强贸易合作,构建自由贸易区。新时期逆全球化趋势主要由政治因素主导,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经济手段谋求政治利益,为抵抗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封锁,我国要注重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快与日本、韩国的贸易协定谈判,注重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重新寻找贸易突破口。一要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鉴于我国与欧盟等国签订有投资协议,应在协议内推进区域合作全面开展,并构建亚太自贸区,确定我国在亚洲区域的贸易主导地位,防止贸易合作陷入被动。二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有效抵御逆全球化势头的关键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借助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既能促进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还能够对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帮助,增加贸易互通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即便欧美等发达国家以逆全球化的方式阻碍我国经贸顺利发展,我国也要积极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开辟新的贸易合作关系。三要构建绿色经济增长点。随着世界资源、能源的不断减少,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面对逆全球化的势头,我国应重点发展绿色经济,让绿色经济为我国注入持续增长的新动力,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回收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分别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许源源、张潇:《逆全球化趋势下的合作治理:影响、演变与中国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12期。
上一篇: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下一篇:学好用好党章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