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2018-05-14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黄 玥 王云峰

【摘要】当前我国生产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期,部分现有模式背离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诱发了一定的资源生态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充分借助政府职能来对生产企业与市场流通渠道进行监管与定期调控,以期促进绿色开发生产、消费利用以及生态修复。

【关键词】生态建设  绿色发展  机制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构科学、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链,突出扶持清洁能源企业”,强调了能源结构改革、安全和生态文明在推动绿色生态发展方面的建设性意义。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要以及自然资源调控这三方面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无疑是新一轮产能变革中的指导性思想,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安全观、推动市场经济消费链变革以及打造能源清洁、产能高效的生态发展体系提供了鲜明指向,并促使公民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及现实意义。

绿色发展是一种建立在传统生态建设理念上的全新模式,此理念旨在将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负荷进行合理分配和指向性调整,从效率、可行性、可持续度以及精简节约的角度来综合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大体来讲,绿色发展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建设导向。绿色发展理念以“自然共生”为发展起点,通过建构绿色创新技术和新型保障制度来改善区域性污染和生态损伤;第二,通过生态修复以期实现生态盈余。以实现污染有效控制、生态建设体制更为健全、资源高效利用为发展目标,切实保障生态安全;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方针不动摇。着力借助生态发展成果来增进人民福祉,推动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效益的统筹发展;第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可持续化。推动建构完善的环保意识、示范区域以及特色产业来创建更为系统、规范的制度理念,优化社会发展风气并指明完善方向。

“绿色发展”理念能不但解决生态恶化问题、能源需求困境,还能增进公民福祉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应对严峻的发展现状做出的针对性制度方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化基底,为新时期的发展指导思想添加了更为有益的成分。

首先,以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生态恶化问题。绿色发展模式对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容量评估,力争与生态资源承载力相适应,来限制人类社会的过度开发。化肥农药类生物制剂、自然地质状态损坏以及气候变化都应该纳入模式发展路径中,力争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损害。

其次,以绿色发展理念解决能源需求困境。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长期实行,加剧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地域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与常规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对国内现有的经济发展体系、劳动力配置以及生产成本都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最后,以绿色发展理念增进公民福祉。与传统的“大范围撒网”型的生态发展模式相比,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精细化管理、公民参与程度以及社会层面覆盖广度,扎实提高社会发展实效,促进社会团体或个人的绿色生产和消费观念的形成。

“绿色发展”理念落地面临的现实阻碍

在当前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内外规划共识,为社会企业以及特色地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对淘汰落后产能以及生态文明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的发展理念以及相关政策还处于未定型状态,难以全面覆盖各类型的生态问题,发展阻碍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地域相关部门职责模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着力推进传统生态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的转变,主张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并根据各地域发展特色,实行“简政放权”的整体管理模式。然而,部分地区尚未完成部门职能转变工作,在权力落实、职责分配以及实况考核方面欠缺协调性,缺乏执行力强、针对性明显、反馈机制全面的政策法规来约束重污染生产单位,职能人员对当前规章制度缺乏明确认知或对内容任意扭曲,出现执法不受监督、监管滞后以及任意施权的恶性现象,阻碍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全面推行。

二是经济市场欠缺绿色化管理。经济市场作为绿色产业链最为密集的发展领域,其涉及到的绿色产品种类、交易方式以及生产供应链均对社会资源利用与生产方式有一定的指向意义。从现有发展模式上看,部分流动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伪绿色产品”,缺乏规范的认证机构、商标标识以及原材料明细表,监管部门难以执行明确严格有效的规范标准,对公民消费健康构成了威胁的同时也诱导其认知理念出现偏离。

三是绿色生产技术尚未成熟,缺乏应用广泛性与实践性。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全面推进需要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技术研发和施行体系,政府部分部门对各行业中“领头企业”扶持力度不足,欠缺有效机制来促进核心生产单位建构新型生产技术,未能有效形成大规模、技术体系完善以及研发能力成熟的绿色生产链,导致部分单位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效益规模受到了限制,阻碍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全方位施行。

“绿色发展”模式如何全面推进

倡导清洁能源产业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体系。“一带一路”体系作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旨在打造高站位、多层次、多维度的国际联结系统,以此来推进沿线各国多元可持续发展。此交流体系的建成有效吸纳了国内外领头产业、银行等机构进行投资与信息技术交流,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清洁能源产业加入到体系建设中来,不断汲取有益的能源管理经验并完善信息监测机制,以此来实现新型产能企业与国内外多维领域的有效对接。

优化资源调控与环境监管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色发展模式需要以完整的监管与调控体系作为支撑,要在“简政放权”的同时统筹兼顾各地区发展实况与环境管理方面的差异,避免权力无效流失或监管落实难等情况的发生。

加快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变,构建“绿色消费市场”。要定期对企业所售商品的绿色使用标识进行真伪鉴别,分别制定针对常规产品和特殊产品的标识类型,并争取做到检验流程的系统化和检验结果的透明化,加强部门监督及市场商品监管,制定严格的制度法规来惩治非法使用或盗窃绿色产品商标的企业或个人。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传统生态发展模式的全面革新,统筹考虑了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实现物质资源减量化与重复利用化为基准,对原有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当前我国生产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期,部分现有模式背离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诱发了一定的资源生态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充分借助政府宏观职能来对生产企业与市场流通渠道进行监管与定期调控,以期促进绿色开发生产、消费利用以及生态修复。

(作者分别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秦书生、胡楠:《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②朱冬琦:《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当代实践探究》,《南方农业》,2017年第5期。


上一篇:绿色食品产业如何跨越发展瓶颈 下一篇:逆全球化来袭,中国如何突围
相关文章推荐

  •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家庭代际学习研究
  • 教与学之间:课程概念的变迁与发展
  •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方向初探
  • 虚拟化技术在实训室应用中的研究
  •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 论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与建议
  • 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 药品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 “读城”·读书与教学
  • 独立学院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 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本科教育的影响
  •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实现
  • 新型国际关系解析:基础、理念与特征
  • 斯宾诺莎的国际关系思想探析
  • 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与途径
  • 试论人民观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