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激发人才活力 推进乡村振兴


2018-05-1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高 琦

【摘要】人才有活力,社会有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应将人才培育置于关键地位,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需建立以本土人才内部塑造与外部人才吸纳引进相结合的双重人才动力机制,使美丽乡村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精英人才聚集城市的局面使农村地区人才短缺,且农村本土的精英分子不断向城市流动,也造成了农村内部人才的流失。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聚揽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活力得到释放,是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

“人”的要素应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任何时代都需要人才,尤其是在当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的瓶颈,必须要首先解决人才保障问题。从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来看,传统农业对新兴人才需求较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的农耕文明已经将农业生产技术融入到了农民的血液之中,人与工具的融合加之地方部门的技术指导,使传统农业技术已经普及,对高精尖人才无法形成广泛需求。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化生产、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化种植以及农产品创新、网络营销等发展现状,对资金、技术与人才产生了庞大的需求。

人才队伍稳固是实现农村稳、农业兴的重要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对农村地区着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引领。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表明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是创业创新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大厦。因此,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建立稳固的人才队伍。激发人才的无限活力,使外部人才因发展机遇而走进乡村,使内部人才因心怀乡情而留在乡村。激励天下人才在广阔的农村沃土大显身手、尽展才华,使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开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从而以人才为牵引,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将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及产业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重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打造勤奋求实的创业团队

农村潜在人才资源需全面激活。田间地头是农村本土人才的“练兵场”,在这一庞大的场域中埋藏着无数可塑性人才。需全面提升基层部门的人才意识,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和政策倾斜。努力在基层发现、磨练和重用人才,将农村打造成为“孵化”人才的基地,打造农村本土的创业“头雁”。面向乡村精英、回乡大学生以及乡村技术能手等人才,全面开放发展机会,让本土人才立足当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乡村振兴的核心成果是农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体,而与此同时,农民也是贡献乡村振兴的关键主体。发挥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园符合客观规律和基本道德秩序。尽管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大量的政策、资金、外来人才等资源,但农村本地内生发展动力不容小觑。不断依靠让农民“有奔头”的产业建设与新型技能教育培训,激活潜在的本土人才资源,使农民追求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全面发掘出来。努力培养出一批懂经营、懂网络、能创新的优秀人才,构建一支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农民创业团队。

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出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需依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明晰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思路、政策条件、资源优势、潜在风险及未来前景,在脱贫攻坚、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进行政策宣传,为全面营造人才活力迸发的氛围创造舆论条件。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广泛集结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机构以及电商平台等力量,共同构建教育培训资源输送体系,为挖掘和发展本土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激发人才活力应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留住人才。相较于城市空间而言,以往农村发展机会较少,人才用武之地匮乏,因此乡村人才“走出去”往往“回不来”。在旧的观念中,外出求学回乡创业的学子被视为“大材小用”,关键在于农业生产被刻板地打上了“缺少发展空间”的认知烙印。目前,农民并没有被完全视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创业人才对在农村开辟事业并不乐观。城市健全的公共设施、完善的服务及发展机会使人才向城市加速流动,农村地区的精华人力资源被城市“吸走”,农村人才“回流”较难实现。因此,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着力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尽快缩减城乡差距,为农村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人才因农村发展前景与机遇关注农村、留在农村。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教育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现实“短板”,人才活力难以激发出来。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增强农村人才内生能力。其一,需紧扣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在广泛的农村地区发展职业技能型教育,精准定位农村贫困群体,增强贫困人口立足乡村、就业创业的能力,进一步缓解农村人力资源压力。其二,努力发展农村大众化教育,组建优秀的职业教育队伍。开展现代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瞄准农村发展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努力培养优秀的“职业农民”,针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全力以赴发展义务教育,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奠定扎实的教育基础,发挥出教育“助推器”的关键作用。

使人才“自愿来”“不愿走”

优化条件继续推进人才“引进来”策略。以往由于农村生活单调、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待遇不高等原因,城市人才不愿到乡村就职。另有部分人员为增添履历的丰富性,将乡村作为“跳板”,真心留在农村的外来人才较少。那么如何才能使外部人才“自愿来”,甚至是“不请自来”?关键在于优化人才引进条件,依靠真实看得见的发展机会与城市“抢人才”。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农村企业发展,采取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政策牵引等方式,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人才流动的便捷性,缩减地域生活、消费、娱乐、学习等差距,增强外部人才对美丽乡村的认同度和接纳度。

依靠政策支持努力留住人才。各地应增强人才包容性,秉持欢迎人才、信赖人才、精选人才的原则,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搭建成熟、健全的共建共治共享人才机制,改进和优化农村人才引进专项机制,在引进人才相关的创业扶持、特殊补贴、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以及配偶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提供定期进修学习机会,选派优秀人才外出留学深造,扎实做好“筑巢引凤”的人才引进工作。使社会各界人才关注乡村振兴,努力参与推动乡村发展的进程,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间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价值的统一。要增强人才包容度,吸引一批目标市场地的跨文化人才,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人才培养全面与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战略目标融合起来,提升农村核心人才储备,从而激活人才的无限活力建设新时代的大美乡村。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李秋红、田世野:《农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4期。

②王立胜、刘岳:《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遵循》,《红旗文稿》,2018年第3期。


上一篇:完善导向标识给“大城市病”减压 下一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失衡与调适
相关文章推荐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改善方法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
  • 论文发表参考: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
  • 论文发表参考:论师资建设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
  •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精准化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
  •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合理性
  • 基于课堂舞台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声乐课一体化
  • 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 多措并举激发农村旅游经济活力
  • 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 管理型财会人才就业现状与培养研究
  •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
  • 以基层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