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质教育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了契机,然而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较深,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的实现既要抓住城乡一体化进程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积极组建城乡联合体,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共享教育资源。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教育资源 均衡配置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资源的一体化是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重要途径。通过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发挥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不可分割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契机,与此同时,城乡教育资源的一体化反过来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一是城乡一体化为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创造了契机。首先,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其中也包括对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政府财政投入是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教育部门近几年通过的撤并农村地区中小学来提升农村与城镇教育一体化步伐,让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能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其次,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了教师资源的城乡流动。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对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实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同时也在不断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服务。再次,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课程资源优劣直接决定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逐渐改善,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打破地域条件的限制,为城乡共享课程资源提供了平台。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为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动力。首先,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就是要通过构建和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基础之上,畅通城乡教育资源流通渠道,消除城乡之间地域与户籍方面的不公平因素,有效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分配,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其次,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正面临诸多挑战
教师资源投入不足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由于农村与城镇之间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直接造成城乡教师在资源分配和生活质量上出现差距,大多教师更愿意到城镇工作生活。从教育资源投入看,城镇地区能够获得更多优秀教师资源,而农村地区能够获得的教师资源有限,特别是在人事管理、教师编制、职称晋级等方面农村教师没有比较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师职业培训层面,农村地区教师能够获得培训机会较少,在教师奖励层面,农村教师在比较竞争中也不占优势,这对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极为不利。
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门、教师、学生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在课程资源研发和推广上,各个课程资源开发主体联系较少,更多是从各自领域出发,研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由于缺乏协同整合,往往只适合某一地域,很难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亟需打破传统校园、课堂和教学限制,不断拓展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空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并且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利用不足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网络化教育资源需要通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才能实现,但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很难对农村网络教育工程投入达成一致,导致农村网络教育开展要远远滞后于城镇地区,加之,当前各地网络化教育都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各自落实,缺乏统一标准,最终导致农村地区网络化教育标准不一,很多网络课程很难在农村地区普及,进而增加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难度。
根据农村环境的变化情况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农村环境的变化情况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中的不平衡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做好指导、分配和协调等工作,为优化教师队伍、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以政府为主导,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地方政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织者,对于调整和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具体工作有序落实,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按照政府统一安排并结合各地区实际,加强农村地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地方政府还要结合本地区农村学生分布特点,将农村中小学布局到更加合理的城镇,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而不是一味地将中小学都安排在县城中心,具体应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减低学生家庭负担为主要考量,科学布局。
在财政资源投入方面,应该按照国家政策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特别是教育事业经费比例,同时,在财政资源投入、分配和落实过程中加强监督指导,确保财政资金能够优先落实教育事业领域。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应该采取多项措施防止农村教师资源流失,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相关福利,同时要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激励,从而确保这部分教师能够扎根农村。在课程资源配置方面,应坚持科学、开放和共享原则,进一步提升课程资源的网络化水平。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支持农村地区课程资源改革,将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入到农村教育之中,构建一体化课程资源的整体框架。
第二,以联合为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的实现要破解农村学校薄弱问题,提升其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此,应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作用,如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的“联校制”“集团化”“协作区”等办学形式,通过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对我国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现状来说,组建帮扶联合体更有助于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成都为例,实施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反哺和带动作用,为农村学校输送优质资源,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如,上海市实施的城郊接合部学校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计划等,都是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的有益探索。
总之,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资源的一体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在政策上要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等;同时,还应不断探索城乡联合的办学形式,加大城市学校对农村地区学校的帮扶力度,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张亚星、梁文艳:《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能力城乡差异研究——兼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
②张胜利、丁娟等:《城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模式探析——上海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及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4期。
上一篇:突发事件舆情回应的“时度效” 下一篇:青年网络道德的失范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