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体系;党内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3-0010-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健全防治腐败的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15CDJ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钟宪章(1980-),男,辽宁本溪人,博士,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理论。政党的政治建设是指政党为确保性质宗旨,围绕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路线进行的自身建设,直接影响着政党的领导地位,也是体现政党在政治上成熟程度的根本性建设。政党自产生之时起,其自身就带有政治属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这种带有鲜明阶级性的政党来说,更是如此。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推进政治建设,不仅是保持党生机活力的一大法宝,更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首要的根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讲政治,不仅仅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还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1]194。
一、价值论: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价值意蕴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和传统。习近平一再强调的“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凸显了对新时代执政党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回应。
(一)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和独特优势
1.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基本原则。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首先要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政治问题对活跃的革命者来说是“首要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就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性做了详细的论述,不仅指出了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立场、“国际联合和团结”的政治策略,而且还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政治口号[3]19-27。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总结革命和党的建设经验教训,提出了“加强党在无产阶级运动中领导作用”的政治纪律、“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纲领、“有原则团结,区分两种人”的政治斗争原则以及领导干部“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能力,还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能力[3]32-38。这些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树立了鲜明的讲政治的原则。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的新阶段也强调讲政治。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4]在《怎么办?》中,列宁不仅在与政治上、理论上陷入右倾机会主义泥潭的第二国际及其在俄国的代理人经济派展开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指导地位,树立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为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还提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克服分散落后,各自为政状态”的政治纪律,并且还论述了“建立革命家组织政治领袖核心”、无产阶级“必须把政治斗争放在首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到工人头脑中去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等光辉思想[3]68-82。在《进一步,退两步》中,面对马尔托夫等人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破坏党内斗争原则、肆无忌惮进行分裂党的活动等行为,列宁不仅提出了“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党内矛盾”的党内政治斗争原则、“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切组织的领导者”的政治纪律,而且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集中制原则这一政治优势对党的意志统一、纪律统一和行动统一的重要作用,为组织上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的论述,更是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策略基础。党执政以后,列宁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的政治原则、“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政治任务、提高党员入党条件的政治标准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的内容[3]103-106。
由此可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建党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都做了重要论述。他们把政治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之一,把讲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
2.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非常强调讲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我们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作为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讲政治成为提高黨的凝聚力、战斗力的保障。在古田会议上,针对当时红军中 “军事与政治对立起来”“军事好政治自然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好”等错误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强调,红军不是一个简单的、旧式军队的武装集团,而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要采取教育、说服的方法“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要通过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并将“政治观念上没有错误”作为新党员入党的一条标准[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讲政治仍然被摆在重要位置。毛泽东一再提醒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求所有的省、市、地级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要奋发努力成为精通政治的专家。此后,他还提出了“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著名论断[6]。改革开放时期,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讲政治,强调要积极恢复和扩大讲政治的传统和优势,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为加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他主持修订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为党内生活的政治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他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和处理问题:“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我们党的威力就大多了。”[7]由此可见,党自成立以来96年的伟大历程中,始终把讲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一以贯之的要求和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所说“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
3.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于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前进,与一以贯之地坚持讲政治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光靠物质条件”,是不可能胜利的。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坚定信念,也就有了铁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所以,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一方面,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正是因为我们党有这个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才叫共产党,我们党才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另一方面,作为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所在。而组织严密、纪律严明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否则党的团结統一就是句空话。相对来说,尽管西方政党也会面对讲政治这个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讲政治,但是无疑谁也没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讲政治有如此这般重视程度。所以,很多西方政党相比于中国共产党是相对松散的团体,始终无法形成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具有意志统一、纪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的政治优势。由于讲政治,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实现全党意志的统一、力量的凝聚,才拥有坚强的组织体系和忠诚的党员队伍,党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总之,中国共产党是靠讲政治起家的,也是靠讲政治不断发展壮大的,更是靠讲政治获得了其他政党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现实诸多挑战的必然需要
1.历史维度:实现历史使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8]。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揭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发展经济也一定要讲政治。如果不从政治的视角和高度去观察、分析、处理经济问题,那么经济就可能走“弯路”,甚至走向“邪路”。苏联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和我国“文革”十年动乱都充分说明了政治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如果说苏东剧变是政治经济原因兼而有之,那么,我国的十年动乱和经济倒退却恰恰是政治路线的偏移。因此,马克思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即使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也不能忽略讲政治,否则必然出问题。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攻坚阶段,处在民族复兴的重要节点上,要带领全体党员、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国梦,全党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坚守政治理想、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现实维度:管党治党和惩治腐败的需要。近年来腐败现象高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领导干部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淡化以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破戒。随着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和考核体系的偏向,党内部分同志产生了讲政治不那么重要了的错觉,讲政治的意识、坚定性和自觉性都有所降低了。近年来的大量典型案例表明,许多领导干部违法犯罪、腐化堕落,往往源于政治上的“破法”“破纪”“破戒”。他们有的丧失政治信念,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有的缺失政治责任,看到问题不批评,遇到坏事不亮剑,面对矛盾推诿扯皮;有的缺失政治意识,重局部、轻大局,重个体利益、轻整体利益;不守政治规矩,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更有甚者,在十八大后仍不收手不收敛。这些现象和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党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引起全党高度警惕。中国共产党要建立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3.意识形态维度: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需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在我国不断泛起,引起人们关注。这些错误思潮往往有明确的政治诉求。主要表现在:第一,竭力否定党的领导地位以及执政合法性,否定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各项成就。第二,否定党的历史,丑化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解构人民的理想信念。第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第四,竭力美化西式民主和价值观。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错误思潮的传播泛滥,实质上是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展开的一场关系到政权存亡的政治斗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性。
二、本体论: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逻辑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1]49。而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一)筑牢基础: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信仰
政治是本,信念如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政治意识是指一个政党的成员和组织基于政党的属性和活动而具备的根本的政治性的心理认知与情感认同。而鲜明的政治意识源于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指一个人或政党组织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设计与追求,是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预见、设想和规划。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共产党员丧志政治信仰就会精神上缺“钙”,而一个国家、民族、政党,丧失信仰,就会模糊奋斗目标、迷失前进方向,失去凝聚力,走向自我瓦解。政治意识、政治信仰两者共同构成政治治党话语体系的基础。作为自觉的政治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不仅通过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对人们的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而且通过对人的政治活动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渗透,构成支配人的政治活动的内在精神力量。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构成政治系统的基础和环境,是政治的隐性结构,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驱动和指导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面貌,促进或制约政治发展。从历史上看,凡是党内政治意识强、政治信仰坚定的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政治意识一旦薄弱、政治信仰一旦松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这根弦永远不能松,要牢牢记在心上、扛在肩上、 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是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前提。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信仰就是要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信仰不变、立场不移,确保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把信念坚定排在好干部五个标准的首位。只有信念坚定,才能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的干部,才能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承担起组织赋予的使命,更好地带领团队完成重任。
(二)基本要求:坚实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
政治定力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执着信念和道德操守。而政治能力是指政治行为主体以某种方式影响政治决策的程度和可能性。坚实政治定力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要求和操守,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基石,而提升政治能力则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义,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坚实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两者共同构成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是“补钙”良方。讲政治不仅有个政治态度还有个政治能力的问题。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深深根植于党的指导思想、最高理想、根本宗旨之中,维护着党的立党之本。只有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才能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益所俘,在实现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才智。另一方面,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是党性修养的基石。黨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尖锐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以往更为繁重、紧迫。习近平指出,“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考验、忠诚度的检验,在这一点上不坚定,很多问题就会慢慢衍生出来。党员干部要将国法、党纪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作为自己从政之律、工作之纲、人生之镜,要从党性品格修起,坚持把党的原则放在首位、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性原则的人和事做斗争,真正把坚持党性原则立起来。这样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行有所止。
(三)环境要素:培育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
政治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的总和,对于政党精神的培育、政党品格的锻造、政党力量的凝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政治生态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政治习性以及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党内政治文化包括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蕴和滋养 , 共同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和体系。而党内政治生态则是党的组织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一旦被破坏,就会逐步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力量,影响党的权威,进而脱离群众,最终导致党的衰败。培育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重塑党员的精神世界。培育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要把建设共产党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滋养和动力作为根本目标。某种意义上讲,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整合的过程,是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心理反映和精神积淀。第二,可以确立党内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政党软实力和软环境的载体。培育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构建先进的党内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政治文化。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了培育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坚持两手抓的做法。一手抓弘扬正能量,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尽快确立党内稳定的核心价值观,构筑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和制高点;一手抓抵制负能量,与错误政治理念作斗争,坚决破除和抵制一些落后的腐朽政治理念与西方的欺骗性政治理念。
(四)制度保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政治纪律是指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立场、言论和行为方面的约束、规范和必须遵守的规则。而政治规矩则是指一些未明文列入且不成文的纪律,是刚性纪律的组成部分。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是有着严密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党。在艰苦革命、艰难建设和艰巨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严明的纪律,为党顺利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巩固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可靠保证。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出发,论述了严肃党纪对于管党治党的重要意义。第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曾指出,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教育,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使全党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第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仅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基于现实的严峻挑战。我们党是一个拥有 8900 多万党员的大党,在新时代面临长期执政和管党治党的考验异常严峻。打铁还要自身硬,经受严峻考验,化解巨大风险,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始终不能松。近年来的大量典型案例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都是源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破戒。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诸多概念范畴不是彼此孤立存在,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从概念定位和逻辑关系看,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坚实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方向,培育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素,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保证。这些政治理念、范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了全面、系统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理论体系。
三、方法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载体和根本方法
(一)首要任务: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通过全国各地450多万个党组织的力量和优势,把8900多万党员个体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13亿人民带动起来、团结起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第一,全体党员和干部要把党中央制定的政策,作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第二,全党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关键是要做到“三看齐”,向核心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第三,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尤其是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这一根本问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重大问题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即不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不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根本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严格执行新《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在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话语体系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链接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的主题和主线。在十八大刚闭幕时,他就指出:“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之后,他反复思考“我们党有什么法宝可以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这一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党内政治生活“是其中很重要的法宝”,是党建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它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载体、净化机制和核心要素,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金钥匙”、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正如习近平所言,“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党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强身健体”,就能“让党内关系全面回归正常化、纯洁化”。“事实表明,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新《准则》,从制度上准确地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因此,要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等现象。
(三)重要抓手:增强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增强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员干部政治修养和能力上的关键着力点。“为官避事生平耻。”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其有没有担当精神。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更是检验和衡量其政治操守、政治品格以及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如何,还是党的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 党执政的条件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风险和挑战, 全党同志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广大领导干部要敢想、敢干、敢当,做时代的劲草、真金。增强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既要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政治担当,攻坚克难、敢闯敢拼的改革担当,还要有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夙夜在公、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吕增奎.马克思、恩格斯与政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66-80.
[3]卢先福,赵云献.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4]列宁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89∶108.
[5]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79-90.
[6]编写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09.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
[8]列宁选集(第4卷)[M]. 人民出版社,1995∶407. 上一篇:法治思维视域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析 下一篇: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