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抗联精神在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富高校德育教育内涵,培养大学生历史文化素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抗联精神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从抗联精神的价值内涵、利用的方式,运用的途径角度探究这一精神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抗联精神;高校;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1 — 0038 — 03
抗联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抗联精神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抗战历史,对于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锤炼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抗联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东北各族人民虽然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奴役和统治下,可是他们并没有在日寇的淫威下屈服。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指引东北各族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道抗击日寇的钢铁长城。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联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悲壮、最光辉的英雄历史诗篇!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长河中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抗联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所包括的最主要的精神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敢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的精神;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勇于献身的英勇战斗的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恶劣生活,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精神;无畏于牺牲生命,忠贞报国,勇赴国难,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舍身报国的精神。把东北抗联优秀的文化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对抗联精神这些内涵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国内外学术界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内一些学者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现实,围绕抗联精神的概念、内涵、历史地位、特点、以及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挖掘了抗联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启迪意义。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精神动力的角度;从塑造城市英雄历史文化的角度;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开展抗联历史和精神文化内涵的探讨和研究,深入挖掘其精神特點和时代价值,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开展这一精神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以,基于抗联精神的重要开发价值时代教育意义,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角度挖掘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利用抗联精神的教育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角度深化对高校德育教育问题的认识,探讨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以这一文化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培养大学生历史文化素质的角度,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角度,以及推进抗联精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和办法。
二、抗联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高校对抗联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主要依靠育人来实现,贯穿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等育人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积极发挥抗联精神的价值和作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着眼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凝练、弘扬极具特色的抗联精神,积极发挥革命文化育人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将抗联精神内化为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追求、科学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在使抗联精神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同时,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和质量。
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德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抗联精神的育人功能。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推动学生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基于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挖掘抗联精神的内涵,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一)抗联精神的运用有利于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在抗联精神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对抗联精神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利用价值、开发途径、媒体形式、现实意义等还缺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对抗联英雄人物的人生成长经历、正能量的先进事迹,以及东北抗联所承载的守土有责、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的弘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的彰显;团结协作、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的传承。等精神力量发掘的不够,这样,探讨、研究抗联精神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及作用,探讨如何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抗联精神是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抗联精神”所蕴涵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斗争、不畏牺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精神,对于培育和塑造道德人格起着重要的实践作用。在十四年的艰苦奋战斗中,抗联战士所表现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不畏强敌、捍卫疆土、首赴国难的勇气,应当为后人所继承,并使之发场光大,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凝聚人心,唤起当代大学生心目中崇高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价值目标。
抗联精神的影响不是一时一地的,它不仅是龙江精神深刻、厚重的思想内涵,更具有世界反法西战争的世界意义。它的影响将伴着时代的步伐,展现更广大更深厚的意义。以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关注抗联历史和精神内涵,以东北抗联及精神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抗联精神作为爱国教育载体,以抗联精神作为高校综合实践资源。结合习主席9.3阅兵讲话给与我们的深刻启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抗联历史及其精神的研究和发掘,深刻认识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当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抗联精神对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忠诚国家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此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弘扬时代主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拓展对东北抗联爱国主义英雄历史的的深入理解,普及东北抗联历史与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文化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挖掘抗联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抗联精神纳入高校德育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在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德育方法的改进、德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地方特色德育品牌的打造和大学生文化精神生活的活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抗联精神的开发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无论是论文还是专著,成果都极为丰硕。出版的一批高质量的德育理论论著,材料翔实,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从德育教育的功能、定位、内涵、实施方法、中外德育教育理念对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等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丰富了抗联精神、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江桥抗战精神、龙江精神等地域历史文化精神研究的思想宝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结合历史与现实,与时俱进,把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的教育资源加以收纳,综合,分析,体现历史的特色,民族的特色,提供翔实的实施规范和丰富的参考范例,才能促进思想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化,教育实施方法的不断完善。最终,强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利用抗联精神资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将抗联精神这样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纳入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体现文化建设的新发展、新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化对抗联精神应用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研究,探寻抗联精神与高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弘扬和利用抗联精神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弘扬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德育资源和舆论支持,而利用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接受能力。
东北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抗联精神的挖掘和弘扬,弘扬抗联精神对东三省的经济振兴、士气提振、文化引领、党组织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识到这一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民族精神。对高校来说,抗联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书本,进头脑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抗联精神是高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媒介;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发展综合社会实践的重要资源;是高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打造高校党团活动的重要元素。挖掘抗联精神深厚的人文底蕴,弘扬抗联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战斗精神,不畏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国际主义精神,既可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支持,也可对高校德育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摒除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联系实际,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体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紧扣时代主题和脉络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与现代,本土精神文化与外来异己思维等德育内容进行综合优化,关注、指导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社会活动、实践创新等方面融入抗联精神文化教育,通过对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拓展高校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上的疑点、认识上的难点问题,從而着重强化德育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
(三)抗联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
在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需要深入思考,怎样用新招,干实事,抓好“两学一做”的贯彻落实。结合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及活动开展的实际,探讨以抗联抗战图片展的方式,以重走抗联路、磨练品行意志的大型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寻访东北抗联研究者的方式,以探访东北抗联密营、古战场的方式、以微信自媒体平台为依托,开展弘扬传播的方式,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抗联精神的弘扬和利用研究。以一种时代的责任担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重返抗联历史现场,去寻找抗联,寻找感动,寻找家国情怀。并积极学习东北抗联的历史,去关注抗联精神在高校的传承与传播。通过寻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才能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可以举行“纪念九一八,传承抗联精神”大型主题图片展,展出以东北抗联抗战为内容的图片。
其次,策划,组织纪念东北抗联“重走抗联路,永铸民族魂”大型主题纪念活动。通过重走抗联路,用走进历史的方式,体验高强度长距离的艰苦行走,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大学生集体协作和吃苦精神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而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真实的触摸历史,考察历史遗址,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国防教育、居安思危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和品格。
再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抗联书籍阅读活动,通过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研究性学习,社团读书活动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阅读,等引导学生阅读《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女兵》《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纪实》《民族魂-东北抗联》等新近出版发行的一些著作。各种主题的读书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革命的好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最终达到以深刻内涵的作品教育人的目标。
最后,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寻访抗联精神小分队,对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地的抗联密营、抗联战场、抗联遗址、抗联遗迹以及纪念设施进行田野探查。并在党员教师带领下,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对东北抗联的研究者、东北抗联纪念馆、博物馆、抗联文物民间收藏者进行口述历史采集及访谈。依托自媒体平台及微博、微信、qq等媒介,通过主题征文、口述信息采集、拍摄微电影、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抗联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开辟“抗联精神”专题栏目,定期发布研究文章、图片资料及访谈信息。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富于创新精神的各类实践活动的举办,使得校园文化和东北抗联为代表的地方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和双向互动。使得抗联精神所传递出的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要素,成为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区域历史及文化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层面看,抗联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抗联精神如何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把这一精神财富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可以增强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最终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精神的锤炼提供鲜活生动的题材和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张洋.抗联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沈阳:辽宁大学,2015.
〔2〕贺文焘.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3〕王樵,于敏.杨靖宇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2009,(07).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用分析
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抗联精神的弘扬与运用
2018-05-04 来源:理论观察 作者:高兴;王建波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