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自开展舞蹈教育以来,除高等教育所采取的专业教育外,其他教育领域的舞蹈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故此,文章以教师素质为研究中心,结合学习者需求深入探讨教师素质结构,希望能够为教师管理领域提供些许理论建议。
关键词:舞蹈;教师;素质结构
作者简介:徐兵,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艺术硕士,藏羌舞蹈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阿坝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舞蹈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编号:ASA17-15)的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13-02
舞蹈教师素质结构主要分为3个方面:首先,包括教师在舞蹈教育领域的职业思想、个体道德素质等;其次,包括教师对舞蹈专业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教师在教育领域的基础能力,如普通话水平等;最后,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本文结合这些方面,对舞蹈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深入探讨。
一、舞蹈教师素养的内涵
结合现行教育体制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人格素养,体现在教师的道德水平上;二是教师在教育层面的理论素养,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上。
1. 人格素养
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育人”则是指教师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本身具备特定的人文性、情感性,它不仅是对学生形体的锻炼,也关系到学生艺术层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情操得以陶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的人格素养,在较大程度上关系到“言传身教”的实现效果。学生通常会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模仿,因而教师的素质也关系到学生的行為习惯。所以,在构建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师的人格品质,确保教师的基本素质,从而有效开展舞蹈教学工作。
2. 理论素养
教师在理论层面的素养构成相对复杂,具体来看有以下方面:第一,基础理论素养。舞蹈课程具有特殊性,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具备舞蹈知识领域的基本素养;第二,教育理论素养。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结合舞蹈教学的需求,教师还需要了解运动学、解剖学的知识;第三,舞蹈专业理论素养。舞蹈专业理论是指教师在专业层面的教学能力,可以理解为上述两项的复合能力,主要体现教师在专业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融合,从而为教育教学成果的提升提供智力保障。
二、舞蹈教师素质的体现
教师素质主要指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对教师舞蹈教育才能的基本展现。教师素质涵盖的范围较广,除了学科知识之外,还应当包括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类能力,如应变、情感投入、道德意识等。可见,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复杂,也有着相对严苛的标准。这些素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进行培养,教师的先天能力也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教育效果。教师的先天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知识所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理解能力,这是衡量教师先天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敏感度,如知识内容的发展与变革、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等。敏感度越高的教师,教学能力越突出。因此,对于教师的素质培养,应当结合有效的培养方式和不同教师的先天基础进行,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师培养效果。
舞蹈是一门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较大、思想意识影响较深的学科,因而舞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否则,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超的技巧,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可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此,舞蹈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培养终身学习意识。舞蹈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始终和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第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除了基本的舞蹈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否则难以应对学生的需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之一,而且不同的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发展对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关注舞蹈专业领域的知识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舞蹈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开展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舞蹈教师应该具备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感染学生。
三、舞蹈教师能力的体现
教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在舞蹈专业方面的能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教师在艺术语言上的表达能力。
1. 舞蹈能力
教师的舞蹈能力可以分为3个方面:第一,舞蹈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舞蹈动作、表情、节奏,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第二,舞蹈理解能力。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如果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舞蹈内容,也就无法表现出准确的舞蹈动作。所以,教师对于舞蹈的理解十分重要,否则难以促进学生的理解;第三,舞蹈纠正能力。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是舞蹈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有效的纠正方式,能够增强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对于舞蹈动作的纠正能力,也是其舞蹈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其对于舞蹈本身认识水平的展现。上述三项能力相辅相成,最终构成缺一不可的教师内在素质体系。
2. 课堂管理能力
舞蹈课属于相对开放的课程,学生也较为活跃,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如果课堂纪律不好,将影响教学效果,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学习时“走神”,从而影响教学成果;第二,活跃课堂气氛。我国舞蹈教育开展较晚,教师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三,通过更新曲目来改善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很多学生仅知道舞蹈的传统曲目,经常重复练习,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较新的曲目,或者对流行歌曲进行简单编舞,使学生对舞蹈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
舞蹈教育与传统学科的差异之处,还在于它对艺术阐述的特殊性。一般学科中,大部分知识可以采用量化标准,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而舞蹈必须以相对复杂的艺术语言进行教学,否则学生难以理解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对此,教师首先需要增强自身的艺术理解能力,只有在教师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认识。同时,教师艺术语言的表达,应当精准且直接,以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在结合动作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另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打断学生的次数,以免学生的肢体兴奋状态突然遭到抑制,出现学习意识的落差。
本文从教师的素养、素质、能力等方面探索了舞蹈教师的素质结构,其中从人格素养、理论素养探讨了教师的素养,从专业技能、先天素质探讨了教师的素质,从舞蹈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教师的能力。舞蹈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作用不容低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国华.高校舞蹈教师的教学素质探究[J].教育评论,2016,(4).
[2] 张金华,颜晓双.浅谈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3] 邹林亮.高校舞蹈教师的素质浅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6).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论高中政治课堂整体性评价
下一篇:对中等专业学校历史教师专业研修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舞蹈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2018-04-27 来源:新课程研究 作者:徐兵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