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


2018-04-27    来源:新课程研究    作者:张玉滨;郭德刚

摘 要:高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由幼稚逐渐转向成熟,心理活动由简单逐渐转向丰富,在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高中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极易出现自卑、抑郁、迷茫、暴躁等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对于高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教育;实践措施 
  作者简介:张玉滨,河北衡水中学特级教师;郭德刚,河北衡水中学一级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程下高中跨学科教学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60418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04-02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具体到高中生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其心理健康与否:其一,高中生的身体、智力、情绪是否协调,是否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处理升学、成长等多方面的压力;其二,是否能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人际关系,做到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良性竞争、不断反省;其三,是否有幸福感,即知识的获得感、他人的认同感及满足爱的需求;其四,在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地学习,满足自我实现的发展。这不仅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是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追求的目标。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然困境 
  高中生的心理尚处于敏感、多变的不稳定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而需要将高中生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整体高中教育,并将事先干预、过程控制及事后救济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但现实中由于学校自身或是外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1. 事前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考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过于关注升学率以及學生的学习成绩,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异化为高考前的心理压力释放,如组织誓师大会、张贴言语过激的标语口号,这些反而使部分学生精神更加紧张、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脱离实际生活、心理辅导室形同虚设、心理辅导被主课霸占、心理辅导老师由无资质的人员兼任等各种问题突出,因而不能及时发现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校并未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没有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忽视了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 事中问题意识不足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内容安排,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加上专业知识匮乏,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总结,教学辅导方法创新性不足,甚至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其画上等号,把两者混为一谈,导致心理辅导课程成为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的平台或是单纯提升学生思想觉悟的说教的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没有帮助,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在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及辅导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深刻认识到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具有的共同特征,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矛盾缺乏研究,没有做到对症下药,故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缓解其不良情绪。 
  3. 事后排斥心理凸显 
  一方面,高中生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敢直面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之内心敏感保守,对心理问题羞于启齿,甚至一些高中生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问题。因而,他们对心理辅导产生极大的排斥心理,担心同学嘲笑、老师轻视、家长指责,从而产生更大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责任意识缺位,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出于安全管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评估等种种考虑,不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直接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严重制约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智慧 
  1.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教育质量管理的高度,为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及详尽的实施步骤,提升各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置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将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 提高思想认识,营造教育工作“软环境”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人格魅力、校风班风等“软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 
  首先,良好的“软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因此,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效处理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同时,要尊重学生,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天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其次,良好的“软环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仅影响学习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学校和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自信地与人沟通交往,从而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校风班风,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最后,良好的“软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学校环境就是一个润物无声的德育场,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民主管理、平等尊重的校园氛围,留给学生适当的自我管理、自我创造、自我发现的空间,为其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創新教学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首先,开展心理辅导强“抗压”。学生由于受到的挫折少,自身的抗压能力弱,因而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辅导讲座,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控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出现的心理问题;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做好个别化、精细化的辅导咨询,通过点对点的干预,进一步提升学生抵抗心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其次,培养学习兴趣提“潜能”。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差是由于自己“比较笨”,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造成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取赞扬、肯定、鼓励等正面评价的方式,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最后,建设文明校园浓“氛围”。优雅、干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橱窗、校风校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等,给学生以正面向上的人文教育;通过假山楼阁、校园绿植、曲径廊亭等秀色可餐的自然风景,给学生以无处不在的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4. 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常,定期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况,及时部署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其次,加大投入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再次,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健康老师。学校要聘用和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教育,让每位老师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 
  最后,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直面自己的问题,更好地进行开导疏通,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黄爱梅.试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5-167. 
  [3] 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21-23. 
上一篇:关于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小学“弹性离校”利益相关者的态度调查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案例教学法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中的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试论人民观的当代价值
  • 四位一体”红色资源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 论文发表参考: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
  • 中学课堂互动中脸面心理与行为分析
  • 浅谈高中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培养
  •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启示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启示
  • 当代中国法律移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心理资本视阈下大学生“两学一做”学习投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