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乐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愿望,更是学生的期盼,不仅是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快乐成长课堂的构建原则是创建关爱、自主的课堂文化,建立成长档案以实现多维评价以及实现信息互动与师生相长。以快乐教育理论和“人本”理念为指导,提出“三目五环三乐”的快乐成长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高校教育教学要触动学生的情感脉络,让学生在愉悦、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最有效地学习,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快乐成长;课堂;建构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更需要新作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高校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虽广泛应用,但也存在学生注意力缺失,学生苦、教师累的现象。如何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知识愉悦地入脑、入心、入行,快乐成长课堂的建构就是很好的选择。
一、快乐成长课堂建构的理论依据
古往今来,教育家们一直在探寻教育教学中的快乐因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曾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明朝的王心斋曾提出“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快乐教育真正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始于赫伯特 斯宾塞,“学生只有在自由、安逸而快乐的情绪中,头脑才能吸取知识,教学的效率与学生从事学习的快乐程度是成正比的”。在他的快乐教育思想中,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但是,这些教育家讨论的快乐均以一种社会活动形式或家庭的教育为基础,对如何实现以班級授课制为基础的快乐课堂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
从古至今,哲学家们对快乐的探究从未间断,且形成了不同的快乐主义流派。他们均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人生至善的境界也是快乐,避苦趋乐是人之天性。伊壁鸠鲁曾提出:“当我们说快乐是最终目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而是指身体上无痛苦和灵魂上无纷扰。人保持心灵宁静就是获得了快乐。”可见,他主张的快乐是身体健康和灵魂平静。哲学领域的快乐内涵为课堂教育教学提供了价值导向,快乐课堂应以实现每位学生的快乐成长、健康发展为宗旨,快乐应和学生的心智发展相伴而行,杜绝单纯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教材的内化程度为考核标准。
“以人为本”的理念源远流长。齐国的政治家管子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是中国最早的“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关心人、尊重人,强调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怀和人的精神价值的存在。“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中叶,倡导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中具体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快乐成长课堂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愉悦学习,独立发现、解决问题。
二、快乐成长课堂的内涵
何为快乐?心理学对快乐的阐释是:快乐是人的内在需求,是一种积极、主观的情绪体验。号称“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的理查德 怀斯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只有正确地引导,才能激活体内的“正能量”,向周边的人传递积极正面的情绪。他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快乐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一种积极正向、正念、正思维的态度、认知和情绪体验。它不仅能够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认知能力,减轻学习的压力感、紧张感,还能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快乐的内涵为快乐成长课堂的建构提供了实践依据。在快乐成长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求知、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过程互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快乐。
何为快乐课堂?有的学者认为,快乐课堂是一种情感体验,课堂中感受和体验到的是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感。有的学者认为,快乐课堂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有的学者认为,快乐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和谐互动。还有的学者认为,快乐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非教学方法。叶澜教授(中国著名教育理论专家)曾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总之,快乐课堂首先是“人”的快乐,因为教育的宗旨是塑造人、引导人。快乐课堂不应一味追求学生外在的欢声笑语和热闹的氛围,而应是一种与素养教育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是师生双方生命情感碰撞时的和谐律动。
笔者认为,高校快乐成长课堂是温情洋溢、师生相互悦纳、快乐互动、对话平等的学习场所,是“快乐教”和“教快乐”的深度融合,是以安全性、主动性和建构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生态,是激励、引导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路径。
三、快乐成长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创建关爱、自主的课堂文化
在快乐成长课堂中,乐学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首先,安全的(主要指心理、情绪的安全)环境是确保学生乐学的首要条件,教师的智慧在于将“同理心”用于无形,让学生完全处于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中,尽情发挥个人潜能,共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其次,“自主心灵”的架构是学生乐学的重要保证。尊重个性,营造时空温暖、时空悦纳、时空建构,真正地把自主互动、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还给学生,让平等互动、和谐相长与快乐成长课堂共生。
(二)建立成长档案,构建多维评价
教师在快乐成长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以积极、正面引导为主。首先是评价形式应多样化,如口头的表扬、信任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尤其是肢体语言,看似轻微,但对学生意义重大。其次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打破传统的二维(教师和学生)评价主体,建构师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及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维评价主体。同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量化评价结果并及时积极反馈,激发学生个体内在动力,点燃学习激情,使快乐成长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快乐成长。
(三)实现信息互动,师生相长
快乐成长课堂的教育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时代课堂互动不再仅仅局限于师生间的互动,而有了更宽泛的范畴,主要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快乐成长课堂应真正体现“以学论教”“师生相长”理念。
四、快乐成长课堂的路径选择
快乐成长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快乐教育理论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提出的,可以概括为“三目五环三乐”。它强调教学要触动学生的情感脉搏,使学生在愉悦、快乐状态下最有效地学习。
(一)“三目”多维目标的建构
“三目”多维目标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目标、参与目标和分享目标。在快乐成长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多维目标贯穿始终。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预设的课堂目标为主,兼顾动态课堂生成性目标,同时强调课堂教学任务应设定在45分钟之内。参与目标主要强调“人际自主交往、信息自主互动”,把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及知识的拓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强调师生平等、温情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增进学生主动、愉悦协作的效果,为快乐成长课堂注入新活力。分享性目标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出发,在精心梳理教材的基础上预设目标分享,通过“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书本、我与课堂”的分享建构,营造开放、独立、自由的思考、表达空间,激励学生快乐分享、快乐超越,使学生通过分享,进一步认知“自我”
(二)“五环”流程的建构
“五环”流程是基于“三目”多维目标提出的课堂教育教学具体的操作环节,主要包括“激情导入—目标分层—自主探究—分享交流—拓展延伸”。
激情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音乐讲究的是“一锤定音”,而快乐成长课堂要求“一锤激心”,精彩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开放、愉悦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极富情趣的教学情境中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情境创设应遵循直观性和简洁性、启发性和灵活性、关联性和递进性原则,既要有新意、创意,又富有感染力。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行优标和基标分层的教学,主要强调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分层。分层教学必须遵循隐性分层、动态流转、面向全体、优势互补原则。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以学生动机需求的满足为出发点,以“授人以渔”为宗旨,教师积极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使学生的主体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能力,使自主成为一种习惯。
分享交流。强调信任与尊重,强调温情课堂氛围的营造,强调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教师通过积极引导、激励,让学生在时、空自由的课堂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并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交流方式实现成果共享。
拓展延伸。此环节主要强调在课堂乐学基础上的知识延伸。拓展延伸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拘泥于学科知识、不拘泥于相同维度。拓展延伸应立足学生“实际”和学科“实质”,创新教材使用方法,多元解读、有效拓展,摒弃“教教材、满堂灌”。
(三)“三乐”因子
“三乐”因子贯穿于“五环”流程中,包括“乐究、乐享、乐践”。“乐究”即快乐探究。学生在一种自然和谐、积极向上的探究氛围中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在乐思、乐想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独特见解。
“乐享”即快乐分享。它是学生在主动习得后展示自我的一种重要路径,让学生在彼此尊重、相互促进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乐践”即快乐实践。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堂实践中,通过自我建构,发现问题,设计实践、猎取数据、认知规律,真正在实践中快乐创新,体验生命活力。
总之,快乐成长课堂需要以快乐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去探索、挖掘快乐的源泉,继续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快乐成长课堂向纵深发展。快乐成长课堂应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始终,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快乐伴随学生知识的增长过程,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教师快乐发展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
[2]卢家楣.学习的苦乐观[J].教育研究, 2000,(10).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上一篇: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模糊评价探讨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校快乐成长课堂的建构研究
2018-04-26 来源:河南教育(高教) 作者:王肖芳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