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微课;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用
【Abstract】 The microduction has a disruptive effect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University Chinese teachers must adapt to this new change rapidly and combine their ow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to make full use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to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llege Chinese and make use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versity Chinese micro-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micro-class in class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guidance in the role.
【Key words】 micro class;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application
正文:摘自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0期,知网收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需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MOOC、微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吸引了众多教师、研究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种图像、视听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很感兴趣,传统一言堂的教学自然受到了巨大挑战。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把微课这种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大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一、微课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微课对中国教师及其学生而言,它是个舶来品。微课源自于美国爱荷华大学LeRoy.McC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非专业人士也了解有机化学课程,并运用到其他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2008年美国新泽西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员在线的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再一次提出微课程,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1]在国内率先探讨微课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所说的微课又叫“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他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主要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焦建利、张一春、黎加厚等人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微课”,代表性的观点是:“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者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与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日渐深刻,微课的内涵不断丰富。自从微课出现以来,人们参与微课的热情日渐高涨。胡铁生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发展启示》中谈到,我国微课发展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微课的‘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微课的‘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3]目前,微课几乎渗透到高校实践教学的每一个领域,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也不例外。目前我校已经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适应新形势、培养应用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使教学内容的主题更突出
由于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诗词歌赋,占有大量的篇幅。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选择性讲解,而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就能填充教学中部分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针对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进行专题形式的微课教学。例如在李白诗歌教学中,我们针对其诗歌与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的关系,设计出了“李白与盛唐之音”的教学内容,既向学生展示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又阐释清楚了李白的诗歌为何能代表盛唐青春之声?在小说教学中,我们推出了“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教学单元,不仅向学生介绍了贾平凹的乡土小说王国,还探讨了其小说与商洛文化的关系。把一个重大的主题浓缩在20分钟以内,不仅可以完成授课任务,而且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聚焦点。如果时间过长会引起精神倦态,而且不能做到一触即发,因为我们只能在有限时间内给学生输送一些“干货”,但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细枝末节,都有待学生课后去消化。因此讲到“先秦诸子语录”时,推出了“孔子与儒家文化”“老子与道家文化”两个教学单元,而其他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这两章所讲来自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为学生都想在教师提问时各抒己见,课后自然是要下功夫学习的。
(二)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大学语文微课教学系统,就是专门为全校师生开辟的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微视频中各种问题展开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教师上线后,可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及时回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线上讨论。如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形象分析,一直以来学界没有达成统一认识,作家站在人性的角度认为她是一个被金钱毒害的小人物,她的人生悲剧首先是由社会造成的,其次是其性格缺陷所致,因此讨论中我们拟定的题目是:玛蒂尔德的多张面孔。看了讨论的标题,学生就有可能推测出人物的复杂性,课后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查阅大量的文献,甚至有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演示文稿,截取影片展示玛蒂尔德性格的视频。因此利用微课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三)有助于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据,学生的教学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微课教学中,我们教学评价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学生、同行对教师的评价,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对教师进行综合性测评。目前,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流于形式。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对教师每一次教学进行匿名评价,这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更加真实、客观。综上所述,从教学内容、师生交流、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来看,微课已经对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结合实践教学,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大学语文的微课。
三、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凝练与整合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多而杂,但是课时有限,我们只能在经典的篇目中再次筛选,微课给了教师更多的选择和探索空间。就拿我们目前所用大学语文教材来讲吧,以徐中玉先生为首的编写人员所选中外文学作品均为优秀作品,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我们不可能篇篇都讲,因此在小说教学单元中,我们选择了曹雪芹《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与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而《抄检大观园》则是贾府命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通过微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仅能领悟为何学这篇文章,并如何在贾府矛盾丛生中抓住主要矛盾,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篇难度较大的小说,它与学生之前接触的小说都不同,甚至有的研究者也不一定能阐释清楚此小说的主旨,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这篇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确实不容易。因此,在微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首先要学生明白《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小说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才向学生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等角度详细阐释小说的主旨。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借助了微课程方式,设计了比较性的内容,诸如对盛唐诗人王维、高适、李白、杜甫的诗歌特色进行概括,然后又将每人的独特之处加以区分。李白与杜甫虽说同为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人,但是李白在诗中唱出的是“盛唐青春之音”,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具忧患色彩,这与二人的命运与遭遇有巨大关系。总之,有了微课之后,有助于我们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阅读经典,进而学会分析经典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二)教学视频制作
大学语文的微课程建设中,教师都会碰到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是否能娴熟运用多媒体制作技术。这个关键的技术问题不解决的话,许多语音、动画和视频是无法制作的。因此,授课教师不仅要自己苦练教学基本功,还要向信息技术中心的教师请教,解决微课件制作中的难题。我们在讲授王实甫《拷红》时,让学生在课堂欣赏了由常香玉演唱的豫剧《拷红》,但是这视频有70分钟左右,如果让完整观看,部分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因此我们截取了红娘演唱的精彩片段,使得学生既欣赏了戏曲,又激发了阅读、学习王实甫《拷红》的兴趣。可是视频剪辑不是说一学就会,教师还得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否则别看有了剪辑软件,但是大多数人照样不会用。教师上完课,还应根据同事与学生对微视频的反映,再次对授课内容、音频与视频资料进行修改、完善,以便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期待相契合。
(三)师生交流制作
微课视频,只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教师应在学生系统学习后,通过教学问卷、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获得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研部还应该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优秀微课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积极推动本校的大学语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成立自己的微课工作坊,吸纳学生、同事等人加盟,共同研究微课的视频制作,积累丰富的微课教学经验,为自己参加学校、省里组织的微课教学大赛做一定的准备。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微课程,这样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能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四、结语目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挑战,大学语文教学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媒体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学教育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MOOC、微课程已经逐渐为世人熟知,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自然不能抵制微课,反而要认真学习微视频的制作,精心挑选所讲的作品,剪裁视频,目的使自己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省市举行的微课程大赛,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微课程教学水平。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师还应该结合地域文化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发校本教材。简言之,积极应对时代挑战,认真研读教材,制作微课程课件,充分发挥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上一篇: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下一篇:创新课堂话语调适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