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宋人《诗经》著述序跋的史料价值探究


2018-04-17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刘亚新

【摘要】序跋在文献学方面的价值不容小觑,作为研究《诗经》著述的重要参考资料,序跋内容丰富,且记载资料相对可靠,有助于了解相关书籍的编写体例、编写原则、成书过程,相关作者的生活交游经历思想观念等。通过《诗经》著述序跋,也可以了解到早已亡佚的《诗经》著述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序跋;《诗经》;宋代;史料价值
  【Abstract】 The value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in philology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the recorded data are relatively reliable, which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writing style, compiling principles, , The related author's life experience and exchange of ideas, etc. Through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The Book of Songs, we can also know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lasting lost "The Book of Songs".

  【Keywords】 Preface and Postscript; "Book of Songs"; Song Dynasty; historical value

  正文:摘自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1期,知网收录。

  序跋是序文与跋文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文体类型。梁代任昉《文章缘起》:“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谓言其次第有序,故曰序也。”[1]说明了“序”的作用,即陈述作品宗旨,表明作者意图。跋的作用与序大体相似。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题跋篇》中说:“至综其实有四焉:一曰题,二曰跋,三曰书某,四曰读某。夫题者,缔也,审缔其义也。跋者,本也,因文而见本也。书者,书其语。读者,因于读也。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曰题跋者,举类以该之也。”[2]总的来说,序是对全书的总体说明,跋是有感而发。
  一、宋代《诗经》著作及序跋的情况
  序跋文的创作往往建立在书籍流传的基础上。宋代,学者继承了唐代的学习风气,无论是作注、作解还是阐发释义,无论是总体论述还是局部分解,都是在怀疑态度和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完成的。刘立志在《<诗经>研究》中指出:“《全宋文》中收录宋代学者研究《诗经》的单篇论说文146篇,序跋之文38篇,总计184篇。”[3]宋代《诗经》著述的内容涉及重视章句、探求义理、考证历史与地理、辩证音韵与文字。可以说宋代《诗经》注解的方式和角度是对中国传统《诗经》注释的总结和融合。关于宋代《诗经》著述的数量,清代朱彝尊的《经义考》中收录宋代《诗经》著述183种,刘毓庆的《历代诗经著述考》收录299种。可见宋代的相关著述已经超过了前代的总和。
  二、宋代诗经著述序跋的史料价值
  对相关书籍作品的作者进行介绍,是一般序跋都会关注的问题。宋代《诗经》著述序跋中所涉及到的作者众多,其中或描述作者的生平事迹,或介绍作者的交游情况,或描绘写作心态。
  (一)关于相关作者的史料
  1.关于书籍作者生平事迹的史料有的序跋对著述作者只是简单概括,仅涉及生活的一个侧面。如《白石诗传序》中,关于钱文子的字号、籍贯、官职,以及学术上的成就,魏了翁没有用具体事例进行论证,只是简单地对钱文子的一生进行了概括。除此之外,通过序跋也可以了解到相关序跋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官职。比如,无论是在《宋史》、《全宋文》或者地方志中都没有关于张爟的记载。但是在《跋诗本义》中落款为“开禧三年端午紫岩张爟謹题。”[4]133“开禧”是南宋宋宁宗的年号,通过这篇序跋,不仅可以了解到序跋作者生活的年代,同时《诗本义》作为北宋时期欧阳修的代表作,也可以看出作品后代的流传接受情况。
  2.学者的解诗态度叶适的《诗说序》中描写了黄度做学问的态度:“徐居厚言文叔早为诸经解。书略具矣。时公未四十也;顷岁,每有学者自金陵至,言公常用《周礼注疏》与王氏《新经》参论,夜率逾丙,画漏未上,辄叩门曰:已悟。于是,公七十五矣。”[4]242作者写黄度早在40岁的时候就已经为诸经作解,可谓对经书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当有学者从金陵来,75岁的黄度依旧和学者讨论问题,并且不分昼夜。。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待学问的态度,即笃学穷经,活到老学到老。宋代这样的学者还有很多,比如晁公酂在《书毛诗后》中提到了晁说之,晁公酂为晁说之的侄子,曾经伴读时,说之指导其学习,在序文中讲述了晁说之在海陵避难的时候,曾经向公酂借阅一些书,后来多被焚,此书得于灰烬之中,且有景迂的注释。从晁说之对晁公酂说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其对经书的喜爱痴迷程度,而此时,晁说之已经70岁了。
  (二)关于相关著述的史料
  1.创作动因从创作论上来说,作家进行文学创作通常有一定的原因,其中包括内在的文学积累,也包括外在文学交流、价值取向。探求文学作品的创作动因,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相关作者的思想观念,从而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在序跋文中,无论是自序还是他序都会对相关著作的创作缘由进行一定说明。纵观宋代《诗经》著述的序跋,其写作缘由大概有三种:一是洗陋补缺。欧阳修的《诗谱補亡序》称:“今既补之,郑则第取有诗之君,而略其上下,不复次之,而粗述其兴灭于后,以见其终始。”[5]欧阳修自小学习经学知识,且对《诗经》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从序文中可以得知,欧阳修之所以创作《诗谱补亡》,是因为汉代的《诗谱》并不完善。他指出了郑玄存在的错误,补充其疏漏。关于经学的研究,不同朝代的关注点也有所差异。汉唐时期,学者多是关注于训诂。宋代,疑古惑经风气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学者对于前人的创作也多保持怀疑、甚至是批判的态度。在其基础上,他们创作出更多的《诗经》著述。二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如王安石的《新义序》,“诗三百十一篇,其义具存其辞亡者六篇而已。上既使臣雱训其辞,又命臣某等训其义,书成,以赐太学,布之天下。又使臣某为之序。”[4]145庆历之后,学派四起,重修经书,确立一个标准已经成为当时迫切的需要。宋神宗六年,北宋设立经义局,任用王安石为“提要”,主持经义的修撰。
  在自序中,王安石指出因为皇帝的命令,他与他的弟子门人共同完成,而王安石主要负责的部分就是诗经义理的阐发。“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远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诗经》的道德教育,在《诗经新义》中,王安石也指出了道德教化功能,作为政治教化的基础,“以赐太学,布之天下”。《诗经新义》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教科书,供太学乃至天下学子阅读。其为政治而服务的书,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三是教学。与其他《诗经》著述不同,严粲的《诗缉》是一本孩子学习时候的参考书。其在自序中说,“二儿初为《周南》《召南》,受东莱义,诵之不能习,余为缉诸家说,句析其训,章括其旨。使之了然易见。旣而友朋训其子若弟者,竞传写之。困于笔劄,胥命锓之木。此书便童习耳。”[4]311如果说严粲的《诗缉》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而周紫芝的《毛诗讲义》、袁燮的《契斋毛诗经筵讲义》和方岳的《景献府讲诗》则纯粹为当时夫子的讲义。《书景献府讲诗终篇》中提到:“某猥以踈芜,滥尘讲席。起《采芑》止《殷武》,凡百二十有九篇,虽不能析微阐幽,该贯融彻,而依忠依孝,未尝敢不谨焉。”[4]292方岳曾经在景献府设立讲坛,进行讲学,其内容是从《采芑》到《殷武》,作者将其讲课的内容保留下来,编辑成册。
  2.介绍书名和内容图书的命名多种多样,有的简单明了,有的却十分隐晦。通过《诗经》序跋,可以了解到自序作者命名的原因。比如《木钟说诗》:“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余有感于斯言也,取二物因命之曰‘木钟’焉。”[4]273在自序中,陈埴举例批评了“不善问者”与“待人之问”的错误做法,并指出正确方法,读书应该像攻坚木一样,先简单再难;又应该像撞钟一样,小叩则小鸣,大扣则大鸣。
  三、由《诗经》佚集序跋所作佚集

  所谓佚集序跋,即是在时代的流传过程中,书籍因为各种原因丢失,但是书籍的序跋文因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相关作者的文集或者别集中保留下来。对这些散佚作品的序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那些不存于世的《诗经》著作的大致面貌,其中既包括作者介绍,也包括书籍体例,甚至文学思想。在所搜集到的宋人《诗经》著述序跋中,此种类型的序跋文共13篇,涉及9本著作,分别为吴棫《毛诗叶韵补音》、周紫芝《毛诗讲义》、薛季宣《反古诗说》、黄度《诗说》、钱文子《白石诗传》、张叔平《读诗私记》、姚隆《诗解》、姚勉《诗意》、方岳《景献府讲诗》。

 

  [参考文献]
[1]任昉.文章缘起注[M].陈懋仁,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10.
[2][明]吴纳,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M].于北山,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35.
[3]刘立志.《诗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
[4]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宋]欧阳修.四部从刊三编·诗本义1-3[M].潘氏滂喜斋藏宋刊本.上海:上海书店,1985.
上一篇:浅析老舍《茶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探索 下一篇:诊断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历代小学类著述与《山海经》研究平议
  • 《诗经》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 《诗经》中的助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