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库切;历史再现;历史反思
【Abstract】History reproduction and reflec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mes in South African famous writer JM Coetzee's novel.The representative of Shame reappears the effects of apartheid by focusing on the personal destiny of South African white professor Lurie and his daughter Lucy. The ra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evelopment dilemmas of the South African society also demonstrated Coetzee’s deep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history and collective history.
【Key Words】 Coetzee; Historical reproduction; Historical reflection
正文:摘自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1期,知网收录。
一、引言J.M.库切是南非著名小说家,曾凭借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和《耻》(1999)两度荣膺布克奖,并于2003年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他与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常被称作当代南非文学的双子星。库切的作品大多以南非社会为背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对南非历史的文本再现和反思一直是库切作品的一大主题,出版于1999年的小说《耻》就是其中的经典代表之一。小说《耻》讲述了白人教授卢里因被告发引诱黑人女学生而丢掉了职位,被迫前往女儿所在的乡村农场生活,在此期间女儿露西被黑人强暴并怀孕,但露西却拒绝报警并最终执意生下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变故后,卢里教授对于生活和历史也有了新的感悟。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库切以精妙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种族隔离制度影响下,白人与黑人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后种族隔离制度时代下混乱动荡的南非社会;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个人历史责任与集体历史遗留问题之间的关系的深层思考。
二、文本的历史性:南非社会问题的文本再现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它强调文本与历史、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倡导将文学文本研究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体系之中。作为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路易斯·蒙特罗斯指出:“文本的历史性是指所有的书写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具体性,镶嵌着社会的物质的内容。”[1]任何文本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说《耻》就是种族隔离制度影响下南非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的真实写照。南非社会民族成分复杂,主要包含白人、黑人、以印度裔为主的亚裔人口和其他有色人种。复杂的民族构成,极容易激化社会矛盾,而这些矛盾随着1948年种族隔离制度的实行达到了顶点。种族隔离制度在南非实行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994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才被正式废除。尽管新的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弥补黑人所遭受的损失,但却并没能真正完全抚平历史的创伤,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些都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文本再现。当时的南非新政府为黑人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提升黑人的社会地位,这在白人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失落与不满,许多白人不愿放弃自己长期享有的种族特权,拒绝接受黑人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小说主人公卢里一开始也是如此:在面对诱奸黑人女学生的指控时,尽管卢里在听审会上承认自己有错,却一直拒绝公开向受害的黑人女学生和她的家人道歉。可见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教授,卢里仍旧保持着种族和阶级的优越感,他并未把黑人视为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公民。小说的中文版译者张冲教授甚至进一步指出:“卢里选择自己的黑人女学生作为引诱的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种族优越感。”[2]由此可见,尽管种族隔离制度在政治层面上被废除了,但种族歧视思想的残余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被消除。南非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也未能获得黑人群体的支持,不少黑人抱怨政府效率低下,平权运动进展缓慢;也有少部分人以向白人复仇为借口,鼓动民众打砸抢烧,一时间整个南非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小说中,当卢里教授从乡村返回位于开普敦的家中时,发现家里早已被强盗洗劫一空。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南非社会屡见不鲜,许多黑人以暴力的方式,向白人发泄心中的不满,社会治安因此遭到重创。而在乡村地区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卢里的女儿露西一直为人和善,试图融入黑人社区,但善良的露西却在光天化日下遭到三名黑人男性的抢劫和强暴。黑人男性对露西的报复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直接体现。据南非医疗卫生署的数据显示,在1994年4-7月期间,平均每天有近百起白人女性遭到黑人男性侵犯的案例发生。社会学家拉金·哈什指出:“部分黑人男性将对白人女性的侵犯当作是对过往遭受的种族歧视的补偿,也是对白人群体的报复。”[3]由此可见,虽然小说讲述的是白人教授卢里及其女儿露西的个人经历,但却可作为整个南非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通过文本与真实历史的互动,库切生动地以文本的形式再现种族隔离制度影响下南非社会的矛盾冲突。
三、历史的文本隐喻:个人与集体历史的关系思考
在强调“文本的历史性”的同时,新历史主义也承认“历史的文本性”,即历史的书写过程是一个文本阐释的过程,作者通过文本隐喻,表达自身对历史的思考。库切一直对南非的历史与发展怀有浓厚兴趣,他在小说《耻》中,通过聚焦卢里教授及其女儿露西的个人经历,表现了他对个人历史责任与集体历史遗留问题之间的关系的深度思考。小说《耻》的核心情结是无辜白人少女露西遭到黑人男性的复仇,这背后隐藏着白人和黑人双方势力的颠倒:长期被压迫的黑人群体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报复,而白人群体则首次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随之而来的问题更值得人深思:种族歧视与压迫是白人和黑人两个群体的集体历史,但在白人群体中———诸如露西一般的无辜个体,是否需要为前人犯下的过错承担责任?以暴力的手段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又是否合适?在一次与女儿的谈话中,卢里教授指出:“它看上去像是对个人的报复,但这其实是历史的错误。”[4]在卢里教授看来,自己的女儿只是种族矛盾冲突下的无辜牺牲品,露西的不幸遭遇,仅仅是因为她白人女性的身份难以得到黑人农场里黑人群体的接受。然而对于这种以暴力报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行为,库切本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所宣扬的是一种更为理性、更为温和的解决办法。不同于卢里教授始终不肯放弃白人的特权,露西在小说中则代表着库切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年轻人:露西是个为人和善的年轻人,她并没有任何的种族偏见,且一直尝试着融入黑人社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劝告父亲,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农场周围的黑人邻居。在小说的结尾,露西坚持要生下这个黑白混血的孩子,并许诺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整部小说充满着压抑和忧伤,但库切却赋予了它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露西并未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怨恨黑人同胞,更没有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进行报复,相反,她选择以一种更为理性、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历史的遗留问题,而她的宽容,也感染了自己的父亲卢里教授。卢里教授逐渐放弃了作为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开始帮助农场里的黑人兽医救治小动物。这一充满希望的结尾,寄托了库切对于南非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他希望新一代人能够像露西一样,怀着一颗更为宽容温和的心,更为理性地面对历史的创伤;这个新生的混血婴儿,也预示着库切希望在经历过长久的矛盾冲突后,白人和黑人能在南非社会和谐共存,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四、结语
“逝去的历史是不能改变的,要改变,只能改变未来的选择。”[5]对于库切而言,改变未来的选择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历史、反思历史的基础之上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地历史再现,帮助人们更好地审视与反思历史,从而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小说《耻》以南非社会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种族隔离制度影响下南非社会的动荡局势,以及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白人与黑人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除此之外,小说通过精妙的文本隐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新一代人能以一种更为平和宽容的心态正视历史问题,追求种族平等、和谐共存的美好心愿。
[参考文献]
[1]Veeser,H.Aram.TheNewHistoricism[M].NewYork:Rout-ledge,1989.
[2]张冲,郭整风.越界的代价:解读库切的布克奖小说《耻》[J].外国文学,2001,(5):86-89.
[3]Harshe,Rajen.UnderstandingTransitiontowardsPost-Apart-heidSouthAfrica[J].EconomicandPoliticalWeekly,1993,(18):80-83.
[4]库切·麦克斯维尔·约翰.耻[M].张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王敬慧.永远的流散者:库切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翻转课堂”在“医学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近代以来“诗言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