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全民直播”现象的文化反思


2018-04-1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卢 杰 王 燕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各种直播平台层出不穷,形成了“全民直播”的现象。全民直播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因为技术的推动,其背后还有深刻的亚文化原因。它具有社群、猎奇、情感宣泄、文化资本获取等特点,其中所体现的视觉化偏好、缺乏主体性反思、技术异化等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关键词】全民直播  网络直播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网络直播在近几年中获得了较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网络直播领域,形成了全民直播现象。网络直播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和社群方式,而在全民直播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主流文化,并形成与主流文化有较大差异的亚文化现象。

全民直播产生的亚文化媒介空间

亚文化是指一种既具有主流文化的一些特征,但同时又有一些其他群体所没有的文化要素。总体而言,亚文化带有一些抵抗和颠覆主流的色彩,但实际上却并不对主流的价值观构成对抗。在进入网络时代后,这种亚文化的抵抗色彩更加弱化,更多体现出一种趣味性、自我表达的倾向,网民们更多聚焦的是娱乐、艺术等领域。

进入21世纪后,网络的出现颠覆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交流方式,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将不同地区的不同群体以更加紧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人人获得了信息传播权,更加自由的虚拟空间使得人们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表达自我,随之也产生了黑客、cosplay、网游族、拍客、字幕组、极客等不同的亚文化种类。可以说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亚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媒体空间,而且还激发了人们的文化创新能力。亚文化的社群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自由构建自己的身份,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显露出自我的存在,在网络媒介空间中获得心理归属,并在自己的亚文化社群中获得身份认同。

“全民直播”以兴趣为纽带,契合人们猎奇、窥视、情感宣泄的心理

人类生存与发展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获得心理的归属感,而社群文化为个体寻求心理归属提供了可能。当前网络直播之所以能够形成全民直播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个体能够在直播平台上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网络将不同地区的人汇集到同一网络空间中,社群便以共同兴趣为基础而出现,这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个体可以在网络空间中交流信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促进对彼此身份的认同。当前我国一直处于人口高度流动的状态,这打破了原本以血缘和地缘而构建的社群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城市的外来人口往往会有剥离感,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为了寻求心理归属感,人们需要重建主体性,获得身份认同,而网络直播门槛较低,且不受职业、收入、性别、阶层、种族等因素的束缚,它将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们聚合起来,建立起社群,一方面,这一社群为个体间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空间,缓解了个体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在这一社群中,个体可以分享共同的兴趣、经验爱好等,从而获得心理归属感。

人类普遍具有猎奇、窥视的心理欲望,这在全民直播形成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当前各个直播平台的直播内容来看,其中很多都是个人的才艺表演和日常碎片化的生活,还有部分个体为了获得观看流量而做出个性表演,通过这一平台,大量个体的私密生活细节被放大呈现,刺激用户的猎奇、窥视欲望,引发大量用户观看。加拿大学者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表演。他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扮演着不同角色。戈夫曼将人们的表演区域划分为前台和后台,个体在前台的表演是按照社会规范进行修饰过的,而后台则是个体的私密空间,展示了那些不能在前台表演的行为。而在网络直播中,是将原本个体的后台表演暴露给大众,将私密的个体空间变为演播厅,满足了观看者的窥私欲。这种将后台场景置于前台的做法近年来也被电视节目采用,如在很多的选秀节目中,会将原本不播出的后台场景设置专门环节播出,满足观众窥视后台的心理。在网络直播中,主播还会设置话题或互动来与粉丝、观看者们进行互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共有情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填补了观众空虚寂寞的生活,并起到宣泄情感和释放压力的作用。

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并认为“文化资本”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获得的一种对行动者有利或不利的资本形态。在文化资本体系中,文化具备等级,并具有社会等级的标记作用,人的趣味选择成为标榜自己的阶层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英国学者萨拉·桑顿提出了“亚文化资本”的概念,即一种与主流有模糊对立且没有统一风格的文化。萨拉·桑顿认为亚文化的意识形态仅仅是一种手段,创造亚文化的群体主要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与传统文化资本注重个体的阶层、收入、职业等因素不同,在亚文化群体中,更侧重个体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在现实社会中,个体表达自我、凸显个性的机会往往会受到财富、教育水平、职业声望等的限制,而在网络直播中,主播和观看者之间借助技术平台,以趣味为纽带来进行互动交流,用发布评论、打赏来肯定彼此的价值。可以说,在直播平台上,个人的收入、职业、阶层等被刻意模糊,而是以年龄、发帖、粉丝数、资历、品味等来重新分配文化权力,这使那些在现实中缺少文化创新空间的人试图通过直播平台积累文化资本并获取社会权力,弥补现实社会的不足。

“全民直播”的文化价值反思

视觉化偏向消解文化的理性价值。每一次媒介技术的使用都会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在印刷媒介时代,沉浸式阅读提高了人类的思考能力,电子化时代的阅读有碎片化、肤浅化的特征,不利于人们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全民直播中,充斥着大量猎奇、恶搞、滑稽、自虐甚至是性暗示的画面,这场无剧本的、碎片化的全民狂欢盛宴更不利于人类思考能力的提升。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仅是改变了人类接收信息的形态,还影响着整个人类文化的特征,如印刷媒介是清晰易懂的,它所带来的文化整体上是严肃而理性的,而电子媒介语言无规范,并以多种手段来刺激人的感官,它所呈现的文化是喧嚣、娱乐的。因此,网络直播发展为全民直播现象是值得警惕的,避免在直播狂欢中迷失审美的价值,造成文化理性价值的消失。

身体消费文化缺乏主体性反思。网络直播是从秀场社区直播演化而来的,这类直播表演有十分明显的身体表演特征,主播大都面容姣好,年龄层次低。他们用身体表演来给粉丝带来视觉快感,粉丝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虚拟礼物赠送给主播,而且这些虚拟礼物的价值与主播的直播收入挂钩,这本质上是一种物化个体的行为,形成了身体消费文化,而直播的内容是难以引起观看者进行理性反思或审视自身的。在全民直播中,一方面,这种身体直观展示满足了粉丝的窥视欲,另一方面,由于直播收入与观看量和粉丝送的虚拟礼物挂钩,因此主播会不断粉饰自己,有的是通过搞怪甚至是不雅行为来吸引流量。在这种视觉吸引主导一切的直播中,个体的真正价值意义被忽视和消解,对观看者来说,也很难带来有益的思考。

警惕陷入技术异化的陷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当下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生的是“技术至上”的理念,部分群体认为技术的进步决定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人们陷入了异化的陷阱。这不仅是对个体私密空间无界限的窥探,其中还有大量的负面、阴暗的内容,如个体在直播中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做出各种夸张行为,对他人进行挑衅,或者自我炫耀等。这些直播内容所蕴含的价值观无疑是负面的,加之网络受众的大量观看和传播,将给社会的公序良俗带来消极影响,必须加以规范,避免网络直播的负面效应扩大化。

(作者分别为福州大学讲师;福州大学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付晓光、袁月明:《对话与狂欢:从全民直播看移动视频社交》,《当代电视》,2016年第12期。


上一篇:文化建设法治化的困境与破局 下一篇:用红色文化锤炼党性
相关文章推荐

  • 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策略研究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看“归化”与“异化”翻译
  •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 从习近平用典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专科学校《思想道德
  • 陕南挑花绣传承与发展策略
  • 核心期刊论文: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形成和意
  • 核心期刊论文:“韩流”效应:韩国影像跨文化
  • 网络直播违法现象及其监管问题新探
  •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跨文化传播途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意义研究
  • 和文化: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
  • 谨防乡村振兴中的“样板化”现象
  • 贫困地区如何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