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既要解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实践问题。职业观的形成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解决实践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关键词】社会主义职业观 思想道德建设 劳动者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职业道德是某一行业基于自身特点,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能够为全体行业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2015年,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是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职业观的形成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
职业观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及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而形成的对于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职业选择等方面比较稳定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职业观的形成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职业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应大力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社会主义职业观应积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近代中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经历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爱国志士的英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辉煌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独有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信仰和价值追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职业观的重要内涵。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都应被纳入职业观教育中,成为社会主义职业观倡导的价值准则。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古代的共同体、封建共同体以及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的分析和批判,提出“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这也可以用来阐释我们一直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盛行,使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集体主义损害了个人利益,扼杀了创造精神。然而“真正的共同体”应该是“和而不同”,能够凝聚大众智慧干大事业、尊重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并将其融入集体之中,使之成为一种合力。以中国女排为例,在技术层面,虽然每位运动员都各有所长,但最终能够取胜,还是需要整体的布局和团队的配合;在精神层面,“女排精神”是每一位团队成员秉承的精神信念,她们勇于拼搏,展现了集体的力量,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其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必要之举。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自觉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然而宏伟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以众多子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每一位劳动者就是这些子目标的实现者。社会主义职业观不仅与个人、集体的目标相关联,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宏伟目标服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辉使命。
坚持“四个自信”,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要坚持“四个自信”,也要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上达成共识。当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不仅要把青年的理想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还要把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与对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其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超越、勇攀高峰。
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立足当代实践和具体国情,以改革创新精神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敬业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深刻内涵和深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地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解决实践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解决实践问题,需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是党、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在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这些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以正确的理论对其进行指导。
解决实践问题,需创建优秀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优秀的团队首先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组建团队应兼顾每位成员的特点,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蕴藏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中的无穷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
解决实践问题,需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职业观的培育过程中,榜样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榜样的塑造有助于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因此,我们要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更好发挥劳模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使劳动者尽早、尽快建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此外,还要在广大劳动者群体中宣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均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4月28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③蒋福明、刘镇江、李晓衡:《“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期。
④辛向阳、朱大鹏:《坚定“四个自信”,青年不能“缺位”》,《人民论坛》,2017年第14期。
上一篇:立德树人,为何首在立师德 下一篇:反腐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