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乎整个国民经济效率。对于基层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应完善基层政府的行政法规制度,提升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健全基层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行政效率 基层政府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存在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基层行政组织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结构,必须关注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
我国基层政府提升行政效率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行政部门改革,行政人员自身的职责更加明确,完善了基层政府权力体系,而且通过多次行政改革,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关系,推进了基层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各部门之间的层级关系更加明确,也有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基层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我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基层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也势在必行。
基层政府在提升行政效率的过程中还逐步完善了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基层政府机构的监督事宜由基层监督机构负责,而且由不同部门分别行使政策制定权、监督权以及处罚权,这样就做到了权责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便可直接由相应部门负责,避免职能交叉带来的互相推诿问题,提升了行政效率。
基层政府的公职人员效率意识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随着基层政府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的完善,公职人员逐步培养起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服务水平更加认可,这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路径。
影响我国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和成熟的法治思维,制约了我国基层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在行政行为中,存在官僚作风且主观性较强,导致不规范的行政行为增加,这不仅带来高成本的行政运作,还增加了行政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行政效率不高。
基层政府在纵向上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我国属于单一制国家,所以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来自上级行政机构的授予,这导致下级行政机构在经济、社会管理两个方面的职责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尤其是落实到基层政府机构后,职权划分存在交叉。由于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确,缺乏协调机制,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要耗费大量时间用在繁杂的流程上。同时,我国基层政府存在正职与副职分权不明确的问题。在法律上,我国规定行政机构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但在党章规定中,要求各级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而在实践中,我国大都将正职负责和副职分工负责相结合,这样副职也拥有一定的政策决定权,这也意味着当出现问题后,可以追究副职的责任。在我国具体的行政实践中,个别正职领导干部利用这一制度规避责任,由副职来承担过错等,这也削弱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作用。
基层政府机构设置相对繁杂。我国政府机构在设置上有上下对口的特点,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机构设置大致相同,规模水平也十分相近。基层政府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存在膨胀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权力本身就具有扩张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公职人员渴望权力。这种权力膨胀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同时,事业单位改革也迫在眉睫。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体制僵化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此我国必须进行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可以将部分效益好的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性质,进入市场自负盈亏,增加机构活力。
完善基层政府的行政法规制度,提升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
在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基层政府组织曾出现缩减与膨胀反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基层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依据组织规模进行的,而没有从机构组织本身所担负的职能出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基层政府的组织架构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来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出发点是能够推动基层政府管理架构向现代转型。首先,可在基层政府内部推行大部门制改革,对那些管理分散但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调整,如可以对审批部门进行清理合并,简化审批流程;而对那些职能管理范围过于宽泛且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合理分设。其次,要严格控制基层政府行政组织的规模以及领导干部的职位数量的配备。要严格遵守机构组织有关编制的法律法规,防止行政和事业编制混用,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最后,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按照决策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的职能明确机构地位和性质,完善政府职责体系。
基层政府要健全基层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政府已经建立了考核机制,但其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忽视了对一般行政工作者的考核,所以并没有起到督促所有行政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因此,基层政府考核评价价值在考核维度上应更加丰富和广泛,将一般行政工作者也纳入到考核范围。基层政府还可以探索第三方评估制度,这有利于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官方机构可以将部分考核内容委托给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这样审查的结果更加公平和具有专业性,也更能获得民众认可和信赖。在考核内容上,要重视群众的满意程度,因此有必要将群众纳入到考核环节,并适当增加群众满意度评价在整个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同时,要完善基层政府的监督机制。一要强化基层人大的监督作用。尽管基层人大制度具有监督职权,但实际上却对基层政府监督乏力,要想真正落实基层人大监督职权,可以实行基层人大组成成员的专职化。根据法律规定,人大常委会成员不得同时担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职务,而其他职业则没有限制,因此很多人大常委会成员主要将精力放在本单位工作上,并没有在人大职责履行上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可以尝试推行人大常委会成员专职化,使之全心全意投入到人大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督促基层行政机构提升行政效率。二要重视基层群众在监督基层政府方面的作用,完善基层政府政务公开制度,确保群众知情权,为其进行监督提供可能;要对群众的举报监督行为进行保密,避免打击举报人现象的出现,还可对参与监督的有功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激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提升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需。要培育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效率观念和全局观念。行政观念落后是许多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拖慢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提升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对之进行思想教育,更新服务观念,基层政府可定期组织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树立典型、绩效考核、建立奖惩机制等调动员工积极性,培育他们的竞争和效率观念。另一方面,要对行政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对行政人员进行计算机使用、办公软件运用等技能培训,推动行政工作的电子化,使之提升工作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要严格把握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入职门槛。在基层公务员选拔中要对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提升公务人员录取聘用过程的透明度,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性,确保将优秀人才引入基层公务员队伍,从源头上保障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
(作者为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徐春光:《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率路径探析》,《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上一篇:用公共精神消除部门本位主义现象 下一篇:领导干部怎样上好“廉政道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