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国计民生,国有企业改革的落地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形势、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措施。通过健全国有企业内部评价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出资方评价机制,能够全方位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评价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确保改革真正落地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强化评价工作,能够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错误。
准确辨析国有企业改革成果,需要企业树立精准评价思维
准确辨析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果,要求企业树立精准评价思维,明确改革举措与改革目标之间的变量关系,找准影响改革的关键因素,预判改革即将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赋值、权重分配,建立内部分析和评价模型,并不断完善。只有在微观层面建立分析模型,才能切实提高改革措施的效果。
对于这一点,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就能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国有企业改革,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改革工作容易开展,也是上级最为关心的内容。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结构性改革,完成产能的调整,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项改革成果进行宣传和报道。而且对于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国企而言,只要完成结构性改革,产品的供需关系就会发生改变。例如钢铁煤炭去产能,2016年我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2017年1—7月,我国钢铁去产能已完成预定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1.28亿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
事实上,社会大众对于配套的微观性改革成果关注度并不高,这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对微观改革成果的跟踪不够,很多改革有开始没有结尾。直到现在,仍有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完成公司制改革。因此,要确保企业的每一项改革落实到位,企业内部就必须坚持精准评价思维,对每一项改革措施进行严格考核,将是否在规定时间节点达成预期目标作为最关键的手段,使企业不能搞差不多,不能停留在制度改革层面不落实。
同时,考察改革成果要全面检视,避免以文件落实改革,汇报材料精彩纷呈,却没有实际效果。要通过精准评价每一项改革举措,促使企业各单位管理者真正成为改革的践行者,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掌握精细化管理工具和方法,通过提升管理促进企业强筋健骨,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大势。要通过精准评价每一项改革举措,真正让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改革中凝心聚力,促进员工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队伍。要通过精准评价每一项改革举措,有效推进绩效考核体系变革,从以人头确定工资总额的方式向以贡献确定工资总额的方式转变。要通过精准评价每一项改革举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化解改革的矛盾与风险,有效防止问题积累,避免积重难返。
准确辨析国有企业改革成果,需要健全出资单位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评价机制
健全出资单位对国有企业的评价机制,既要抓实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评价,又不能使评价越俎代庖,出现以管代评,这就需要出资单位将对国有企业的评价集中到企业管理者身上。通过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完成改革目标以及推进改革实践的评价,实现对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评价,并将评价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升迁、绩效考核的依据。
首先要对接市场,考察国有企业管理者对推动改革作出的贡献。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者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承担的责任繁多、工作压力巨大,既有企业发展任务,也有解决就业、维护稳定的责任。同时,虽然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管理制度在不断调整和改革,但是对比世界同类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升迁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除了企业发展外,行政干预、国有企业特有的职工民主评议制度等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升迁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这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薪酬制度,切实将企业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推动企业管理者聚焦企业发展,促进改革深入开展。
其次要切实打破企业管理者选聘的条条框框,坚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进而带动整个评价链条的改革。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非企业的因素,例如干部聘任和选用有年龄线,到点下课是基本情况;干部任免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政干预,甚至同行业大企业之间的领导互相对调是常见现象,这些都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不适应形势需要。而要推动改革的深入开展,必须从源头上打破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选聘方式,出资方应严格按照市场标准、企业需求选聘适合的管理者,将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评价标准。
准确辨析国有企业改革成果,需要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
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社会评价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促进作用。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除了出资方的评价,也需要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社会的有效选择,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有效评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出资方是国家,而实际执行者是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因此,有时不免会存在宽、松、软的现象,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国有企业能够完成既定的绩效考核任务,改革的成功与否会可以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鉴于此,对于国有企业这样一个特殊的主体,要确保评价机制的全面有效,就必须健全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对企业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倒逼企业真改革。
健全市场竞争机制,首先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通过深入准确分析市场特点,有效界定国有企业的参与范围以及国有企业的参与类型,为国有企业明确改革目标、设定改革目标、选择改革措施提供基本依据。同时,要通过放宽准入,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国有资本参与的范围,进而比较不同资本效果,实现对整个国有企业的全面评价。
其次,要健全和落实企业破产制度,让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能够按照相关制度退出市场。当前我国市场中的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制度因素影响,虽然与其他企业相比失去了竞争力,但是依然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输血,继续苟延残喘。这些企业不是改革的有力践行者,也已经失去了调整自身适应市场发展的雄心和信心。让其退出市场,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国有企业更加警醒,时刻保持着改革的警觉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出资方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切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作者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前8月国企利润近2万亿 同比增长21.7%》,南方网,2017年9月27日。
②《新理念引领新常态 新实践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10月10日。
上一篇:工匠精神缘何重要 下一篇: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