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发展空间,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网民通过网络获得生活所需,还能以各种方式进行网络表达。但由于网民文化水平、精神境界、道德认知存在差异,致使网络环境中网络表达乱象丛生,对个人形象和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和冲击。净化网络环境,治理网络表达乱象,是提升网民人文素质、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网络表达 道德乱象 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表达乱象形成的诱因
当前我国互联网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互联网让民众感受到科技带给生活的非凡体验。但是,一些违反道德的言论行为在网上快速传播,对我国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带来干扰和破坏,这些信息内容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我国网络环境的管理和整治。引导网民在网络上合理表达思想情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民在网络上的思想言论更趋于理性和规范,有助于提升我国网络环境治理能力、传播正能量,有利于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整体提升。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新途径,颠覆了传统信息传递形式,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网络世界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即使远隔万里、素昧平生,彼此通过网络也能顺畅交流沟通。对广大网民来说,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表达、参与、展示的机会,是网民参与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
由于表达主体情绪、情感和价值观不同,网民在网络表达中必然涉及道德问题,网络如同一面棱镜,反映出网民自身不同的道德风貌和水准,由此也反映出了当今社会道德建设大环境的现状。在虚拟网络传播中,由于个人身份存在隐蔽性,使生活中一些违背道德的乱象在这里得以滋生,并且总能吸引众多“好事者”围观、起哄、传播,干扰了网络的健康发展。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表达乱象也在逐渐增多,对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生活会产生一定阻碍。当前的网络乱象主要有:一些网民为获取利益不惜触及道德伦理甚至法律底线,如电信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一些论坛、聊天室中常有网民发表一些危害社会、有损公德的言论;更有甚者,为了走红,以出格言行表现自己,表现越低俗、旁观者越聚集、传播影响越大,造成表达乱象的泛滥。在网络信息监管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这些网民的行为和言论极易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亟需引起重视。
网络道德乱象的突出表现
草根文化衍生的不道德行为。当前“网红”现象充斥众多社交网络平台,由于门槛低、成名快,借助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平台和机遇,已成为一些人展现自我网络表达的捷径。从当前“网红”泛滥现象来看,其中有一些网络表达能带给网民正能量,如志愿者、励志、公益活动等对大众带来鼓励和鞭策的效用极大;但在“网红”文化中也存在为了名利不惜突破道德底线、背离传统道德底线的做法,这些吸引网友关注的行为,让一部分“草根”成为“网红”,但其做法显然与正能量的道德素养相背离,导致网络表达环境混乱。
网络营销与虚假消息传播。微信是当前最普及的移动网络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的初衷是将自己的人脉关系进行整合,正因如此,这些有价值的人脉关系也被“有心人”发掘出无限的资源能量,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环境。这其中包括利用“朋友圈”中熟人关系进行商品营销、网络投票等。由于网络中监管尚不完备,很多传播的信息没有经过确认,存在虚假欺骗等违背道德底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泛滥使诚信受到质疑,干扰了对人性的判断。这种失信不道德行为是造成网络信任危机的根源,不利于网络环境的治理。
网络直播中的道德背离。网络直播最初是指通过直播网络进行学习,并能与网络主播进行对话交流互动,深受大众喜爱。由于投机商看重这种网络活动带来的影响和商机,导致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个人投身网络直播,快速积累财富和人气。这就造成网络直播内容质量分化、道德修养不齐,价值观更是千差万别。一些网络主播在金钱诱惑下,为获得观众点击打赏,以涉黄、丑陋表演等低俗方式登场。这类不顾自身形象和社会影响的行为,污染了网络空间,违反了道德准则,给网民思维和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
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当前网络文化发展迅速,网络游戏更是网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令无数网友沉迷其中。网络世界的光怪陆离使网瘾成为当前一大社会问题。网络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与网络有关的一切已成为他们热衷参与交流的话题。一些游戏开发者为吸引网民参与以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将大量不道德内容掺杂其中,影响了网民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取向。长此以往,会导致网民道德价值观扭曲,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隐患。
净化网络表达乱象的路径
提高公民网络表达道德认知。公民的觉悟和道德素养,对其在网络中的言行举止有着深刻影响,网络中的道德乱象突出体现了网民自身对道德认知的缺失,因此需要公民自身加强道德素养教育。每个网民如能知法守法,遵守道德标准,在网络中展现自身道德素养,整个网络中的道德乱象必将大为减少,会形成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生态环境。要做到这点,一方面需要网民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营养,特别是感受蕴含在传统文化典籍和民俗中的道德理念,以自身素养在网络中表达道德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强化公民社会公德行为和认知能力,使公民无论在线上线下都能对道德操守做到秉承一致,善于明晰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的思想行为,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表面,在网络上不片面表达宣泄情感,进行多方面衡量。
以道德主体意识进行表达。网络信息具有即时传播的特征,在网络表达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因传播者思想道德和理解不同,发生对原信息内容的曲解。因此,需要网友的网络表达有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秩序。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表达要体现道德原则,坚决抵制各种有违道德、触犯法律的网络行为,网络表达以体现知识内涵、道德深度为主体意识。从自身做起,严格束缚自身行为,提高整个社会群体道德风尚意识,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健全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互联网法律是为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而制定的,是净化网络、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规定,在网络世界里具有强制性特征。由于网络功能增多,相应违反网络法律的行为也在增多,一些不道德网络行为虽未触犯法律,但因其模糊的法律意识,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干扰了网民在网络表达中对道德主体认识的理解。要不断根据网络发展制定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有效引导,使网民在网络空间中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提高网络表达道德水准的主体意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人们以健康向上的方式进行网络表达,提高整个网络环境的健康水平。
增强网络平台管理的责任担当。随着互联网平台日趋丰富,在形成多元化网络生态环境、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应对净化网络环境有所担当。当前网络表达乱象滋生,与网络环境中某些网络平台缺乏有效管理有直接关系。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力度,增强责任意识,对监管内容细化处理,尽量做到杜绝道德乱象发生,不给负能量信息以传播机会。各网络平台要主动担负起净化网络的职责,启用有较高文化道德修养之人管理平台,作好自身网络平台维护,对不合规范的网络行为做出迅速反应。
治理网络表达道德乱象,需从网民道德素养提升和网络环境建设抓起,通过网络表达主体自律和网络规范的完善,形成网络大环境与网络表达个体之间的紧密衔接互动,使网络环境建设得以在净化中健康发展。
(作者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SB004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加明、靖小琴:《网络言论理性表达引导的道德困境及其调适》,《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上一篇:多措并举推进网络诚信建设 下一篇:让社会舆论“微传播”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