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


2017-10-24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魏文刚

【摘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内在规定。要科学谋划高校人才培养规划,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既要开展符合科学精神和专业要求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也要开展符合青年发展规律要求的思想道德和高尚品格的教育,而且思想道德教育是更重要的教育。坚定正确的信仰是思想道德的核心,没有信仰就不能明确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就不能对自己选择的人生目标保持坚定的信念,在复杂事物面前也不能保持政治定力。因为,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阐述人生价值追求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统领和引导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从人和人类社会内部阐述其发生发展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最终归宿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在于,它彻底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从人的本质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特质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使命是实现人类的解放,最终的目的是建设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因此,大学生正确的人生选择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获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所有教育内容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挑战的现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挺在前头。马克思主义一诞生就受到资产阶级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攻击,随着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攻击马克思主义更加变本加厉,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首先从意识形态开始,从思想信仰上争夺青年。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深水区和决胜期,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在一些人的思想中产生负面效应,信仰缺失的现象有所发展。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挺在前头,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挺在前头,明确其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地位,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融入立德树人各方面

从人的理想信仰养成的客观规律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多方面教育活动的产物,只有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达到坚定信仰信念的目的。理想信仰的养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通过家庭教育养成生活方式,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科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已有生活方式和科学知识的正确与否,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目的。学校教育作为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养成的关键环节,也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想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得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的第一课堂,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与使命。但是,没有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生理心理知识的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有机结合,就会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就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和回答复杂社会问题,为人们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类解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实践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社会实践和特色,使学生在思想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互动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单向度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指向学生的,也是指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者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教师队伍教育培养的全过程。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中心内容纳入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使全体教师在接受大学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统领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题,就能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必须科学谋划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遵循科学的规范。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要在准确把握信仰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全面考虑信仰教育的主客体和各要素,实行科学规划。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整体性要求科学规划。科学谋划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内容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门课程之中,并融合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形成整体部署、立体开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育人树人的特质要求科学规划。科学谋划信仰教育,就要立足于转变人的思想,教育和启发青年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科学谋划人才培养的战略策略,科学设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总体设计和科学规划。这就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切实解决好走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什么样的大学、为谁办学、如何办学的过程中,突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中心环节,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育体系和工作格局。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高校整体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并根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突出信仰教育的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适应时代、适合需要、切实可行,并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效果的核心评价指标。二是广泛发动全校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自觉投入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中,做到在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仰方面同向同行。三是致力于改革创新,探索适应当代青年特点和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上狠下功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把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自觉地引入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来,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彰显时代性和大众性,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高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责任制研究”(项目编号:16JDSZK00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


上一篇:青年为何容易陷入传销陷阱 下一篇:碎片化传播对理想信念坚守影响几何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教与学之间:课程概念的变迁与发展
  • 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浅析微课视频制作方式
  •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