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构建


2017-10-11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汤晓莉 罗威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逐渐生活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遭受到严重冲击,审美价值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科学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特点,研究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积极构建高职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聯网+”;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117-03 
  “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在我国已逐步兴起,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它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力领域,还体现在社会领域。政府和企业都需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才,高校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聚集的高地,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承担着成人和成才的功能,需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审美价值观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构建科学的审美价值观是顺应新的时代趋势的。 
  一、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迷于网络游戏、享受着“快餐文化”,导致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多样化、低俗化和个性化,而对于真正应该追求和欣赏的高雅艺术却处于迷茫无知的状态,导致目前高职学生群体的审美价值观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多样化。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载体里往往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扮演着审美价值观的解码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异化作用,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同一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对同一事物在价值判断上的多样化,同一大学生个体对不同时期的同一事物在价值判断上的多样化。 
  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个性化。在“互联网+”这种全面开放的环境中,大量的网络信息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多种审美价值观选择。网络的环境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缺少一种网络制度的内在力量去约束这种自主选择。这种情况下,带给大学生群体的往往是思想自由和个性张扬。这些自由选择最后就会演变成他们的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思的放任自流。 
  最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庸俗化。在传统媒体背景下,鉴于对原始材料的认真描绘和编辑人员的认真雕饰,大众传媒带给大学生的是高雅的艺术作品。然而,由于在审核层面的不严格,网络中出现了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粗俗和丑恶的现象中去,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人文价值严重缺失。 
  二、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诞生,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标志,也是整个社会高度发达的象征。国家和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学生理应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正确的和积极的审美价值观,能够渗透到他们人生的整体价值。 
  第一、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在我国的传统观念当中,“女性男性化、男性女性化”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价值取向,心理学对于两者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从人格特质理论出发,认为男性身上可以具有女性的人格特质,比如耐心、温柔等,而同样女性身上也可以具有男性的人格特质,比如豪爽、坚强等,这样既有利于个人品质的平衡和完整,也有利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开展和进行。然而目前的困境是,这一理论被网络和媒体大肆篡改,认为男性女性化只是男性在容貌打扮、穿着上趋于女性化,例如一头飘逸的长发、单肩背包等,而女性男性化就是女性的言行举止变得粗鲁暴力,在打扮上,女性剃着小平头、穿着男士的衣服,性格变得强势霸道等。类似于这样的审美价值观完全是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和曲解,对于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育和正确审美倾向都是一种误导。 
  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对于女子的评价,其中有个词是“高雅”,这个词最早是出于《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这个高雅指的是高超雅正,在文学巨著《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这个高雅指的是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反。我们对于女子的要求是:落落大方、不入俗套。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皆是韵味。但是女子并不是本弱,在柔弱的外面下是一颗坚强自信的心。当今的审美理念出现了些许的偏差,认为女性男性化就只是外表上着男性的衣服,在大学校园中也不乏有女生穿着男士的短裤,跻着男士的拖鞋,走路的时候晃肩摇头,一言不合,就大声辱骂,甚至大打出手。在公开场合,女性毫不顾及自身的形象,满嘴的污言秽语,而这竟成了他们口中的个性。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女生可以做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 
  第二、异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全球化也随之而来,西方的审美思潮通过互联网、媒体等途径,一股脑儿全流向了国内。这一股意识形态流对国内的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审美价值观方面。这些随着网络出现的美学新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对国内大学生的审美观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信息已经变得强大,知识的更新也更快,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承载,因此我们不得不借助于网络。大学生通过旅游、影视作品、音乐等形式来进行娱乐,进行放松和舒缓压力,这必然影响着其审美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对象也是流行的影视剧和音乐赏析,其中充斥着暴力、淫秽的思想,鲜有高雅艺术作品,例如歌剧、交响乐等。大学生的审美开始进入全方位的视觉化娱乐满足、犹如快餐式的审美时代,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世俗化和表面化。 
  此外,当下审美活动的交互性更为直接,创作者与审美接受者通过互联网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接受者可以对创作者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此互动式艺术交流来促进和影响艺术工作者的审美创造,促进了审美创造的现实化、多样化。因此,以往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已不足以涵盖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多元化的内容。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构建的路径 
  审美观念观比较科学的高职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往往比较稳定,理想信念也非常明确,同时还能把自己的愿望、理想、信念和行动结合起来。反之,带有审美标准障碍的高职大学生则会缺乏切合实际的志向和斗志,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自暴自弃,悲观地看待人生。因此,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是高职大学生实现理想和走上成人及成才之路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坐标体系。 
  第一、汲取传统审美文化的精髓,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审美课程,加深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教育,引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诸如“美善结合的儒家审美价值观”、“精神超越性的道家审美价值观”、“境界为上的禅宗审美价值观”、“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观”等,核心都是围绕人,立足于解放人类和人自身的种种困境和问题。 
  第二、加强艺术教育,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鉴别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互联网+”意识,利用网络准确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建立校园公众号、微信群等,以此传递信息,搭建大学生情感交流平台。同时,高职院校要整合校、院、班级,以及个人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丰富的信息网,并且将全体师生纳入到信息网中,使信息网覆盖整个校园。审美教育必须与具体的艺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都是以審美体验者的知识储备、人生阅历为基础,结合当时特定的环境和心情而产生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每个人的艺术品位与其内心感受的价值相连。 
  第三、开拓审美教育的新阵地和新空间。借力“互联网+”,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时地穿插一些有效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别,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讨,各抒己见,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培训和引导,大学生会逐步形成一个冷静的态度来对待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逐步树立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虽然当下“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抛弃传统的政治理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重构,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指引,无论构建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审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不能被撼动的。 
  在文化呈现多元化的今天,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和风向标,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态度,让学生在高扬个性鲜明的旗帜的同时,不会偏离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祖国灿烂文化的明天需要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健康繁荣的精神文化事业需要他们添砖加瓦。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当是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具有科学的审美价值观是合格大学生的必要素质。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合理运用高科技,辨别真善伪,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晏,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张慧,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J],铜仁学院学报,2009(04) 
  [3]姜艳秋,80后大学生审美取向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4]刘继平,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及审美心理教育的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5]蒋夏宁,当代大学生审美观教育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下一篇: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
  • 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